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五:大风大浪后的宁静黄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19:59 《中国企业家》杂志 | |||||||||
在77岁高龄时把一个特大型国企带上巅峰,接着骤然离职。到如今,十年赋闲。周冠五还在静静体味大风大浪后的宁静黄昏 文/本刊记者 郭大鹏 对于1985年的回忆,周冠五是绕不开的一个存在。本刊曾在2001年“16年16人”的专
1979年,周冠五已经61岁,在他的争取下,首钢定为“利润留成”的试点单位,由此拉开了承包制的序幕。 1982年,国务院批准首钢试行承包制方案,曾任周冠五多年秘书的任为民把当时的改革简称作“利润递增包干”,他对《中国企业家》说,“没有这个改革,就没有首钢的今天”。但是当时的改革也充满风险,国家计委其实并不支持,是迫于国务院的批准才同意的,社会上的非议也时有耳闻。 周冠五把“利润递增包干”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严格管理,进口二手设备,改造挖潜,加上职工的热情高涨,从1983年到1991年,首钢的钢产量稳步爬升,逐渐逼近500万吨。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让周冠五深感不安:他很早就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压力,一定会限制首钢在北京的发展空间。于是他先后到河北、山东、广西寻求合作,如今首钢在曹妃甸的基地,当时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在山东的投资,前期工程已经被批准,但后来不了了之。这几次出击外省都没有成功,难免带来投资浪费,这也成了后来有人指责周冠五的一个依据。不过任为民说,那些投资,都是经过请示批准的。周冠五的一个特点就是大事谨慎,不合政策的事不敢去做。 1992年7月,国务院发文《进一步扩大首钢自主权改革试点的通知》,扩大首钢的投资立项权、外经外贸外事权、资金融通权。随后,首钢加快在国内兼并企业的步伐,成立了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华夏银行,通过国际招投标收购了秘鲁铁矿,与李嘉诚的香港长江实业公司联手收购香港东荣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宝佳集团等4家香港上市公司。这些扩张活动,后来也给首钢带来一些麻烦。 到1994年,周冠五把首钢带到了巅峰状态。这一年,首钢以823.7万吨的粗钢产量一跃而成国内钢铁业群雄之首。11月,他被评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这时离他离职不过3个月的时间。 1995年2月,周冠五的企业家生涯戛然而止。他和这个他奋斗了45年,一手带大的企业,划清了界限。往后,首钢继续了几年多元化扩张,然后就拖着疲惫庞大的躯体,进入低迷不振的阶段。 周冠五的眼光和魄力,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意识到国有企业需要体制改革才有活力,而体制改革又离不开政策支持,于是他就不遗余力地去争取政策。有了政策的支持也不能坐享其成,于是他实行了严格高效的管理。 任为民说,那时如果周冠五能有两年的缓冲期,调整首钢的发展战略,培养一个好的接班人,首钢后来应该不至于那么困难。当时仓促换帅,实在是一个遗憾。 周冠五离休后,对他的指责也多了起来,有说他独断专行的,有说他造成浪费的,当然,也有不少人怀疑他和周北方案件有关,有经济问题。任为民说,那段时间谣言满天飞,还有人说他有多少多少存款,周的工资都是他经手的,就是一千多元,后来才逐渐多了一些。 针对周冠五的调查也有过几次,但都没有什么收获,不了了之。 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饱受“文革”的磨难,在77岁高龄时把一个特大型国企带上巅峰,接着骤然离职,十年赋闲。到如今,周冠五还在静静体味大风大浪后的宁静黄昏。 现在,周冠五在北京西单附近一座带小院的二层小楼里安享晚年,偶尔会写写毛笔字。因为怕感冒,入冬以后老伴就不大让外人来访了。 周冠五:1985年《中国企业家》创刊号封面人物。 现年87岁,在京安度晚年。 年度背景 1985年 这一年里,一个村支书对一个工作20年的教师说,你是知识分子,每月工资58元,你的婆娘小学文化水平成了养鸡专业户,半年挣3800元,你这个教师没什么意思呵!脑体倒挂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争论。 这一年,民营经济的发展以集体、乡镇、三资的名义“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一年,机载火控雷达专家倪润峰入主长虹;而在倪润峰的家乡山东,张瑞敏到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前身)当厂长,他做的一个惊世之举是召集全厂职工把76台不合格的电冰箱全部砸毁;在北京,中科院刚刚下海的科技工作者柳传志出现在IBM公司PC代理商的招标会上,坐在最后一排的他表现得诚惶诚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