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为中国人造中国的玻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20:14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童可/文 特约记者 张祖珍 “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穷要穷得清楚,穷得清白;当富的时候、成功的时候,要简朴,要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这才不至于失败。”在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眼里,“穷则愈坚,富则预见” 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
1976年,曹德旺进入福建高山镇的高山异形玻璃厂,该厂是专门生产水表玻璃的,他那时在厂里当采购员,1983年他承包下玻璃厂,当年就使玻璃厂扭亏为盈。 1987年,曹德旺联合11个股东集资627万,成立了福耀玻璃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转向汽车玻璃,并很快占据了汽车玻璃的顶尖位置。 1991年,福耀获准公开发行股票,1993年,公司股票“福耀玻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福建最早上市的民营企业。 但是为了求发展,与世界玻璃巨头的合作差一点让他遭受灭顶之灾;为了寻公平,他与美国人打赢了中国加入WTO后的反倾销第一案;为了抢市场,与国际公司短兵相接,他的企业占据国内60%的玻璃市场。 一路走来,种种风云际会的故事,都在曹德旺平淡的叙述中一一展现。 上市之路 曹德旺说,他原来对股票一窍不通,关于股票的启蒙教育则是缘于一笔贷款。 1988年,公司有一笔贷款是福建省的一个投资公司用境外的资金贷的,境外的这家银行要求公司提供每个月的报表,从监管的角度对福耀进行报表的审核。 据说这家银行的行长看完报表之后,不敢相信公司有这么好的效益,于是他就亲自来福耀看,看完后邀请曹德旺去新加坡,亲自跟曹德旺讲股票的运作,并和曹商量把福耀拿去上市。曹德旺在新加坡呆了15天,但对股票还是懵懵懂懂。 从新加坡转道香港的时候,曹德旺碰到了福建省政府的一位领导,尽管这时曹德旺心里也很没底,但他还是和这位领导说,公司想到新加坡上市。而这时刚好省里也在找上市公司的试点,“福耀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如果政府要求做试点,当然可以。”曹德旺说。 有了省里的支持,福耀上市运作进展非常顺利, 1991年年初开始正式运作,到了6月份就获准公开发行股票。 曹德旺说,当初股票认购之后,社会上就有一些声音,认为这只股票不能上市了,他拿着钱后会逃跑掉,很多当初认购了股票的朋友便天天来找他要求帮忙退掉股票。曹德旺明白退是不可能的,他只好自己去借钱把这些股票收回来。“我认为不会亏本,因为那时候我们的利润很高,我相信自己在做什么。” 1993年,福耀股票上市,挂牌当天的价格是44.44元,而发行价仅只1.5元。福耀上市为公司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同时也给曹德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曹德旺说董事会奖励他85万股,加上他收购过来的300多万股,仅此就赚了1.6亿。 与圣戈班的恩怨 随着市场的放开,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经营份额的增加使曹德旺倍感压力,其中来自世界第一玻璃龙头老大法国圣戈班集团对福耀的市场挤压尤为明显,而福耀与圣戈班的恩怨情仇,始于1994年。 福耀与圣戈班经过两年谈判,双方于1996年达成合作协议。圣戈班投入1530万美元,与福耀玻璃合资成立万达汽车玻璃有限公司,其控股达51%,福耀玻璃占股49%,其中曹德旺所占的股份只有16%。同时,福耀集团将42%的海外法人股转让给圣戈班,曹德旺担任两个公司的总经理。 “圣戈班是500强里面做玻璃最大的企业,当时我很骄傲地告诉我的员工,我给你们找了一个很好的婆家,嫁掉了。” 曹德旺说,早在1990年,福耀的产品就已进入美国市场,到了1995年,他已经准备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一座中等规模的汽车挡风玻璃工厂了,他盘算着与法国人合作之后,海外市场的扩张将如虎添翼。 但令曹德旺没有想到的是,在全世界,圣戈班在全球拥有300余家合资公司,福耀只是其中一家。对于法国人来说,若支持福耀的海外扩张,无异于给自己布在全球各地的海外工厂培养新的竞争对手,于是它逐渐用抬高福耀出口产品定价的方式,以制约其海外发展。 这时曹德旺才醒悟过来,圣戈班仅仅只是想把福耀培养成它下面远东地区的一个工厂,供应他们在亚洲的客户。“你只是它棋盘上面的一个棋子,中国地区的一个棋子,那福耀从此就很难做大了。” 圣戈班想借福耀进入中国市场,而福耀想的却是把市场版图扩张至海外,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可以说,由于双方的战略目标不同,在最初的时候,便埋下了隐患。 合资前的1995年,福耀净利润为4804.59万元,次年,这个数字猛然缩水到了40.54万元,到1998年竟然骤降为负1789万元。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银行甚至拒绝给福耀贷款。而由于净资产收益率跌破10%,福耀失去了未来3年内的配股权,失去了从股市中融资的资格。这时双方的矛盾开始激化,圣戈班也开始怀疑投资合作是否是一个错误的决定,退出福耀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9年5月,曹德旺以及福耀集团总共出资3000万美元,回购了圣戈班手中所有的福耀股票,曹德旺借此成为绝对控股者,而圣戈班退出,3年合资就此结束。 摆脱了圣戈班之后,福耀玻璃反而像恢复了元气一般,当年就实现利润7000余万元,之后利润连年快速增长,到了2004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0.81亿元和1.99亿元,同比增长44.10%和41.19% “从1999年到现在,是福耀发展的6年,我们从当初的2个合资工厂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工厂,有7条浮法生产线,固定资产从原来的大概5亿多上升到现在的50几亿。” 记者问曹德旺将来还有没有可能再和圣戈班合作?曹德旺说:“合作是肯定的,但是不会合资,跟他合资现在是不可能了。” 反倾销第一案 每天,曹德旺会先到工厂“溜达”一个小时,8点准时到办公室接待一轮轮的请示“轰炸”。最近两年,曹德旺承受的一大压力是来自于福耀玻璃持续遭遇到来自于美国、加拿大的倾销调查及相关诉讼。 “他们当初想得很美,想把福耀在起步之时将他消灭在摇篮里面。” 曹德旺说,他打这场反倾销官司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在里面。因为中国出口北美的玻璃福耀就占了总出口量的70%,如果他不打这场官司,就等于中国人主动放弃了这一块市场。 曹德旺请了美国一家比较有名的律师事务所代理该案,仅律师费就花费了五六百万美金。 “在美国起诉的时候,他们说我们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有补贴,我跟他们说我是民营企业,政府非但没有补贴而且出口还要交税的,你们怎么能算是我们有补贴呢?” 但美国商务部不采纳曹德旺提供的相关证据,他只得把商务部告到了法庭上,一共上诉了9条理由。2004年10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最终作出裁定美国商务部倾销裁定不合理的终裁,福耀玻璃胜诉。 “反倾销胜诉第一人”的名号经过反复品尝,在曹德旺感觉已经没有什么味道。无论是他还是福耀玻璃,都对这场最终到来的胜利显得相当淡定。 在同行看来,能够给德国大众、奥迪做汽车玻璃的供应商,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他们对玻璃的设计、质量要求都很高。“比如它的玻璃的球面设计除了要消除风速阻力之外,还要求把回收过来的风去推它的汽车,一块挡风玻璃都会跑出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我们动了很大很大的脑筋来解决这些问题。” “18年以来,我和我的管理团队,秉承着一个宗旨,那就是为中国人做一片中国的玻璃。”这句话的背后,是福耀玻璃完全掌握了汽车玻璃生产的高难度技术,并结束了我国高档汽车玻璃原片依赖进口的历史,为中国汽车玻璃制造业打出了一个国际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