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太平洋安泰老板沉浮录:葛熙诚自述离职内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13:5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恳 上海报道

  “你还没跳?”

  中国保险市场开放后的第一个春天,这句半开玩笑的反问,反映了这个圈子里不少人的真实心态。

  岁末年初延续至今,上海已经有多家保险公司发生人事变动。其中包括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下称“太平洋安泰”)市场营销部总经理葛熙诚跳槽至筹备中的花旗人寿,跟随其后的还有太平洋安泰的另两名干将。

  余波未平,3月15日,身处漩涡中心的葛熙诚坐到记者对面,在太平洋安泰的五年创业往事历历在目。

  葛熙诚其人

  葛熙诚,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苏州,太平洋安泰原市场营销部总经理。1997年底,葛从台湾来到上海,为太平洋安泰的创业元老之一。

  1988年大学毕业后,葛熙诚成为台湾安泰人寿的一名寿险代理人。台湾安泰人寿为原美国安泰人寿在台湾设立的外资寿险公司,是台湾市场上成功经营的外资寿险公司之一。

  在台湾安泰人寿开始职业生涯后,至今15年里,葛熙诚一直没有离开安泰集团。“直到现在,我们家仍有6个人在台湾安泰工作,包括我太太在内。”葛熙诚说。

  1998年初,美国安泰保险集团在中国内地获得一张寿险牌照,获准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合资组建寿险公司。葛熙诚的命运因此出现重要转折。追随其老上级、后来太平洋安泰总经理张全福,葛熙诚来到上海筹建太平洋安泰。葛熙诚是张全福从台湾带过来的五人团队中的一员。

  1998年10月16日,太平洋安泰开业。由于葛熙诚曾经拥有一线营销的经验,开业后被分派主管市场营销,和太平洋保险派来的副总经理王根山搭档。

  开业之初,太平洋安泰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仅外资公司而言,前有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堵截,后有新公司追兵,另外还有占据市场绝对份额的中资寿险公司。

  “太平洋安泰一直以友邦保险为赶超对象。”葛熙诚称,那时的友邦保险已经在上海扎寨了五六年,代理人数量稳定在5000人左右。而开业之初的太平洋安泰,代理人仅有185名。

  出人意料的是,在随后的几年里,葛熙诚的市场部所管理的代理人数迅速膨胀,顶峰时候超过8000人。即使在葛熙诚离开时的2003年底,根据太平洋安泰的统计,代理人数量仍然超过6000人。不仅如此,2002年,太平洋安泰的新单数量一举超过友邦保险。或许是巧合,同年6月,掌舵友邦保险近10年的总经理徐正广黯然离沪,回到台湾南山人寿(美国国际集团在台湾的寿险公司)担任顾问。

  此时的太平洋安泰,风头一时无二。而身为先锋的葛熙诚,风头正劲。值得一提的细节是,不知从何时开始,“老板”取代“葛总”或者“Alex”(葛熙诚的英文名字),成为下属和同事对葛熙诚的昵称。

  曾为代理人的葛熙诚,对管理代理人有一套独特的理念。

  “不能让代理人在外面尝尽人情冷暖,回到公司还要看内勤的脸色。”葛熙诚说,“我把代理人当成老板。每一个新代理人进来,我都会写一封信给他,第一句话是‘欢迎你,老板’。”

  调回台湾

  蜜月期并不太长,2003年成为葛熙诚职业生涯的分界线。

  2003年年初,葛熙诚的老板、原总经理张全福,突然被调回台湾。和张全福一道回台湾的还有,同样来自台湾安泰参与太平洋安泰创业的原副总经理吴信玉。

  临行前,吴信玉给公司所有管理层写了一封言辞诚恳、绵里藏针的请求信,希望公司对于其调职原因以及回台湾之后的安排予以说明。

  这封信最后的命运不得而知,但它对葛熙诚等留下的台湾团队成员的心理影响可想而知。

  2003年4月,太平洋安泰管理层完成交接,继任者为同样来自台湾安泰的陶孟华女士。张离沪前,曾特别嘱咐葛熙诚:“要多帮帮Maggie(陶孟华的英文名字)。”

  不过,张全福离去后,葛熙诚曾一度萌生去意。葛曾三次提出离职,但是没有获得同意。

  这仅是暂时的平静。

  2003年10月25日,太平洋安泰在上海东骏酒楼举办了隆重的五周年庆典。台上,作为主要策划者之一的葛熙诚忙个不停。台下列席的有太平洋安泰人寿董事长邵党娣以及副董事长潘燊昌等全体董事。

  台上的葛熙诚没有想到,台下端坐的董事们已经在10天前悄然决定了他的去向。2003年10月16日,在台湾阿里山召开的太平洋安泰董事会已经决定把他调回台湾。五周年庆典成为葛熙诚在太平洋安泰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出。

  一个月后,即2003年11月27日,陶孟华正式将这个决定告诉葛熙诚,“苏州将开分公司,公司准备让你担任分公司总经理,所以先调回台湾学习,在精算、财务等部门待一待。”

  但是,事后的种种现象表明,这个理由好像肥皂泡一样容易破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过去之后,真实的内情才逐渐浮出水面。

  在2003年10月16日召开的董事会上,葛熙诚的去向并没有成为正式的议题。在董事间流传的未经太平洋安泰正面确认的是,会后少数董事会成员“辟室密谈”,最终决定把葛熙诚调回台湾。据知情人士透露,参加密谈的有潘燊昌、邵党娣、陶孟华,以及荷兰国际集团亚太区中国区总经理吴志盛等。

  “表面上,葛是因为张全福离开的。这诚然是部分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葛反对‘一刀切’的业务制度修改方式,和高层领导意见不一致。”知情人士称。

  业内人士称,太平洋安泰通过大量增员、实现保费快速增长的模式已经暴露出部分问题——代理人人均产能不高,总体增长速度放缓。

  另外,因为股东的要求,太平洋安泰整体盈利的时间被要求提前至2006年,所以公司要求压缩开支,而花钱最多的市场部自然成为重点部门。2003年9月,市场营销部成立专案组研究业务制度的修改方案,提出用2-3年的时间,逐渐减少代理人的奖励等开支。但是,公司一高层却要求更快。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葛熙诚提出:“如果一刀切,崩盘谁负责?”该高层当场回答自己负责,因此留下芥蒂。

  离开安泰

  根据正式的调令,葛熙诚回台湾将被提升为助理总经理,他在上海的工作将于2004年12月31日结束。

  令葛熙诚颇为感伤的是,他无缘于市场部定于2004年12月21日召开的策略会议。策略会议是太平洋安泰市场部每年岁末年初召开的最重要的、关于下一年市场战略的会议,此前五年确定的策略分别是“站稳脚根”,“乡村包围城市”,“乡村包围城市II”,“发展是硬道理”,“从A到A+,从优秀到卓越”。

  尽管葛熙诚曾经争取,但是最终他还是不能参加,即使他借送人的名义也到了苏州的会场。

  即将离开太平洋安泰时,葛熙诚一度追问陶孟华:“为什么要被调走?”陶一时无语,最终只说了7个字:“你的影响力太大。”

  在送别的午宴上,邵党娣说,对葛熙诚表示感谢和祝福。葛熙诚最后一个发言,以前演讲几乎不用稿子的他,出人意料地拿出了一份用A4写成的长达9页的稿子。

  葛熙诚离开上海后,太平洋安泰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账。同时关于市场部“制度失控”和“财务失控”的说法也一度在市场上流传。

  回到台湾后,所谓的“学习”并没有出现,葛熙诚则是在台北高雄来回折腾。最后,葛熙诚决定回到上海。

  2004年2月24日,葛熙诚回沪。此时他已离开安泰。

  时至今日,葛熙诚认为自己的离职是情非得已。

  到2004年8月,葛熙诚确定加盟筹建中的花旗人寿,其间,上海多家寿险公司曾和他接触。

  葛熙诚离开后,太平洋安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人事震荡压力。原太平洋安泰IT部总经理陈立中、原市场总监陈裕昌等也跟着跳槽到花旗人寿,这二人恰好也是台湾五人团队的成员。2004年11月,太平洋安泰召开记者发布会,公开指责这种所谓的“有计划的大规模‘挖角’行为”。

  这一年,寿险全行业陷入低速增长的泥潭,经历系列人事变动的太平洋安泰也没有能够逃脱,业绩增长出现下滑:保费收入为6.17亿元,仅仅比2003年增加840万元,增长1.4%,而2003年太平洋安泰的保费增长率仍然高达36%。

  不过,2005年太平洋安泰的经营似乎有好转。根据保监会3月22日公布的数据,太平洋安泰1-2月份保费收入超过1亿元,在外资寿险公司中排名第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太平洋安泰新闻 全部葛熙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