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尔雅的起重巨人 韩宪保谈企业成功秘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11:16 经济视点报 | |||||||||
韩宪保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他朴实、温和的外表之下,有着打造中国起重机行业巨人的雄心壮志,因此,他也赢得了起重巨人的美誉。 韩宪保说:“ 你不发展,就有人超过你”。正是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使他一路走来,从不停歇,把许多同行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金松 文/图 当他坐在你面前时,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他和一个行业巨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曾经整天舞铁弄钢的人,在人们的想像中,至少要有点粗犷的味道。 他的温文尔雅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似乎和他从事的行业有点格格不入。 只有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曾从一分钱的生意做起,逐渐由小做大,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做成了资产5.6亿元的集团,昂首挺进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中国起重运输设备20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确可以称之为“巨人”。 他就是韩宪保,卫华集团公司董事长。 起重巨人的梦想 2005年对韩宪保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作为“中国起重之乡”的佼佼者,韩宪保统领下的卫华集团,已经成为制造业的新标杆。 韩宪保的成就,引起了社会各届人士的广泛关注,在2005年6月评出的“2004~2005年度河南财智榜”上,韩宪保获得了“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企业家”之一的称号。 为什么是韩宪保?为什么是卫华集团?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04年,卫华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卫华牌单、双梁起重机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电动葫芦全国销量第二,综合指标全国排名第三。目前,卫华集团下设河南卫华起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卫华起重机有限公司、郑州卫华钢结构有限公司等9个控股子公司。 2005年,卫华集团成立了设计研究院,随后,又与西安交大、郑州大学、北京起重机械研究所等高等院、所联姻,实现了与同行业先进技术的接轨。 而韩宪保在业内的成就,早在2003年就已引起了同行的瞩目。一位同行曾经感慨道:“我们常喊狼来了,现在回头一看,卫华集团就是我们身边的狼。” 但是韩宪保从未满足,他有一个宏大的梦想:力争在3~5年内将集团建成以起重机设备制造为龙头,集产、学、研为一体,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他为企业定下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是: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过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5.4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起重机械制造企业集团,打造起重机械行业民营企业第一品牌。 从3亩到1200亩的奇迹 1973年,韩宪保初中毕业。在当时,改变命运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发奋读书,跳出“农门”。可命运偏偏与他开了个玩笑,好不容易上到中学,却赶上“十年文化大革命”,求学无门的他,只好忍痛辍学回家务农。 17岁的他,觉得自己“应该替家里承担一些责任、挑起一些担子”。刚开始,他帮邻居做爆米花、团米花团儿,“那时米花团儿一分钱一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利润’,一个月能赚100多元”。 但韩宪保总觉得应该干一件“男子汉干的生意”,第二年春天就跟别人一起到新乡拉生、熟铁边角料,再拉到本村卖给做螺丝的。 和钢铁搭上边,就有机会了解这个行业相关的更多信息。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人说修“千斤顶”很赚钱,从没见过这种玩意儿的他,毅然决定转行。 韩宪保从维修简单的千斤顶逐渐过渡到维修小型起重机、大型起重机,他在不知不觉中跨入了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 “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你就要想方设法接近它、学习它——其实跨进一个新行业,很简单。” 韩宪保的命运悄然发生了改变,他决定自己生产配件。 1988年,他向村里要了3亩地,建起了卫华起重机厂,自己生产零件,给“维修大军”配件,韩宪保迈开了进军起重机行业的第一步。 东拼西凑的20万元注册资金,3亩地,几名员工是从田地里走出来的农民,简陋的厂房,老掉牙的车床,人才匮乏,技术落后,这是当年新乡市卫华起重机厂的真实写照。 韩宪保带着几个特别能吃苦的小伙子办起了第一台烘炉,从学打铁开始,从事简单的配件的生产与销售。 1995年秋天,韩宪保开始接近自己的梦想——建造整机生产线,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 1997年年底,他审时度势,毅然决定进行系列化生产。 以前,韩宪保引以自豪的是从不负债经营。1998年,他转变观念,贷款发展,增加投资300万元,认证了5个系列30多个品种。产品结构一下子扩大了,规模上来了,效益逐年翻番,很快确立了卫华集团在长垣起重机行业的龙头地位。 “ 你不发展,就有人超过你”。这种危机意识使韩宪保把目标定得更高:把卫华集团打造成中国起重行业的一流企业。 在韩宪保看来,形势依然严峻:国有企业改制后,是我们的强劲竞争对手;外资企业开始进入,3~5年内就会进入生产领域;三五年后,民营企业会有新的生力军。“面对三路大军,卫华集团必须在三五年内迅速壮大,抢占市场制高点” 。 2001年,在郑州买地200多亩,卫华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拥有长垣工业园区的500多亩新厂区建成;2004年10月1日组建了卫华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下设9个控股子公司,建立现代化、规范化、集团化管理体系,已经是“顺势而为”了;2005年2月,集团又在河南省起重工业园区购地420亩,上欧式起重机和电动葫芦项目。 从3亩地的小企业到1200亩的集团公司,韩宪保也从一个穷家小子成长为令业内人士瞩目的起重巨人。 两个成功秘诀 在长垣这个起重之乡,韩宪保并不是最早进入起重机行业的,也不是最早做大的。 “2000年的时候,我们才在这个行业站住脚。” 在制定2001~2005年的5年计划时,韩宪保提出了要做到行业一流,但在韩宪保看来,这个目标在2003年就已经完成了,“那个时候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 。经过5年的滚动发展,卫华集团成为了国内起重行业的佼佼者。 一个后来者是如何不断地超越,完成了自身的积累,并最终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的呢? 韩宪保有成功秘诀有两个,一是诚信,爱交朋友,宁吃自己吃亏也要让朋友和客户满意;二是重视人才,“聚众力以成大业”是他常常提起的一句话。 “打过一次交道,便是永远的朋友。”这是韩宪保的人生格言,如今已成为在卫华集团随处可见的企业标语。在韩宪保看来,诚信是一种道德、一种责任、一种契约。 在长垣县素有起重机之乡的说法,要想在这里独领风骚,并不容易。 韩宪保屡出奇招,率先在长垣县起重机行业推出三个第一:第一家为客户免费提供住宿;第一家提出免收装车费;第一家提出保证客户资金随用随取。韩宪保与客户打交道时先交朋友,后做买卖,先交心,后赚钱。宁可自己吃亏,也绝不让客户吃半点亏,这是他独到的营销策略。把推进顾客成功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达到双赢的目的。 2004年6月,为北京韩建集团生产了一台起重机,为了解产品的使用效果,7月8日韩宪保安排总经理俞有飞赴北京韩建集团进行工作访问,征求该公司对产品的意见和要求。韩建集团常务副总田国杰高兴地说:“卫华集团公司的领导对用户、对产品、对售后服务太重视了,真正体现了‘视客户为上帝’这句话,卫华集团对信用的重视,使我们非常感动。” 韩建集团的二期工程设计方案定下来后,在起重设备采购上,不再招标,直接给了卫华集团。 卫华集团之所以能够在国内起重机行业成为一匹黑马,并且一骑绝尘,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人才。 “聚众人之力以成大业”是韩宪保成功的秘诀之一。据卫华集团办公室主任兰秦川透露说,凡是一些重要的招聘,即使是在北京、甘肃和东北,韩宪保都会亲自赶到现场。 为了能把人才招进来、留得住、用得好,韩宪保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宽松的生活环境和优厚的工资待遇。 职业经理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年薪可达5万~50万元。90%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注入了新的管理理念。 对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重奖,是卫华集团实施人才战略的举措之一。2003年,卫华集团拿出213万元对做出贡献的20名科技人员和39名技术工人奖励了股权和期股权,个人接受赠予股权金额最高的甚至达到了40万元。公司还出资为一部分科技人员购买了别墅。 “我们将走国际化人才建设之路,不但要吸引国内一流人才的加盟,而且要聘请国际性人才到我们卫华集团工作。”韩宪保相信,通过人才引进,将大大增强卫华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将逐步成立卫华集团培训学院,培养3000名技术一流的蓝领工人和200名优秀的管理干部。 韩宪保档案 姓 名:韩宪保 出生年月:1958年10月 籍 贯:河南新乡长垣县 职 位:卫华集团董事长 韩宪保语录 1.打过一次交道,便是永远的朋友。 2.一个业务经理,本事再大,如果不讲诚信,可能做一些业务,取得一些利益,但肯定不会长久。 3.品牌需要创新,保名牌是保不住的,只有赋予品牌新的内涵,着眼于不断创新,产品才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4.人品决定产品。好品牌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是企业立足市场,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锐利武器。 5.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最大财富!企业品牌如同银行储蓄的户头,你只有不断用产品累计价值,才可以尽享其利! 6.能为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就是人才,就是有用的人才。要让拥有知识的人才在卫华集团享受到尊荣,得到物质生活的满足和精神生活的享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