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引资功臣潘庆松:将百事可乐带入中国的红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11:05 中国经济周刊

  潘庆松的头衔很多,如广州高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珠宝业商会首饰玉器厂商会会长等众多职务。不过,他的另一个头衔更非同寻常:第一个将百事可乐引入中国市场的人。军人出身的他,脱下军装后鏖战商海,多年来,成绩斐然。

  ★文/陈丽科 常菁

  出生在1940年代的潘庆松比较其他人算是幸运,该是上学接受教育的年龄赶上了新中国成立的好时代;1965年从华南农学院毕业,并在部队到地方院校招收学员干部的时候走进了军营;在那个因为是大学生所以连入党也比农民困难的军营里经受了17年的锻炼与考验;后因机制改革又转业到地方机关,最后成为一个不是民营的民营企业家。一路走来,潘庆松的广州高建集团名声鹊起,他本人也跨越多个领域,在不同的天地里驰骋。

  第一个吃螃蟹的“红娘”

  在改革开放之初,潘庆松就敢于突破禁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红娘”,被人称为引资功臣。

  1980年代,百事可乐曾是大都市里时髦的舶来品,而现在中国偏远农村都能见到它特有的“酷蓝”,其深入中国的历程就是改革开放深化的进程。而第一个引进百事可乐公司的“红娘”,就是潘庆松。

  上世纪80年代的广东,改革开放正处于初始阶段,有不少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向往已久,并在寻找准入的契机。当时在全美企业中排名第16的百事可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但当时外资进入中国并非易事,还没有一家外资的饮料企业落户。不过,潘庆松隐隐感觉外资进入中国是迟早的事,

中国经济要激活,需要引进、利用外资,百事可乐公司进军中国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百事可乐所起到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将带动更多的外资涌入中国,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于是,潘庆松一方面跟百事可乐公司接洽,一方面凭军人的韧性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抓紧做国内的工作,向广州市、广东省打报告。在获得省市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后,潘庆松进京到当时的外经部汇报情况,并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北京呆了一个多月,天天往有关部门跑,腿跑细了,嘴磨薄了,最终使百事可乐公司得以正式进驻中国市场,成为全美第一家入驻中国的外资公司。

  据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都亲自致电百事可乐公司表示祝贺。作为美国第一家进驻中国市场的公司,1986年底,百事可乐在华投资2000万美元的第一家分厂在广州市海珠区正式投产。为此,身为美国国会议员的百事可乐公司总裁特邀当时的广州市长和潘庆松到美国参观访问,受到美国副总统、州长亲自接见。

  潘庆松作为引资“红娘”,煞费苦心为广东引进了一批外资企业。1980年代,西德的一位巨商想进驻中国市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踌躇不前。为了将这位商人引进国内,潘庆松用自己的诚信和耐心,打消了这位商人的疑虑,由此改变了他对中国商人的看法,他在中国的投资从刚开始时候的“想投资”到“不敢投资”再到在广州投资建成一个有5000多名员工的玩具厂,再到现在的毛绒厂、木器厂,投资越来越大,业绩年年上升。

  在黄金业里“掘金”

  黄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黄金市场逐步开放,这无疑是对外资进入中国黄金市场的一大喜讯。然而,由于市场机制尚未完全规范化,外资缺乏准入平台。

  这时,利用外资发展中国的黄金产业,又成为潘庆松的新目标。他的构想在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三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下得以实现。不久后,经中国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批准,筹划多时的占地面积338亩的番禺区沙湾珠宝产业园应运而生,该工业园以境外黄金来料加工为主,集休闲、消费于一体,起点高、规模大,将会成为中国乃至东南亚首屈一指的旗舰型珠宝城。潘庆松本人也当选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第一副会长。

  潘庆松于1993年创办的广州高建控股有限公司,现已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体系和综合经营发展的格局,成为一家集珠宝首饰、房地产开发、饮食娱乐三大支柱产业,及贸易、物产拍卖、广告、海外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集团企业。目前全公司系统现有员工千余人,拥有直属分公司十家,店、厂等子公司八家,海内外投资项目近20亿元。其旗下拥有高建珠宝、东湖豪苑、江海渔村、菲诗娱乐等广州人耳熟能详的品牌。

  独创外贸“庆松模式”

  就像许多杰出人物受尽苦难一样,潘庆松的童年也曾历经劫难。同样,小时候的苦难也磨练出潘庆松的优良品质。诚信、坚韧、善良是他走向成功的基石,凭着这些优良的素质,潘庆松以后的人生道路越来越顺畅了。

  1965年,广州军区政治部到该学院挑选大学生入伍,潘庆松成为入伍的三名幸运儿之一。到军队后,他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到惠阳、海南、广州工作,成绩斐然。转业不久被派去广州外贸学院进修,通过半年学习,原本对外贸一窍不通的潘庆松迅速掌握了当时尚属前沿的外贸知识。1982年初,潘庆松转业到广州市对外贸易局贸易发展处当副处长。

  脱下军装,换上西装的潘庆松工作依然出色。1984年,他奉命组建广州市外贸发展公司并出任总经理,当时外贸公司仅做些土特产代理进出口,没有实体,很难做大做强。潘庆松这个外贸新兵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他提出并围绕“抓出口、抓创汇、兴办实体,建立出口生产基地”的中心任务,展开了全国外贸系统具有示范性的开创工作。短短十年,他由“借船出海”到整合资源,分别采取中外合资、合作和独资等方式,开办了23家为外贸出口生产基地的企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格局,改变了“一手买一手卖”的传统贸易模式,使得进出口贸易摆脱了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掌握了主动权。专家将之总结为“庆松模式”。这个10年前仅有8个人、5万元的小公司也一跃成为拥有员工108人、净资产3亿元的明星企业。让所有在公司工作两年的员工都分到了一套住房。

  1993年3月3日,潘庆松赴香港组建香港高建公司,从此涉足香港房地产和经贸领域。公司先后对银高国际大厦、高荔商业中心、海富中心、皆旺商业大厦、德宝城商业中心及轩尼诗道16号投资数亿港元,短短几年,便将香港高建做成一家大型产业集团。在亚洲金融风暴来临之际,潘庆松果断将巨额资产做出处置,有效化解了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将全部力量投入国内黄金珠宝及房地产业,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军者。当大批企业在金融风暴席卷之下,纷纷陷入倒闭和困境时,高建公司却将香港市场的先进经验移师内地,抢占了国内市场的先机。谈起这段往事,潘庆松说:“作出这样的决定,是由我的性格决定的。出身寒门,我心疼钱,但从不贪婪。无论干什么,都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回顾两次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危机,潘庆松都将“高建”这艘巨舰带往正确的方向,安然渡过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

  成功商人的公益之心

  今天的潘庆松已是功成名就,但每年潘庆松都要回老家几次,与乡亲拉家常。了解到谁有困难,都要捐钱捐物,他还资助家乡修路、架桥、建校、供电、美化环境,捐资累计达100多万元。他更注重用高尚文化、娱乐活动陶冶乡亲们的情操,还计划再捐10万元建文化室。他的人格魅力令家乡的青年都以潘庆松为榜样,勤劳致富,一个小小的丁圃村就出了四个身家千万元的企业家,全村无一人吸毒、赌博。

  潘庆松不仅牵挂家乡父老,更向社会贡献了博大的爱心:1994年,叶剑英基金会成立,他积极奔走筹款,被选为基金会理事;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洪灾,他带头向灾区捐款;当年底,他又向广东社会治安基金会捐款100万元。

  潘庆松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热心公益的慈善家,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在商场,潘庆松是运筹帷幄的统帅,高建公司在他的引领下,快速扩张、稳健发展;在公司,他是慈爱的父辈、兄长,在他的身边有一批追随他多年的精英;在故乡,他是乡亲们引以为豪的标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7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