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大富翁 > 正文
 

西欧富人奢华豪宅与东欧平民贫民窟的日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 16:32 《地产新闻》杂志

  奢华的古堡、天价的豪宅与众多金融寡头很容易让人忘了欧洲还有简陋的棚屋、混乱的贫民窟和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东欧与西欧,穷的穷,富的富。当斯洛伐克的穷人正在为解决三餐、用电、取水问题一筹莫展时,俄罗斯首富与印度钢铁大亨正在伦敦竞标全球第一豪宅。

  英国:豪宅聚集地

  去年《泰晤士报》星期日版曾经公布了一份调查,显示伦敦居住着40多位家产在10亿英镑以上的富豪,数量位居全球之首。其中13位来自英国以外的地方,例如阿联酋驻英大使塔基尔、印度钢铁大王米塔尔、荷兰喜力啤酒女继承人卡瓦勒、俄罗斯石油大亨阿布拉莫维奇等等。伦敦富丽堂皇的古堡和一应俱全的文化娱乐设施,充分满足了巨贾大亨对奢华、惬意生活方式的追求;富豪的到来又推动了伦敦豪宅市场,甚至带动起英国乃至全欧洲豪宅价格的“比高”。

  2004年春天,伦敦市中心肯辛顿花园的豪宅以7000万英镑的天价售给印度钢铁大亨米塔尔,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豪宅从前的主人是F1方程式赛车老板伯尼·埃克尔斯通,4年前他从阿布拉莫维奇手中购得此宅打算赠予妻子,却因为妻子不喜欢夫妇俩一天也没住过。

  房屋内从土耳其浴池、舞厅、地下游泳池到艺术画廊一应俱全,甚至从印度泰姬陵的专用采石场进口了大理石来建造柱子和铺设地板。米塔尔将它作为自己在英国最主要的居所,他在伦敦北部还有一栋900万英镑的公寓。不过米塔尔大手笔购置豪宅的真正原因在于,他认为在欧洲,豪宅象征身份与地位,有助于令他更好地融入欧洲上流社会。

  米塔尔花的这7000万英镑还曾被认为是英国房地产泡沫的证据。英国的别墅一直维持在5000万英镑左右,但估计肯辛顿花园的“世界第一”价格很快将被刷新,现在已有不少投资者与买家力图超越7000万英镑的记录。萨里的一幢豪宅几天前上市,这处房产距伦敦二十几分钟车程,占地58英亩,共有103间房。其中有11英亩土地用作花园,另有47英亩中包括了树林、2幢有9个房间的待客别墅、房产经理办公室、马厩、网球场、2个室外游泳池、保龄球房、壁球室、3个室内泳池、电影院、酒窖、早餐室、宴会厅、应急避难室、加热大理石车道以及可停放8辆豪华轿车的车库。

  “从设计之初我们就要让这所房子成为全英格兰最昂贵、最华丽的豪宅。”项目投资人斯利·艾伦·费尔科说,“我们认为不能给它定价,只能接受超过7000万英镑的出价。”

  豪宅能否卖出费尔科期望的价格尚不清楚,但已有人表示了购买它的意向,包括一名中国商人,据说他打算将它用作住宅兼商品展示厅。

  富豪们大多选择在市中心的高级社区居住,例如武士桥和梅费尔。武士桥一家地产经纪公司的经理富林特说:“我们能为有钱人提供世界上最棒的豪宅。他们可以伦敦在市中心买到一套有独立车库、花园和佣人住房的别墅,但在纽约他们就只能住在摩天大楼的公寓里。”

  东欧:贫民窟的日子

  伦敦是富豪云集的地方,但英国中部城市利物浦和曼彻斯特却是穷人积聚。这两座19世纪因蒸汽机应用而产生的工业城市,在20世纪初都曾是英国“改良”贫民窟环境的重点对象。在英国政府大规模拆除或改建不合卫生的建筑物、制定新建筑规则、规范街道的最小宽度以保证建筑物拥有基本充足的空气流通和日照等一系列措施采取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曼联队的球迷曾经侮辱性地编过一首漫骂利物浦球迷的“队歌”,歌中恶毒地让利物浦人“滚回你们的贫民窟去。”但实际上曼彻斯特的景况好不到哪里去,这里的贫民窟与利物浦半斤八两,Humle区还曾经号称欧洲最大的贫民窟。即使是今天的曼彻斯特南部,缅因路一带仍然算是贫民区,据说这里一套公寓的房租每个月才200-300英镑,却没什么人敢住,只因为贫民区的治安太成问题。

  但英国经过20世纪60年代一系列城市改良运动后,条件太恶劣的贫民区已不多见,贫民窟集中在东欧一带。在吉卜赛人聚集的斯洛伐克沃纳诺夫市,随处可见金属条搭成的小屋。在一片乱糟糟的吉卜赛人聚居区里,一大堆泥浆与砖结构的窝棚里点缀着几栋小石头屋,还有一些年代久远的公寓楼,光着脚的孩子们在泥洼中费劲地行走。贫民窟里有些人每天要长途跋涉,到市区去上班,但更多人成天无所事事,坐在门槛上发呆。

  白色的石头屋属于一些有固定收入的家庭,贫民窟里也有不少在国外打拼挣到了钱荣归故里的人;而公寓楼的住房大多由政府补贴,最近由于付不起帐单,他们的自来水供应被切断,居民们得从水井里取水。在这些公寓楼之外,泥浆和板条搭成的窝棚挤满了土路两旁的地。他们都从同一户人家买电,因为只有这户人家的电路与镇上的电网相连。

  住在这里的卡利亚斯是一名吉卜赛教师,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居住条件在这里还算不错,至少是间石屋。他说:“你也许想问我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因为我可以卖掉房子搬到其它地方去。但我呆在这里比呆在那些白人中要舒服得多。而且这里的情形也并还不算糟。还有比这更差的。”

  在卡利亚斯住的贫民窟附近还有一处根本找不到柏油路的居民区。这里的房子全是小窝棚,前几天才被附近的一条河流淹过。所有人家都没有自来水,居民靠木材取暖、做饭。

  多数贫民抱怨公共设施的缺乏;说他们谋生的方式就是领救济、种蘑菇、从果园里偷苹果、卖水果等等。约瑟夫是4个孩子的父亲,和妻子、母亲、孩子一起在贫民窟里生活。“难道就因为我们没有工作,我们就得象畜生一样活着吗?政府除了选举时来过这里,就再没管过我们。人们只有在丢了东西的时候才会提到贫民窟。”他说。

  好在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吉卜赛贫民窟基础设施的改造,欧盟资助了一些计划。斯洛伐克政府也对改善贫民窟居住环境提出一些方案,但绝大多数计划由于资金问题受到阻碍。沃纳诺夫西北部的亨科弗茨镇镇长约瑟夫·马杰卡克启动了一项工程,要吉卜赛人贫民区的大街铺上柏油,建造下水道和供水管道。(文/刘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富豪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