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新桥深发展结连理 > 正文
 

董事会:谁是蓝德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1:29 《董事会》

  既要警惕他们,也要学习他们

  文/杨云高

  “这个老头很厉害,”在一南京商业银行人士眼里,高鼻梁、蓝眼睛的蓝德彰是个中国通。而在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一女工作人员眼里,今年63岁的蓝德彰董事长很少来上
班,“听说他身体状态不佳”。

  蓝德彰是谁呢?

  超级中国通

  蓝德彰是学者和职业经理人的超级混合体,其学术和职业生涯决定他对东亚特别是中国极为了解。

  1964年,蓝德彰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学位,1966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74年获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博士学位,1986年获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73年至1982年,他任波顿大学历史系准教授兼系主任,1999年至2001年,他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

  1982年至1999年,蓝德彰受雇JP摩根,先后在纽约、日本、伦敦、香港、北京等地任高职。2002年9月,担任摩根士丹利资产服务咨询(中国)公司主席至今,这是他职业生涯的又一高峰。从2002年起,蓝德彰分别担任上海银行董事、南京市商业银行董事至今。

  “蓝德彰是代表国际金融公司出任南京商业银行董事的。在担任深发展董事长后,估计他很快会辞去我行董事一职。”南京商业银行某人士说,蓝德彰很少来南京商业银行,有时是授权其他董事投票和发表意见,即使来也很少抛头露面。由于南京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与经营层分离较好,除了行长,经营层对蓝德彰都不太了解,中层更是如此。

  “蓝德彰和韦杰夫都是中国通,蓝德彰的老婆是上海人,韦杰夫老婆是台湾人。”这位人士笑说。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蓝德彰曾是中国明史专家,来中国前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执教中国银行体系方面的研究生课程。

  甚至在中国历史研究者的论文里,也经常引述到蓝德彰的观点,特别是他关于中国古代法律问题的阐述。蓝德彰认为,中国古代是有法学的,而且比较完善,特别是在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法学的最盛时期;中国儒家厌讼,但并不等于否认法律手段调节的重要,只不过依儒家学说,法律只是最后的手段。

  蓝德彰和韦杰夫都操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韦杰夫在哈佛大学本科期间即主修中文,其毕业论文甚至将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译成英文。1979年至1980年,韦杰夫还作为外国专家在北京大学授课一年。

  向蓝德彰学什么

  以蓝德彰为代表的一批美国投行人士活跃于中国金融市场,对他们的争论从来没停歇过。

  “要警惕美国投行影响和控制中国经济。”“警惕论”认为,这帮人代表美国投行,凭其丰富经验和极强的游说能力,以极低成本来处理中国银行业剥离出来的大量不良资产,获取暴利,导致国有资产大良流失。

  “学习论”态度则不同。“蓝德彰在深发展的年薪是30万美元,韦杰夫是25万美元,并不算很高。”南京商业银行的那位人士说,“我们确实要对他们多些提防心眼,但更应从他们身上学习更多的东西。”

  据介绍,蓝德彰作为国际金融公司在南京商业银行的唯一代表,在任职期间,尽管来得不多,但对董事会的影响甚大。比如,原来董事会拍拍脑袋、举举手就行了,蓝德彰强调规则和制度意识,要求所有提案须由提案人签名负责,现在的董事会出现了过去少见的反对票、提案被否决的情况。再如,以前召开董事会的通知一般提前几天下达,随附一份简单的会议材料,但蓝德彰认为应该参考国际银行惯例,所有会议材料必须提前10天送到所有董事手里,并且所有提案应附有调查论证材料或可行性报告。

  在刘明康再三强调的银行风险控制方面,蓝德彰尤其值得学习。

  2003年夏天,蓝德彰在南京发表演讲,称“银行的活动就是买卖风险行为”,这一提法曾令很多中国传统的银行从业者“耳目一新”。因为按照原来的货币银行学教科书,银行是从事货币交易的特殊企业。

  2003年9月,蓝德彰还在国内某刊物撰文,批评中国银行业靠“扩大分母”稀释不良资产的做法,指出这正是中国银行业真正的风险所在。

  他认为,不良资产是借款人违约不还钱,是已经实现的风险,“扩大分母”完全是粉饰太平,是自己欺骗自己。

  文章说,中国银行企业大量发放贷款,所有的银行都追着那个“泡沫”去——资产快速增长的“泡沫”。新增贷款里难道就没有坏账吗?它里面肯定隐含着一个不透明的,一个不可确证的不良贷款在里面。美国银行界把这种快速增长称之为“easy money”:“很多地方都很容易募集到钱,我看不一定有很好的项目去投资。”

  他说,8%的资本充足率是净资产,不是注册资金。所以说资产增长30%,净资产也要需要有相对的增长,要不然的话就破坏了抗风险的能力。国内很多人都未考虑到银行资产负债表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资产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净资产的增长。银行恰当的增长应该是“马(资本)拉车(资产),而不是车拉马”。现在很多国内银行却反了过来。

  蓝德彰指出,强调“资产规模”和“增速”作为政绩,这好办,把贷款发放出去增加你的资产,不需要“动脑筋”。“动脑筋”是需要保证良好的质量,需要保持确切的定价,需要拉到优质的客户。

  这又引出中国商业银行另一个根子上的毛病:“董事不负责”。董事应该干什么?假如你是行长,你看经济增长很快,你想跟着市场去发放贷款。董事会就提醒行长,应该放慢这个速度。董事应该是交通警察,应当及时制止行长“开快车”。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蓝德彰新闻 全部深发展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