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中国企业家》2005 > 正文
 

逸飞悬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8日 19:49 《中国企业家》

  专访陈逸飞儿子陈凛、弟弟陈逸鸣

  “两年前我就在考虑转型”

  ——陈凛访谈

  关于转型

  《中国企业家》:你初进逸飞集团,以你对商业的理解,公司与你想像中的有差别吗?

  陈凛:我一直觉得,我父亲是个大方向抓得很紧的人,灵感不断,每件事都超前一步。比如服装,以前人们穿得很难看,他说我进来做价钱适中、设计讲究的。他做模特、环境艺术包括现在的房地产项目都是,把艺术和文化产业相结合,都非常领先。这是一个很好的前提。因为我是做投资的,所以会想把我父亲的概念和其他元素更多地结合。逸飞集团涉及的面实在太广了,单独来做会觉得累一点。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都是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要想把每个领域都做大做强就要强强联手,引进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

  《中国企业家》:做大做强,你父亲生前有这样的想法吗?

  陈凛:说老实话,录像里的那段话(见前文),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都以为他做生意赚了很多很多钱,或者以为他只为了赚钱才做生意。(实际上)他做很多事情都是做一个概念。他是个画家,不再做任何事情日子都过得很开心了,每年有几百万美金的收入。他只不过想证明一点,中国这么多行业都是空白的,他能做的,别人都能做。他想把这些行业做好,树立个模范,框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样每个行业才能成长起来。光是靠我们一家,能做大到什么程度?现在他去世了,我们要想哪些方面可以做大,哪些东西需要调整,哪些要跟别人联合。

  《中国企业家》:你觉得你父亲具有一个商人必备的素质吗?

  陈凛:我父亲是一个很好的创业者。把一个企业做起来需要两种人,创业者和管理者。他不一定是一个管理者,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他又是一个艺术家。你也看到很多创业者创业一段时间就离去了,把管理者引进来继续做下去。他后期也是这么想的,公司的业务也基本上不管了,只盯住画画和电影。

  《中国企业家》:软银、伊藤忠等注资逸飞集团是你做的吗?

  陈凛:全部是我做的。关于逸飞集团的融资、金融、对外发展、投资都是我做的。我一直在瑞士银行做投资业务。2000年我回来,父亲想把家族企业做大做强,做一些具体的改制,不希望集团一直是一个家族企业的角色。我们就吸引了一些投资商,把软银,伊藤忠,法国的威望迪等等都请进来。我记得那时候公司经营得还是挺好的,想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把公司扩大。

  《中国企业家》:这个过程中,你父亲的想法跟你有冲突吗?

  陈凛:当时服装公司做了两三年了,再做下去肯定很累,我建议父亲引进风险投资。我跟他讲,家族性企业会做得很累,你也在画画,还想拍电影,最好是能把担子卸下来一些,让别人进来帮我们一起做。我说,一百块钱的百分之百跟一个亿的百分之一概念是不一样的,你一定要跟别人一起做大。股份的稀释是难免的,但是一个盘子做大后,你占到1%-2%已经不得了了。我父亲相对比较传统,我慢慢跟他讲,把他的思路改过来。这有一个过程。

  我的做法更倾向于做一个盘子,让风险基金、兼并基金、私募基金进来,让管理层进来,给他一些股份,让他去做就好了。实际上,很多事情做起来是一分钱都不需要的。我父亲在全国有这么多的资源,朋友遍布各行各业,这些人也都想做很多事情。而民营企业家懂英文的很少,懂国际资本运作的人更少,他们往往是单打独斗,靠自己在做。国际上的资本又对国内又不了解。我们逸飞公司是一个桥梁,我们可以把国外的资本带进来,把国内的带出去,联结所有的人做生意。我们提出一个概念,找到一个平台,像搭积木一样,把这些东西都搭上去就好了。

  我父亲是从做实业的角度考虑,我是从投资的角度。这是有根本上的不一样的。

  《中国企业家》:以后逸飞集团的方向应该是朝你这个方向走?

  陈凛:对,我觉得是应该慢慢朝我这个方向走。

  《中国企业家》:现在服装还是逸飞集团的主业吗?

  陈凛:目前来说仍然是。两年前我就在看转型这个事情。比如说现在我们有三个房地产项目在同时启动,也有媒体方面的投资和运作。我们参与有时是以公司名义,有时以个人名义去做,总体是为公司争光吧。

  《中国企业家》:公司有亏损的部门吗?

  陈凛:基本都是赢利的,只是多与少的问题。

  《中国企业家》:这些产业部门,有你不感兴趣的部分吗?有可能削减吗?

  陈凛:我还要跟我叔叔谈一谈。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媒体产业,无论是平面、电视还是手机媒体。我觉得逸飞集团还有其他的影响力,比如在艺术产业方面,我们一直在考虑怎么进入。国外很大的艺术类媒体或者画廊、拍卖行都在跟我们联系,我们还一直没有开发过。我父亲活着的时候也想做。我还会按照他的意思做下去。其他产业可能要做相对的调整。我觉得我父亲留下的最多的是文化和精神上的遗产,领先和敏锐的思路。(逸飞集团)光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我更多是从投资、强强联手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盘子。

  父亲的妻子对模特公司感兴趣,可以由她去管。我叔叔对服装很专业。我本身对投资和媒体感兴趣,我做的事情不需要集团的一分钱。

  《中国企业家》:你对媒体的设想是怎样的?

  陈凛:我对所有能赢利的媒体都非常感兴趣——电影、电台、报纸、杂志、数字媒体、手机媒体,等等。可以以各种形式进入,个人形式,公司形式,成立兼并基金。形式无所谓,而且不一定要放在逸飞的名义下面,只要是我个人参与,把它做起来就可以了。中国的媒体还在成长之中。我们正在策划几个大的数字媒体的项目。

  关于继承

  《中国企业家》:你父亲生前跟你谈过想让你继承他的事业吗?

  陈凛:没有。他跟我讲,我惟一留给你的是很好的教育,很好的人脉关系,很好的品牌,但后面的路你怎么走你自己选择——你可以做我做的东西,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

  《中国企业家》:你父亲的遗产继承有安排吗?

  陈凛:我父亲没有留下遗嘱。继承人是我和父亲的夫人小宋(陈逸飞的夫人宋美英)还有天天(陈逸飞幼子,5岁)。股份对我并不重要,他们可以都把股份拿去,我是一个有能力生产更多的人。

  《中国企业家》:宋女士的态度?

  陈凛: 我还没跟她讨论过。我是抱着谦让的态度的。我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有义务照顾好我父亲的儿子,他以前的妻子。在股份分配方面,我不是特别在意,我可以多给他们一些,没有什么问题。绝对不会发生争执。说老实话,最后我情愿什么都不要也不会有问题——父亲的名声是最主要的,如果万一发生这种事情,等于毁了他的一生,我不仅对不起他,也对不起他的朋友,会背一辈子包袱,一辈子都会悔恨。

  《中国企业家》:董事长的人选可能怎么产生?

  陈凛:我们还在调整,还没有谈。我觉得董事长是空的,谁做都无所谓,只要我控制股份就可以了。谁占大股也没有问题,关键是要把事情做好。一个公司要是大,有一点股份就很好了。全部是你的,做亏本了,要这么多股份有什么用呢?

  《中国企业家》:你担任的可能性大吗?

  陈凛: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重要。谁做都没有问题。我还会做我的投资,逸飞集团还会做它的投资,每个盘子都是单独的。逸飞集团很多子公司都是以个人名义进入的,集团更多是一个壳子、一个灵魂,谁占总公司多少股份并没有意义。

  《中国企业家》:如果你不要任何股份,如何控制公司?

  陈凛:没有问题。我本来是做金融投资的。我觉得在中国做生意不需要投什么钱,国外有大笔的钱可以给你用,全部是资源。中国做生意难在没有资源或人脉关系,这是最主要的。钱是有一大堆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投什么、找谁。钱是次要的,项目和关系是主要的。

  “公司要继承他一贯的风格”

  ——陈逸鸣访谈

  《中国企业家》:逸飞集团涉足这么多产业,都有回报吗?

  陈逸鸣:有的有回报,有的是没有的。有的以前有,现在更难做了,比如服装公司。这是做得最累的一个部门。现在大的环境都难做,不只是我们一家。不是坏到维持不下去,要是没有回报就不可能维持。

  《中国企业家》:陈先生去后,集团的发展方向是怎么确定的?

  陈逸鸣:从产品理念等各个方面要继承他一贯的风格。整个家族要坐下来商量一下,包括他的太太、他的儿子、我和我姐姐。我现在还没办法告诉你今后怎么办,但是我可以讲,在近几年,实际上我们家族成员已经参与了公司的运营,在衔接上不会有问题。不会说办不下去,只是说怎么办下去。当然要是我哥哥在,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是肯定的,大的决策会给我们拿。现在公司蛮稳定的,还是要走科学管理的道路。目前我们没有什么扩张的计划。要踏踏实实,开源节流,让公司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中国企业家》:你对商业有兴趣吗?

  陈逸鸣:我不是学商业的,是学美术的。我跟人家说,我是业余管理企业,是专业画家。但是现实逼着我要学么。兴趣这个事情怎么讲?画画是我的兴趣。

  《中国企业家》:画画和管理哪个时间更多些?

  陈逸鸣:我是见缝插针,公司忙就在公司多待一会儿,没事了就去画画。我画画一般是在晚上,周末能够集中心思画画。

  《中国企业家》:你主要负责服装业务吗?

  陈逸鸣:不单单是服装,公司所有的人事工作、方方面面都是我在打理,重点是在服装。除了杂志和媒体,都是我管。

  《中国企业家》:陈凛觉得逸飞集团应该朝投资公司的方向转化,你怎么看?

  陈逸鸣:公司也不可能一下子转到投资上。搞金融是他的一个思路,我还是一句话,还要家族成员商量以后决定方向。我觉得各个公司的业务还在正常开展,有的还做得蛮好。你要整个公司朝这个方向走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有的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杉杉,到后来真正做得最大的可能不再是服装。这要看它的基础。也并不是说不要调整,要慢慢来,不能把基础一下子扔掉。当然我们还会沟通。

  《中国企业家》:董事长的人选会怎么产生?

  陈逸鸣:原来的董事长是我哥哥,现在要家族成员坐下来决定。可能的人选,目前来说,肯定是从家族成员中产生。我们还没有谈。在治丧期间,我跟他们说暂时避开这个问题。现在我是总经理,还要暂时在这个岗位上把公司的事务负责起来。

  《中国企业家》:陈逸飞生前表示过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吗?

  陈逸鸣:我哥哥没有留下遗嘱,生前也没有过将事业交给儿子继承的表示,没跟我谈过。

  《中国企业家》:如果让你在管理企业和画画之间两选一,你会选择什么?

  陈逸鸣:我想我会掌握好平衡的。我不会像我哥哥那么累。我有时很恨他:不听劝说。他的病不是一下子得的,早就有,说他不听。我会一边画画,一边从商,会掌握好平衡。

  《中国企业家》:平常跟陈凛交流吗?

  陈逸鸣:没有。

  《中国企业家》:陈凛给人的感觉很有朝气,有想法,但是可能对困难估计不足。谈一谈你对他的看法。

  陈逸鸣:你们经常和企业家打交道,在这方面可能比我们更专业,你们可以分析一下。他现在做的事我不知道。他来得比我早,大学毕业以后在纽约工作几年,然后回国。他可能给他父亲出过一些主意,有的行,有的可能就不行。比如他先做网络公司,没有成功。这当然是大环境所致。他年轻,有想法,有冲动,但是还需要学习,公司的事还是要家族成员坐下来商量。

  《中国企业家》:遗产的分配会不会发生争执?

  陈逸鸣:这就要看他们俩(陈凛和宋美英)处理的艺术了。如果都谦让一点,我相信是不会有太大的冲突的。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