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荣毅仁先生:游梅园忆德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13:48 《中国企业家》杂志 | |||||||||
评述 荣毅仁父辈在“办事业”的实践里所体现的企业经营之道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到今天,依然是现代企业学习的榜样 文/王 石
10月26日,荣毅仁先生逝世。这使我怀念起年初的一段经历。 今年3月份,探访华东的几家公司,过无锡时尚有半日闲暇,得无锡同事推荐游览梅园。梅园是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在1912年开始修建的,它与苏州邓尉、杭州超山并称为“江南三大赏梅胜地”,满山的万余株梅花在寒风中怒放,非常好看。这一次“初春探梅”,欣赏美景之外,更深刻感受到了一个世纪前,中国民族企业家荣德生的眼界、胸襟和气度。他在“办事业”的实践里所体现的企业经营之道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到了今天,依然是现代企业所学习的榜样。 梅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小桥流水”的江南私家园林。它除了有江南庭园“一年无日不看花”的秀美,更有一种博大的气势,依横山而临太湖,建造之初,荣德生就以“为天下布芳馨,与众人同游乐”为目的,对公众开放,体现了荣老先生的博大胸怀。 创业: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来到梅园“乐农别墅”门前,3具保存的石磨非常引人注目。这石磨是1902年3月,荣氏兄弟在无锡的保兴面粉厂开设之初购买的主要机器设备。当时,在天津、上海、广州、芜湖等地的10余家面粉厂中,运用最先进的设备就是这种法国石磨。 “设备唯求其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是荣家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每逢建立新厂或扩充旧厂,荣氏兄弟都要从国外购买最先进的机器设备。保兴面粉厂开设后的3年,他们增添了6部英制钢磨,使得产量扩大了近3倍,1910年,面粉厂再次添机,装置最新式美国钢磨12部,并拆去石磨,改建厂房,短短的9年,面粉厂通过设备更新,产量增长超过10倍,盈利能力也相应大大提高。 办纱厂时,荣氏兄弟对设备和技术则更为重视,他们不但重视购买先进机器设备,而且重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1919年荣氏兄弟筹股兴建纺织产业的申新三厂,他们定购了赫华特细纱机3万锭,从美国定购了1600千瓦发电机组两套,以及萨克洛威细纱机2万锭,还购买了轧花机80台,英国迪更生和赫斯特来型号布机500台,其规模之大、设备之新,为当时内地华商纱厂之冠。 为了使用新机器和推广新技术,他们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养。荣德生不惜重金,为各厂聘用了一批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二十年代就做到了“工程师厂厂有”。此外,1926年,荣德生先后派副经理荣鄂生及总管薛明剑去日本参观学习;抗战前,又派技术人员赴日本明治纺绩会社见习日本纱厂的保全、保养工作法。荣德生还经常请纺织界的名人、专家来厂演讲,并创办了“申新纺织总公司职员养成所”等职业技术学校,提高工人的技术操作能力。 荣德生对先进技术的高度重视,不禁让人联想起清末另一个著名的企业家胡雪岩。胡雪岩时代,国内湖州与南浔的丝的质地天下无双,如果能够引进先进工艺,提高质量,必能与国外产品相抗衡,取得稳定发展。但胡雪岩虽进入丝业,但从未致力于投资新式工厂、改良工艺、提高品质,而是留恋于囤积居奇、大进大出的生丝投机,他在丝业贸易中的投资动辄百万,但却从未正式建立一个高技术含量的新式企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并不算是一个企业家,而只是一个丝业流通领域的商人。之后,胡雪岩想利用囤积来控制洋丝厂的货源,想用这点来打败西方工业的侵略,但最后却因欧洲蚕丝的丰收和内部联盟的解体,导致了他彻底失败的命运。在“办事业”这点上,荣德生与胡雪岩对待先进生产力的不同的眼界导致了他们完全不同的结果。 经营:诚信为本,品牌为先 进入“乐农别墅”的3间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荣德生先生成功的经营之道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荣氏集团的几十年的经营成功,依赖于遵循简简单单的“重于诚信”的商业原则。诚信并不全是现代西方工业的“舶来品”。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就是诚信的涵义。荣德生先生曾经说过:“古之圣贤,其言行不外《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正心修身,终至国治而天下平。吾辈办事业亦犹是也,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成。”“经营事业,信用第一。”“乐农别墅”里有一幅荣德生先生书写的对联“心正思无邪,意诚言必重”,表明了他诚信为本的心迹。 荣氏兄弟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在两个行业创立了自己的优质品牌形象,面粉业的“兵船”牌,棉纱业的“人钟”都是当时行业的最高品质代表,不管是从外部包装还是内部品质,都完全可与国外的品牌竞争,并有部分出口国外。荣德生也在《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布甚佳,到处乐用。”“茂、福新粉销之广,尝至伦敦,各处出粉之多,无出其上……仍思力谋扩充,造福人群。” 正是对质量和品牌信誉的重视,使得荣氏在面粉和棉纱业内稳定快速地发展扩大,成为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与中国传统的商帮不同,荣氏兄弟非常注重积累资本后的运用和企业的规模扩大。中国的传统商帮,由于传统封闭的视野和思想的局限,他们所有的积累仍然集中在流通领域,不注重投入实业,没有做到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换。荣氏兄弟则将积累的财富尽量投入旧企业的更新与新企业的开设。“对外竞争,非扩大不能立足”,“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开工力求其足,扩展力求其多”。从1916至1931年的16年间,荣氏兄弟不断办新厂,买旧厂,整个集团的纺织企业平均20个月拥有一个,为家族产业的规模打下基础。 与其它商帮类似,荣氏兄弟有着一些他们共有的优秀品质,胡雪岩的胡庆余堂也在经营中奉行“诫欺”,注重材料品质、注重销售方式、讲求施恩于众、维护民族利益;但相比他们的“善权谋”,荣氏兄弟则通过自己的实践,更彻底地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企业所应有的经营信念,概括起来就是“重技术、爱人才;重诚信、立品牌;重交流、善学习;重发展、善积累”。这些朴素的理念到了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所在。 社会责任:为天下布芳馨,以城市发展为己任 财富积累的同时,荣德生“为天下布芳馨”的信念并不仅仅体现在建造一个梅园和办好几个工厂,荣氏兄弟不但为造福桑梓投入毕竟精力,而且在家乡发展规划上有着非凡见识。 对无锡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荣德生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解。还在1912年,荣德生写了《无锡之将来》,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写了《今后的无锡》,对无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有远见的主张。他认为,繁荣无锡“不仅是繁荣京(宁)沪,复苏江苏之先决条件”,而且“影响直接、间接将远及全国”;他提出发展无锡之最大障碍是,“市区缺乏有规模之大动脉”;无锡东邻苏州、西毗常州,大运河、宁沪铁路贯穿境内,要利用这一地理优势,把“苏锡常打成一片”,建设“雄踞京(宁)沪线,人口数百万”、“影响直接间接远及全国”的大无锡。他还提出,要充分利用无锡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事业;建设资金不足,政府可通过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办法进行筹集,“变为现金以资运用”。 如今,无锡的城市规划与发展都无一例外地印证了荣德生先生当年的远见卓识,作为现代的房地产开发商,不禁为近百年前荣老先生对城市规划的眼界与“胸怀天下”的气度所深深折服! 走出“乐农别墅”,不免感慨:企业创业中对技术和人才的重视、发展中对诚信的坚守和对品质的追求、成熟后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和贡献,这些荣德生先生在一个世纪前的“办事业”的实践中所体现的精神与追求,至今也仍然是中国企业发展所应遵循的方向吧。 在梅园“香海轩”,荣德生先生的铜像后的廊上挂着一幅楹联,概括了荣氏家族品质与气节,借此表达对荣德生老先生和荣毅仁先生的尊敬及缅怀之情—“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作者系万科企业集团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