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山重庆是非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 19:4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重庆、上海报道 “发生在重庆的事” 世事无常,离从合起。刘根山与妹夫郭应嘉之间的恩怨,没有逃脱中国古典小说一再重复的套路和主题。双方都同意,恩怨的缘起都是“发生在重庆的事”。
2002年底,中广核拟将其下属的上海和重庆房地产项目对外招标打包转让。 自2003年年初开始,安徽新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新禧”)和上海南亚房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南亚”)开始介入投标事宜。最终,安徽新禧成为此次招标的唯一中标人。 据了解,安徽新禧成立于1999年,目前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刘根喜曾一度出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去年9月,该公司大股东易主,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但有消息指称,新大股东方面依然与刘根喜颇有渊源。 郭氏为福建厦门人士。在可以搜索的公开资料中,郭氏曾以上海南亚集团董事长名义进行公益活动。 2003年,安徽新禧公司在中广核招标项目中,通过郭引进了刘根山代表的上海茂盛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茂盛”)共同作为项目合作人。 根据记者调查,当年郭氏引进上海茂盛的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整个打包项目标的高达7.5亿元人民币,安徽新禧和郭均无法实现收购款的支付。 同年9月22日,中广核与安徽新禧、上海茂盛等各方签署了《股东转让框架协议》及分项协议。经此转让,安徽新禧取得了重庆奎星楼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奎星楼集团”)97.5%的股权、重庆奎星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奎星置业”)30%的股权、重庆奎星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奎星楼股份”)13%的股权,上海茂盛也取得了奎星置业60%的股权。 根据框架协议,整个打包项目标的达7.5亿元人民币。其中,安徽新禧受让的上述股权的转让款6002万元(奎星置业30%股权作价6000万元,其他两个公司股份分别作价1万元),由上海茂盛直接全额支付给中广核。 随后,上海茂盛按约向中广核集团支付了奎星置业90%的股权收购款项合计1.8亿元。同时上海茂盛方面向被收购的奎星置业派出了苏森昌、王广玉、杨富国等人,并分别出任董事长、董事和企业监事。而郭应嘉也出任奎星楼集团、奎星楼股份董事长和奎星置业的总经理。 上海茂盛和安徽新禧于2004年再次签定相关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双方于当年4月14日和5月12日签署的协议,安徽新禧愿意将框架协议中拟受让的三间重庆公司的股权直接从中广核全部转让给上海茂盛(此为方式一),或者先由安徽新禧从中广核受让该部分股权,然后由安徽新禧转让至上海茂盛(此为方式二)。 双方最后确认,在这两种方式下,上海茂盛都必须支付安徽新禧4000万元转让费。根据协议,上海茂盛已支付给深圳大唐新禧2000万元,只需在7月1日前支付2000万元余款。 根据刘根山提供的电汇凭证,2003年9月17日,上海茂盛曾经透过深圳市中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向深圳市大唐新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支付2000万元;2004年5月13日,上海茂盛向重庆奎星置业有限公司支付2000万元。 “我已经按照双方认可的协议支付了4000万元。前期奎星置业的1.8亿股权转让款我也全部支付完毕。”刘根山说,“奎星置业,我是唯一出资人。” 刘氏兄妹联手收购的重庆奎星楼项目,生世颇为曲折复杂。在3个以奎星命名的公司中,奎星楼集团为源头。该公司的前身为1991年成立的原名重庆魁星楼有限公司,1992年底更名为奎星楼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奎星楼)。该公司的主体项目是对重庆市临江门进行旧城改造,拥有该市核心地区的72000平方米黄金地段土地的开发权。 但是几经起伏,该公司并没有赢得当初预计的辉煌,反而负债累累。于是该公司一化为三,奎星楼股份和奎星置业成为与奎星楼集团并列的企业。但事实上所有优质资产都装入了奎星置业,而其它两个企业都是负债累累,资产为负。 奎星置业注册资本2亿元。其主要的资产是两块尚未开发的共计16万平方米的土地,一栋接近完工的10万平方米的商业物业,以及目前大致能带来400万元出租收益的经营性物业。 恩怨背后 刘根山认为,如果不是到2004年5月12日之后,他仍然会指定郭应嘉作为上海茂盛集团派驻的出资人代表,出任奎星置业的总经理。 “但在那以后,我已经不再信任他了。”说起郭,刘情绪几度激动。 关于恩怨与冲突的缘起,冲突双方各执一词。 在郭应嘉,或者选择了和自己的先生站在一方的刘根喜看来,刘根山的“无良行径”是导致冲突的必然。他们已经一忍再忍。而在上海茂盛方面看来,则是郭应嘉“利欲熏心”在先,然后又私自“侵吞公司资产”。 这场外人难以判断的恩怨与冲突,最终表现出来的是一场对奎星置业控制权的争夺战。其中涉及到复杂难辩的股权纠纷,和外人无从得知利益的分配。对于前者,双方在经过系列戏剧性的冲突之后,目前上海茂盛方面已经就其中奎星楼集团股权的归属问题提起了诉讼,但暂时没有结果。 而对于后者,按郭应嘉的说法当初约定的是,在整个中标项目之中,他与刘根山在后期利润中按3:7分成。他认为自己至少应该得到1亿元。但至今没有拿到一分。然而上海茂盛方面则指责其将“利润的10%和资产的10%混淆,故意想借此敲一笔”。由于双方都没有提供相关书面协议,也许只有当事双方才知道谁真正受伤。 按刘根山的观点,郭应嘉早有预谋。他回忆称,2004年上半年,郭曾到香港,多次力劝刘根山不要回重庆。“那时,郭就在布局。” 据刘称,他于2004年7月4日回上海,2004年7月7日到重庆,试图解决奎星置业股权之事,但为时已晚。其后,有关刘与郭的“家丑”事件开始升级。 刘根山透露,在他多次奉劝未果之后,郭应嘉仍一意孤行,盗用他人之名或者匿名向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公安部门、媒体乃至香港廉署、证券交易所投寄、散发数十份所谓的“举报信”,捏造和歪曲事实,而且还数次向他本人发恐吓信。 “目的就是让我放弃在重庆的数亿资产。”刘根山说,“奎星置业名下土地升值很快,已有数亿之多”。 双方对奎星置业控制权的争夺,从对该公司的营业印章和执照开始。 从上海茂盛进驻以后,由于该企业法定代表人苏森昌并不常在重庆,奎星置业的营业印章和执照等,一直由该企业董事王广玉掌握。但是在当年7月,王突然离职,该公司印章和执照被郭应嘉所掌握。 2004年7月,上海茂盛方面人员以“郭应嘉窃取公司执照印章”为由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以奎星置业名义于9月24日,在当地媒体上刊登了“限郭应嘉三日内交还公司执照印章”的通知。28日,杨富国在报经当地公安机关同意后,重新刻制了该企业印章。 2005年1月,通过行政复议,上海茂盛方面人员获得了重新补办营业执照和新刻印章的权利。 3月,上海茂盛再次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称“郭应嘉利用职务之便,大肆侵吞公司资产”,“我们强烈要求公安机关立即将犯罪嫌疑人郭应嘉抓捕归案,从严惩处,以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上海茂盛方面提供的报案材料,列举了郭应嘉包括私自将奎星楼股份的一个物业公司,以及奎星楼股份公司拥有的两个楼层共计3400多平方米房屋的出售,并将销售款“转移、侵吞”。 相关证据显示,公安机关已对此进行立案侦查,并对郭应嘉进行了传唤。据刘根山透露,郭应嘉在接到公安机关传唤后,多次未到,目前,公安机关已发出据传令。 但是郭应嘉方面则称,上海茂盛方面之所以因企业印章对他步步紧逼,实在是因为另有原因。根据郭应嘉及相关人士介绍,从2004年5月开始,由于资金链紧张,上海茂盛方面一直企图积极活动,打算将奎星置业名下的两块黄金地段的土地共计16万平方米,以及即将完工的B组团商业物业10万平方米,用于在上海工商银行长宁支行抵押,以获取8亿元的信贷。 多位知情人士证实,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上海茂盛企业曾多次为此前往重庆,要求郭应嘉在抵押合同上盖章,但被郭拒绝。双方矛盾由此激烈。 茂盛困境 “刘根山如果资金链没有问题,他们怎么会上十次来逼迫签字,用奎星置业活命的资产拿去抵押。”在接受采访时郭应嘉用一种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强烈的暗示。 于茂盛资金流紧张问题,3月29日上海茂盛集团财务部经理王海岚在受刘根山委托接受记者采访时,并未回避。但她将此归咎于举报信的不良影响。 据她证实,有关部门在今年早些时候开始调查上海茂盛。“主要是外围的一些调查,比如债权银行等。” 而在经侦调查之前,银监会、外管局等部门也相继向茂盛贷款银行了解茂盛的债权债务情况。不过,刘根山表示,这些调查机构均没有和他本人直接接触,亦没有到过茂盛公司。 对于各大银行收缩贷款之事,王海岚表示确有此事。不过,她认为,此一方面系宏观调控影响,一方面则是举报信引起。 郭应嘉一再强调的,刘根山曾多次试图将奎星置业名下两块土地质押给工商银行长宁支行,并与该行某副行长几次亲赴重庆处理此事,在记者采访刘根山时得到了相反的回复。 据刘透露,到目前为止,他只去过重庆三次,均发生在举报信事件之后。对于土地抵押之事,刘根山承认,茂盛出于商业方面的考虑,盘活此块资产,曾有抵押的打算,不过后来未能成行的原因,则被他归结是郭应嘉的阻挠。 根据框架协议,奎星置业的股权如此分割:60%售予上海茂盛,30%授予安徽新禧,10%由奎星楼集团所有。奎星楼集团的股东中,安徽新禧持97.5%,2.5%由香港御泰公司所有。 刘根山表示,根据框架协议,安徽新禧受让的上述部分股权,其股权款项均已由上海茂盛支付,而香港御泰公司股权则是刘本人赠送。 不过,关于上海茂盛资金链的质疑,并不止于郭应嘉。自从1999年刘根山开始介入高速公路投资,先后拿下8条高速公路之后,这种质疑就没有停过。2002年10月,茂盛动用11.3亿港元、溢价7亿港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亚细安资源(0022.HK),更是引来质疑一片。 而兄与妹夫反目之后的传言和质疑,更是把这种质疑的意味变得更加敏感和微妙。 记者曾在采访中询问刘根山,在与妹夫之争中是否考虑和解,刘根山回答得斩钉截铁,“目前已无和解可能,只能通过法律解决问题”。 不过,对于这场旷日持久的“家丑”事件何时落下帷幕,茂盛帝国何时摆脱危机传言,现在似乎还是个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