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鲁西农牧集团董事长梁希森:实现新农村乌托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10:36 中国经济周刊

  为每户乡亲盖一栋别墅,耗资4200万为全村父老建成“梁锥希森新村”;宣称计划投资40个亿,把家乡全镇109个村庄全部改造成别墅楼群;让大量空心村退出土地;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让贫瘠的鲁西北变成世界最大的牛业基地……这是位居《新财富》2004年度富豪榜第376位、当年资产2.7亿的梁希森的梦想。梦想像画一般美丽,但他的这个“乌托邦”式的梦想靠什么实现?

  ★文/祁胜勇 华夫

  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位于鲁西北,与河北省交界,距北京约5个小时的车程。黄夹镇一带给外人的印象就是三个字:欠发达。穿着陈旧的农民、老屋与新居杂乱相陈的村庄、随处可见的柴草与粪堆,缓缓走过的牛车,都在显示着这里的贫穷与落后。但车经过黄夹镇台张村,到了梁锥村地界后,一座红墙琉璃瓦围就的高大庄园就豁然出现在一片农田之中,庄园名为“梁锥希森新村”,它在旷野里的突兀出现颇让人感觉有点“海市蜃楼”的味道。

  建造这个“海市蜃楼”的人,就是村里的能人梁希森。因为梁希森在北京搞房地产发了“横财”,又因为梁希森发了“横财”不忘家乡父老,所以,梁锥村做梦一样变了模样。

  梁希森,曾经登上《新财富》杂志2004年富人排行榜第376位,资产2.7个亿,北京玫瑰园别墅有限公司,山东希森集团,鲁西农牧集团董事长。

  乡野上突兀的“海市蜃楼”

  走进“梁锥希森新村”的红色村门,其繁华景象让人眼前一亮,楼台亭榭,错落有致,别墅连排。村中心的公园里有着和城市公园里一样的健身和游玩设施,还有几处大型的雕塑,颇为新潮。村民的别墅上下两层,有八九个房间,客厅卫生间厨房一应俱全,280平米(不包括小院和偏房),整套房子间架宽大,堪称豪华,而这样一套在城市里只有“精英人士”才能购置的别墅,在这里基本是白给。粱锥村的村民们为别墅付出的价格是:以新村二层小楼的居住面积280平方米(或137平米)减去自己家中房子的面积,剩下的每平方米面积乘以100元。那些原来家中房子面积(偏房甚至鸡窝都可以折算面积)超过新房面积的村民,还可按照同样的方式得到补偿。

  这样下来,整个新村耗资4200万元,而新村的建造者—希森集团只收回不到30万的资金,不到总投资的1%,基本等于给每户乡亲白送了一套别墅(或单元房)。

  捡来的第一桶金

  梁希森13岁当学徒、17岁打铁、23岁闯关东,后来他先后搞起了面粉厂、毛巾厂、五金加工厂等,最后进入建筑和房地产领域。因为意识到“在乐陵掘地三尺也发不了大财”,所以他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山东德州和北京。1995年,梁希森觉得有些家底了,便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乐陵市希森集团公司,注册资本2.7亿元。这时的他已是震动一方的风云人物了。

  然而梁希森的大富大贵还是发生在北京,而且是“捡来的”。北京有个超贵别墅叫“玫瑰园”,几个房产大鳄前仆后继,纷纷陷入沼泽,最后被迫拍卖。玫瑰园对梁希森一开始是个灾难,那时候他垫资为玫瑰园别墅施工,结果开发商崩盘,把他给套住了。1999年,梁希森只好在拍卖会上拍下了没有能力还债的玫瑰园。没成想,摔一跤捡了个聚宝盆—不久后,北京不再审批别墅,玫瑰园就成了北京最后的别墅。这一下子他就赚了17个亿!

  2001年,在北京发了大财“浑身流油”的梁希森回到梁锥村,开始他心中酝酿已久的新农村改造计划。他先在粱锥村子附近辟出100亩地,盖起了64套别墅和64套楼房(比全村户数多出几套,预备人口增加),然后请乡亲们搬进去,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住280平米的别墅,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住137平米的楼房。然后是拆掉老平房,节约出不少宅基地面积,用于养殖业,再把农民变成工人,在这个养殖工厂中上班。

  新村建成后,村民们全部被梁希森招募到希森集团的鲁西农牧发展集团中上班,从事喂养、屠宰、冷冻、加工等工作,成了每人每月700元左右的工人。

  免费别墅后面的商业链条

  让农民成为工人,让他们住上“免费”别墅,这些钱都从哪儿来?

  与梁锥新村仅一路之隔的是梁希森投资近4亿元的鲁西牛业公司,每个村民都是这个企业的股东,村民天天在鲁西牛业上班,月月发工资。

  在梁希森的新农村改造计划中,农居变别墅只是他庞大计划中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梁希森选中的产业是养牛,即鲁西黄牛,鲁西黄牛肉质出众,且基本不生病,风险小,利润点则是农户干不了的牛肉副产品深加工项目。

  希森集团下属的鲁西农牧发展集团于2004年成立,一期工程投资1.8个亿,现在公司的育肥厂里存栏5000多头,它的实际存栏量可以达到2万头。牛厂按最先进的德国生产线设计,年可屠宰、加工15万头。

  鲁西黄牛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秸杆是黄牛的饲料,所以曾让人头疼的玉米秸秆现在成了宝贝,公司以每公斤0.1元的价格收购后青储变成优质粗饲料,仅此一项就可以为周边农民每亩地增加200元的收入。据说,去年秋天,来牛厂交秸秆的拖拉机、马车排出了几里地。牛粪也由于合理的利用变成了宝贝,梁锥村除了建牛厂以外剩下的200多亩耕地成了养蚯蚓的用地,一头牛一年可以产5吨粪,一吨粪可以饲养30公斤蚯蚓,可获利3000元,而蚯蚓产生了粪便,又是价格极高的花卉、高尔夫球场所需肥料,“这一亩地至少可以赚6000元。”一个正在田里给牛粪洒水的村民说。

  现在整个乐陵市已把鲁西黄牛当成主导产业,全县养牛7万头,近期目标是全市达到60万头,人均一头牛。但更大的赢家是鲁西农牧发展集团,去年它的利税达到了2600多万。

  在梁希森的构想中,未来的黄夹镇将变成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养牛基地,这里将变成一个高新农业技术园。为了这个设想,他出资20万邀请加拿大皇家建筑学会主席David Simpon对黄夹镇进行了规划设计。

  40个亿的再投入

  距梁锥村两公里的许家庄,是梁希森改造的第二个村。方式与梁锥村一样,也是盖好了楼房别墅后免费请村民们搬进来。一个村民介绍,这个新村总面积160亩,而粱锥新村总面积100亩,“没有5000万盖不下来。”他说。

  梁锥村、许家村的改造仅是梁希森新农村改造计划的一部分,他的计划是,在15年内,投资40个亿,把黄夹镇109个村庄全部改造,通过改造过去的老旧“空心村”可以退出大量的土地,然后再用这些土地进行产业化投资。

  梁希森的未来目标是,通过生态农业、畜牧业以及相关医药、渔业、皮革、食品等相关产业实现黄夹镇一带的根本性改造,使它变成一个富足的生态经济区,这个经济区将提供60000个工作岗位,使黄夹镇以及周边农民告别过去靠天吃饭的个体劳作模式,变成产业工人,从而从根本上脱贫。

  如此宏伟的计划,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庞大的投资从何来?梁希森的答复是:第一步先改造15个村庄,其他的则需要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实现,鲁西农牧发展集团以及他的其他几家企业运转良好,北京的“玫瑰园”还有8个亿的地产,通过这些企业的运转带来的利润再拿来反哺农业。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