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大师费孝通逝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 16:46 武汉晨报 | ||||||||
一介书生 一生富民 据《京华时报》报道 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因病于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记者昨晚从北大获悉,为了表达对费老的哀思和怀念,也为了给众多悼念者一个表达情感的场所,北大社会学系做出决定:昨日上午9时起,在社会学院为费老设置灵堂,供各方人士前来悼念。费老生前同事说,费老基本上每年都要出去好几次,云南、广西、海南
放弃学医 学习社会学治社会疾病 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县城(旧属苏州府,今为松陵镇)的富家桥弄。费孝通大约四岁入蒙养院。六岁入吴江县城的第一小学,后转入振华女校就读。1923年转入东吴大学附属一中。1928年高中毕业,升入东吴大学,攻医预科,想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其父费璞安先生留学日本返国后曾在吴江县城开办第一所中学。其母杨纫兰女士在吴江创办蒙养院。这些事在清末民初是开风气之先的。 费孝通曾在回忆录中写道:1930年我放弃了作一个医生的想法而决定要作一个社会学者。……我不再满足于仅仅帮助个人治疗身体上的疾病的这个目标。人们的病痛不仅来自身体,来自社会的病痛更加重要。所以我决心不去学医为一个一个人治病,而要学习社会科学去治疗社会的疾病。 1935年,费孝通与王同惠结为伉俪。 同年,费孝通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取得该校公费留学资格。出国前偕王同惠赴广西实地调查,在瑶山迷路失事,王同惠身亡,费孝通受伤。 翌年费孝通返乡休息,准备出国。在此期间,去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参观访问,在该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 1936年秋,费孝通抵英,师从布?马林诺斯基完成博士学业,根据其在吴江的调查结果写出论文《江村经济》。 费孝通曾在书中写道:我认定我这一生的目标是了解中国的社会。这个目标固然具体,但中国之大,历史之久,如何下手呢?我相信科学研究必须有可靠的资料为根据,最可靠的资料是出自自己的观察,所以一开始就着重实地调查。 《江村经济》显微镜下看中国 该书是费孝通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时撰写的博士论文,论文的依据是作者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的调查资料,最初以英文发表,题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1939年在英国出版,书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作者将开弦弓取名为江村。198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本时沿用原书扉页上的《江村经济》一名。全书计16章,分为前言、调查区域、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资金、中国的土地问题。另有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作序提出“通过熟悉一个小村落的生活,我们犹如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整个中国的缩影”。作者详尽地描述了江村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以及与所在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 该书详尽的资料和客观系统的描述,为国际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及其他读者了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出版后受到了人类学界和社会学界的重视。 费孝通的生死爱情 费孝通与王同惠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聚会上相识,在共同感兴趣的学问切磋中相知,渐渐产生了感情。一年后费孝通虽然从燕京毕业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但一条红线仍将相隔不远的清华园和燕园紧紧地连在一起,而且,“这条线远比乡间新郎拉着新娘走向洞房的红绸更要结实”。 “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爱,仍能够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这是培根的话。费孝通、王同惠之爱便是如此。他们在热恋期间合作翻译了英文著作《社会变迁》和法文著作《甘肃土人的婚姻》,两书译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血融会,共同署名发表,简直堪称二人爱情的结晶。富有语言天才的王同惠在合作翻译中给费孝通补习了第二外国语法文课,同时也机智地向他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我们可不可以也写出这样的著作来?这当然正符合费孝通的心愿。有这样坚实的学业和爱情基础,他们以后共赴大瑶山瑶族社会考察,便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了。而王同惠,也因此成为“现代中国作民族考察研究的第一个女子”。 1935年夏,费孝通和王同惠在未名湖畔举行了简朴婚礼。9月,这对新人应广西省政府之邀赴大瑶山。王同惠时为大学三年级学生,她自愿参加这次调查,瑶山工作完毕还将继续学业。 亲手为亡妻写碑文 美满的婚姻难得一遇,而转瞬间爱妻香销玉殒,撒手而去。同时身受重伤的费孝通悲痛欲绝,请人精心设计了亡妻同惠之墓,并亲笔写下一篇平实而奇特的碑文以祭爱妻之灵: “吾妻王同惠女士,于民国二十四年夏日,应广西省政府特约来本桂研究特种民族之人种及社会组织。十二月十六日于古陈赴罗运之山道上,向导失引,致迷入竹林。通误陷虎阱,自为必死;而妻力移巨石,得获更生。旋妻复出林呼援,终宵不返。通心知不祥,黎明负伤匍匐下山。遇救返村,始悉妻已失踪。萦回梦祈,犹盼其生回也。半夜来梦,告在水中。遍搜七日,获见于滑冲。渊深水急,妻竟怀爱而终。伤哉!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乡县人,来归只一百零八日。人天无据,灵会难期;魂其可通,速召我来!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费孝通立” 在奠定费孝通社会人类学巨擘地位的《江村经济》一书的卷首,费孝通深情写着: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 费孝通简介 1938年,费孝通从英国返回,任教于云南大学,成立社会研究室开展调查工作; 1939年,与孟吟女士结婚并生下一女; 1943年,受美国政府之邀赴美访问一年;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1946年,重访英国; 1947年,返回北平,在清华任教,出版《生育制度》、《乡土中国》等著作,并从事学术著作的翻译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参加国内的民族工作; 1957年,在反右斗争中费孝通被错划成右派; 1959年,摘帽后,配合当时中印、中阿、中巴划界工作; 1966年起的十年浩劫中,受到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住牛棚、下干校; 1972年,回到中央民族学院,从事翻译工作。和吴文藻、谢冰心等一起翻译了两部世界史---海斯和穆恩的《世界史》、韦尔斯的《世界史纲》; 1979年起,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着手“重建中国社会学”; 1980年,在美国丹佛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并被列为该会会员; 1981年,在英国伦敦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1982年,被英国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授予荣誉院士称号; 1982年起,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1985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