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龙:以城市金融学盘活天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 10:52 第一财经日报 | ||||||||
把城市基本建设看做一个项目,然后通过贷款来做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良策 本报记者 孙荣飞 发自天津 28日,两年半前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转任天津市市长的戴相龙,借着在天津大礼堂召开的第六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和盘道出了自己盘活天津的“城市金融学”。
在制订2005年天津市政府报告时,戴相龙特意让市统计局算了笔账,统计整个天津市的2004年总资产和负债率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全市社会总资产13000多亿元,总负债7925亿元,资产负债率60.8%,资产利润率3.9%。 对于这个家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戴相龙感到不满意。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城市室主任叶裕民告诉记者,天津的城市建设在全国一流城市中处在滞后状态。 如何建设城市?戴相龙想到的是打通社会资金与资本金之间的阻隔。 “去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达7万多亿元,但中国缺的不是钱而是资本,最大问题是社会资金如何用于城市建设。”戴相龙摆出了几个数字,今年一季度银行新增储蓄1万亿元,而国家外汇储备已达6591亿美元。“长期以来,600多个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先靠财政投入后靠摊派企业拿钱,现在的问题是信贷资金能否替代进入城市建设?” 把城市基础建设看做一个项目,然后通过贷款来做大。在戴相龙看来,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良策。这个想法,戴相龙入主天津之初就已形成。 早在刚任天津市市长的第四个月,戴相龙就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500亿元长期授信贷款合同,用于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在我国金融领域是当时最大金额的授信借款合同。以可出让土地收益权作为贷款担保质押,也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创新。”叶裕民表示。 戴相龙的想法是,通过贷款把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地价就上涨,然后以竞拍方式通过土地转让,政府获得土地收益权,进而还贷。为了想法能顺利实施,戴相龙成立了独立于市政府的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土地收购整理公司,同时还设计了监督机制,通过审计局、监察局、银行的介入对财务、项目公开招标和资金使用进行审计监察。“我认为,只要政企分开,土地收购公开竞拍,收益部分政府还贷,对于房价上涨政府调控。通过信贷来进行城市基本建设的效果就非常好。”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建设的一个最主要内容。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天津市共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145亿元,其中社会资金占市政基础设施总投资的38%,比2003年增长了25%。 而今年的市政基础设施投资额,按照规划,为175亿元,房地产投资325亿元,合计500亿元,其中社会和境外资金超过350亿元,达到市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总投资额的70%。 对此,叶裕民表示,“这么高比例的非政府资金来源,我想在全国来看都是少有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