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缺了谁地球都会转。这话有道理,没有人可以狂妄自大到可以让地球停止自转。不过对于企业来说,领导人的眼光和魄力确实影响到企业的转速。
为了自身能长久健康自转下去,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选择领导人都会比较慎重。通用电气就是最好的例子。前任CEO花了3年时间观察,最后从3个候选人中挑中了杰克·韦尔奇,又用2年时间创造条件“定向培养”。
虽然韦尔奇本人2001年才退休,但斟酌挑选下一个CEO的工作1994年就开始了:“选择继任者的工作不仅是我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而且是我面临过的最困难也最痛苦的选择。整个过程几乎使我发疯。至少有一年的时间,这是我每天早上思考的第一件事,也是每天晚上占据我整个头脑的事情。”韦尔奇在自传中写道。
这种慎重需要选择前的充足时间和相对客观,也有选择后必要的过渡培养。国内也有好的例子,比如联想,柳传志带出杨元庆到功成身退10年时间。“反面典型”更多,如长虹,老帅新帅交替上台。
而传闻已久的东风换帅会成为什么样的典型呢?
东风汽车总经理苗圩离职调任的传言已有半年多时间,5月26日这一消息已经得到官方确认,而接任苗圩的则是东风副总经理徐平。
回过头看,当初选择苗圩领导东风的决断是成功的。在他任内6年,东风汽车从一个年亏损5亿元的包袱企业到2003年40亿元利润的行业排头兵,从山沟里靠国家支持吃饭的老国企到与国际厂商全方位合作初具现代企业架构,苗圩功不可没。
选择苗圩的过程也是非常谨慎的。1999年他出任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喊出了“两年扭亏为盈”的口号,备受四方瞩目。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他1997年9月起就担任东风汽车公司党委书记,期间一年半时间则是让他了解这个企业,理出脱困思路。
下一任谁当最合适?苗圩无法也无权决定。他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他是一个技术官员,像东风这样的大型国企的负责人决定权是在政府部门。当政府在鞭策国有企业尽快建立现代公司管理制度同时,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政府选择企业领导人的过程并不“现代化”,选总经理如同选官员,典型的思路是“不换思路就换人”。“不换思路就换人”有好处,推动人力求改变尝试新路;坏处是,选对人了,一切OK,选错人了,推倒重来,成功概率就像树上掉苹果,偶然性居多。一个大型企业,能否经得起几次这样的尝试和动荡?
而对东风来说,苗圩是公司甩开膀子与群雄逐鹿大干一场的最优人选,在新浪财经人物对苗圩的介绍中有这样一段话:“苗圩同志到东风公司工作的几年里,在公司职工中已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苗圩同志本人对情况了解之快、把握和驾驭全局能力提高之迅速,成为东风公司实现全面振兴的主要希望因素。”
苗圩走了,东风还会转;主要希望因素没了,东风还会有新的希望吗?
(徐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