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第二届中国名校EMBAMBA校际交流峰会 > 正文
 

打破学院围墙 搭建高端平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16:02 新浪财经

  2005第二届中国名校EMBA、MBA校际交流峰会组委会秘书长、《全球商学院资讯》主编 孟歌女士揭密峰会:

  峰会的目的和意义

  自2003年8月国务院学们办批准首批30所院校作为EMBA专业学位试点院校以来,《商学
院资讯》非常关注中国管理学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我们《商学院资讯》办刊的过程,也就是伴随着中国商学院的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发现,商学院之间的交流需要不同层面的交流平台。比如说,院长和院长之间、学院和企业之间、学员与企业之间、学员和学员一一也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等各个层面的交流。为此我们做了很多相关的探索,举办了很多活动,比如学员沙龙、校际峰会等等。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搭建起一个高规格的、互动性强的年度峰会,从而形成管理学院之间互相学习的一个高端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不断地去影响带动中国管理学教育的发展,而且不断地去影响带动亚太以及世界的眼光来关注中国的管理学教育。2004年11月28日首届峰会在中国大饭店召开,峰会在业界反响强烈。

  本届与首届的区别

  2005年12月28、29日第二届峰会将如期召开。本届峰会与首届相比,交流层面更加丰富与多样化,也就是说,峰会参与的主体不仅仅只是EMBA学员,我们增加了MBA学院的参与。从学院参与的人员结构上看,有院长、副院长、中心主任和优秀学员。本届峰会在要领的外延上更加扩展,参与交流的人群更加广泛,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我们还邀请了部分海外院校以及亚太管理教育协会的主要总协调人。

  目前的中国商学院

  中国商学院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个商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依托学校的优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深切感受到,学院不同层面的人士都在为中国管理科学教育的发展积极努力。

  三年对于EMBA教育而言虽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但是各个管理学院的教育已经有了高下之分。当然这个有很多因素,第一就是学院本身的基础,第二就是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迎合中国管理学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媒体应该为管理学院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不应该仅仅看到某个学院的某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如何,然后来说中国的整个管理学教育就怎么怎么样了。因为那毕竟是个案,是一个片面的印象。

  作为《商学院资讯》,我们更希望为大家搭建一个相互了解的平台,让企业了解学院的办学特色,让商学院了解企业对于管理学教育的需求。从资讯层面来讲,更多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2006年,我们要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迎合中国管理学教育全球化的趋势,搭建一个全球化的交流平台。为中国名校搭建一个和亚太地区知名商学院交流学习的平台,为中国名校搭建一个和欧美知名商学院交流学习的平台。

  排名到底要不要

  我认为,目前出台对于中国商学院的排名,时机不不是很成熟。首先,中国管理学教育的历史不是很久远。第二,很多排名是基于EMBA项目的评价。目前中国仅有第一届EMBA毕业生,而有的排名甚至是在没有毕业生的情况下推出的。EMBA学员相当于是管理学教育的产品,没有产品的情况下去评价教育本身缺乏客观性。而且评价指数也很难监测。管理学教育需要排名,但目前而言为时尚早。

  中国案例,当务之急

  目前中国管理学教育所应用的案例,大都是来自于国外,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中国的管理案例。学院、企业、媒体应该相互结合起来,共同发掘完善适合中国的本士案例。

  建立这样一个案例库,需要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它区别于一般的媒体报道,是我们以后的一个工作重点。

  中国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企业形态。案例的建立,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比如说,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做得比较好,而有的企业胜在战略规划。所以要在对企业的详尽发解之下,从某一点入手,做详尽的研究,这样才能对同类企业有借鉴之处。

  管理学院里的企业家们

  企业家从前可能更需要闯劲与胆略。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管理学教育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家开始回归到商学院做理性的学习。我们常为学员的学习精神所感动。很多老总放弃休息时间,从很远的地方打“飞的”到某所名校上课,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很多学员毕业后不希望离开这个圈子。显然这就需要交流峰会、学员沙龙、EMBA俱乐部等营造这样一个氛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