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豪红榜之二:王文京 暴富神话的下行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14:05 中国新时代 | |||||||||
提要:四年前身价达到50亿的王文京,其暴富神话在接下来的4年间严重缩水,2005年最新的富豪榜中,其个人财富即使按最高算法也只有8.5亿。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世界级公司的梦想,“财富可以让你做喜欢做的事。” 文/本刊记者 陈益锋
41岁的王文京承认,软件是他至今一直专注的事业,甚至把“用友”等同于自己的生命。 “他看得比较准,”用友软件副总裁郑雨林接受《中国新时代》采访时感叹道:“要不然,我们公司也不可能从当年的两个人发展到今天。”的确,软件以及用友公司给这个出生于江西农村、曾经放过牛的少年大学生,带来了巨大财富。 然而,四年前以身价达到50亿的暴富神话让人津津乐道的王文京,尽管仍然掌握着上市公司——用友软件过半的股份,但根据2005年福布斯以及胡润的最新富豪排行榜,其个人财富已经严重缩水,即使按照最高算法也只有8.5亿元,排名也飞流直下。 “不同排行机构有自己不同资产评估的标准,这个确实我们不太好去评价。”在对《中国新时代》谈及财富时,左右顾盼的王文京总是对其个人收入显得异常敏感。但是,当年靠筹借来的5万元起家、蜗居于中关村一间9平方米平房的王文京,至今不能忘记2001年公司上市时兴奋情形。 “卖完股票卖软件” “我2001年就干了两件事,卖完股票卖软件。”出于对财富的渴望,从月工资仅130元的国家机关毅然“下海”的王文京,终于在2001年5月18日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一天,用友软件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当天,用友每股以92.00元收盘,间接持有总股本55.2%的王文京,资产超过50亿元。 上市的想法,其实在王文京的脑海里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用友可以不上市,”王文京说:“因为年利润一直在增长,但走了10年,用友规模仍然不大,光靠自身积累,发展太慢。” 2001年以后进入用友软件担任产品总监的郑雨林,虽然没有亲历当时的上市情形,但他坦言:“资本市场对我们的推动是不可低估的。” 在那之前的1997年,非国有大企业上市还很难,即使有机会也要排队等上好几年。“那时有很多壳资源找我们,用友看了不少壳后反而决定要独立上市,因为我们准备了10年,我们要做得纯粹一点,不要不必要的负担。”王文京很从容,因为用友依靠财务软件的销售,自1988年以来每年都在赚钱,1997年用友的营业额已经超过1个亿,1998年营业额达到1.8亿。显然,“卖软件”的用友在王文京眼里,即使不上市也不会活不下去。 作为一家民营的国内高新企业,王文京没有选择美国的纳斯达克、香港的主板上市,最后敲定在国内主板上市。讲起当时的上市思路,王文京说:“我们是本土公司,业务在国内,本土上市筹资能力比国外好,对国内市场的帮助也大,对企业长远有利。用友身份简单、全民营,不仅迟早会有机会,而且机会很大。” 相对于柳传志所在的联想,及中关村当年很多陷入体制之争的同行,“身份简单”的用友给日后的王文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显然也少了几分股权纠纷的烦恼。 1998年10月,一直等待着上市机会的王文京得到了一个喜讯,新的政策出台:国内高科技企业只要获得科技部和中科院认证,可以不受指标和所有制限制获得申请国内上市报批资格。 接下来的事情似乎变得很顺畅,用友通过了科技部的评审;1998年底,中科院的评审也通过了。到2000年3月,国内企业上市更为市场化,不再需要双高认证,只要按程序办事,这一年9月,王文京有点兴奋了,因为用友申请国内主板上市的审查得以通过,终于可以发行股票了。 然而,2001年4月,王文京作出一个冒险的决定:每股定价36.68元。用友公司许多人怕股票上市跌破发行价,认为发行价不能定太高。“踏进资本市场的用友,必须站在潮头。”此时的王文京对于资本市场的兴奋已经变得有些狂热。 2001年对于王文京的用友来说,实在是有些神奇,5月18日正式上市的用友软件以每股92.00元收盘,最高股价突破100元大关,创造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神话。 老板暴富,员工失落 即使过去了四年,用友战略市场部的高小姐对《中国新时代》谈及用友上市时,清晰记得当时公司上上下下的狂喜情形。 “那时大家的期望很高,毕竟公司上市后就有钱了,起码让大家觉得前景很好,也很稳定。”很多用友的老员工都像高小姐一样,在用友上市后完成了买房、买车个人计划。然而,由于当时国内上市公司的期权政策尚在制定之中,用友的员工持股计划至今没有实现。 暴富之后的王文京在兴奋之余,也感受到了广大员工的失落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讲,用友上市并不完满。”王文京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核心管理层斩获颇丰。用友在上市前夕的招股说明书里,披露了高层持股比例和持股人背景,其中,王文京直接、间接持股55.2%,总经理郭新平持股8.35%,财务总监吴政平持股5.53%……,“上市后他们之中有千万富翁,也有百万富翁。”王文京说。 从上市至今4年间,总共从用友分红约1.1亿元的王文京更是显得意气风发。2002年4月,王文京以年薪500万聘请到美籍华裔的何经华出任用友CEO,这在当时内地是第一高薪待遇。 2001年上市之后,也成了用友公司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财务软件扩展到整个企业管理软件,我们今天大家所讲的ERP软件,这个确实对用友来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变。”王文京说的这个转型是在1997年,但真正转型成功是在2001年进入资本市场之后。 郑雨林很肯定地说:“用友软件的主线只有一条:就是普及ERP,这分为几个战役,第一个就是2003年以前的转型,从财务软件到管理软件;第二个战役就是2004年的国际化;第三个战役就是明确提出普及ERP。”在郑雨林的眼里,转型和国际化是用友软件的发展门槛,跨过这个门槛的代价是每年将近2亿元的研发投入,——这并不是上市之前销售额不到2亿的用友所能承受的。 “对企业来说,进行科技创新,谋取大发展,都需要财富支持,用友要发展成为世界级公司,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富。”王文京坦言用友公司对于财富的需求。 醉翁的“梦宣言”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金丝眼镜、白衬衣的王文京,“理性”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这位喜欢工作,把打高尔夫、网球当作谈生意的总裁,在员工的眼里似乎没有特别的业余爱好。王文京并不讳言自己的财富观——“越多越好”。这似乎是弃官经商的王文京总结出来的中国式生存法则。 1990年,靠着5万元在中关村落脚的王文京再一次向银行借贷,最开始是10万元,聪明的王文京按时还了,然后30万,也按时还了,后来是100万,最多一次借了1000万元。“用友和这家银行10多年来建立了最好的信任关系。”王文京说:“10多年前中关村没有风险投资,用友全靠银行度过了创业阶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王文京在早期的商业生涯中,不仅摸索出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的定律,也坚信了他对金融资本市场的信心。 然而为了追逐更大的原始财富,王文京“曾走过的一段弯路”。那是1991年,成为国内财务软件老大的用友,受当时房地产热潮的影响,从1992年下半年到1994年,考察了房地产、边贸、证券、餐饮等70多个项目。考察后,他认识到:对用友来讲,优势只是在软件领域。于是他重新回到本行,1994年提出“立足软件领域,实现产业化”,并将用友增资扩股为集团公司。 尽管“多元化”策略没有实施,但1995年,王文京在企业还不太富裕时想拿出4000万元盖用友大厦。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争取更大的银行借贷。王文京已经意识到:软件在中国属“无形产品”,不会被重视,软件企业有了有形资产,贷款规模大时就可以充当抵押物。“这是中国特色,必须顺应它,特别是按中国的金融资本规则办事,你用得好,会有大帮助。”王文京说。 2004年底,梳着整齐三七分头的王文京与全国的用友经理们聚餐,那一晚,平时不太喝酒的王文京喝了很多,就像当年在机关时谈理想那般激动。他一口气讲了半个多小时,说的都是后来被用友其他高层看来是“梦”的宣言。“将来用友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这个世界级的公司是大家的!” 半个月后,2004年11月18日,在兰州到嘉峪关的火车上,王文京写下了用友公司接下来十年的任务书——“投身中国ERP普及事业”,这也是2005年以后,用友软件上下忙乎的大事。郑雨林这么描述自己对于王文京这个决定的感受:“在用友每一天都是很激动的。因为普及ERP,是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做一些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我们把它不仅作为一个商业,而且是一个事业。” 把商业上升到事业的高度,似乎是王文京真正的公关战略,而这其中与用友软件开发了两年多的升级产品——U9有着极大的密切关系,郑雨林透露:“如果说财务软件支撑了用友的上一个十年,那么U9将支持用友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市场份额希望超过50%。” 在用友大厦的大厅内,摆放着一个用友软件园的沙盘,据说这是王文京准备打造的世界级软件企业的基地,对于做事计划极强的王文京看来,这个财富新梦想的规模将在2010年达到百亿。 显然,经过2001年国内主板上市、成功融资的用友软件,在王文京的带领下,经过4年的厚积薄发,又到了一个即将迅速扩张的时机。 “财富可以让你做喜欢做的事。”尚处于壮年的王文京丝毫不掩饰对于拥有巨额财富之后的真实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