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企业文明》2005 > 正文
 

企业文明:为将之道先治心 会诊企业家心理健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 14:54 《企业文明》杂志

   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由于中国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各种压力导致的抑郁、忧虑、烦燥、紧张、悲观失望、身心疲惫不堪等等在职工中就表现得更加普遍和尖锐。2000年在中国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曾预测,21世纪影响中国最严重的疾病是心理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断言:没有任何一场灾难比心理障碍给人们带来的病苦更深重。人
们用“痛不欲生”表达这种痛苦。有资料表明,近20年来,我国仅自杀的企业经营者即高达1200多人。被人人钦羡的“老板”们尚且如此,处于弱势地位的一般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可想而知。有关研究证明:中国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精神健康问题。

  国内外的实践说明,心理疾病是威胁个人生命健康的大敌,是破坏企业组织效率与健康的大敌,是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敌。因此,不关心员工(或民众)的心理健康,企业不是负责任的企业,老板不是好的老板,政府不是称职的政府。

  我们在追求荣誉、财富、成就、成功等等时决不能忘记,这一切都始于并终于人的身心健康。为了你及家庭的幸福,为了企业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请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心理健康吧。

  中国企业家的身心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993年,广东省茂名市年仅29岁的企业家冯永明在自己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杀;1997年,习酒老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星国开枪自杀;1993年3月9日上午,大众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方宏从五楼总经理室的窗口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堪称辉煌的一生……来自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数据表明,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种种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之路!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一些年龄在30-40岁左右的企业总经理或厂长做了一次调查,发现53%的青年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03年所做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中指出,企业经营者对于自己身心健康满意程度的平均值为3.55,相当百分制71分,一些与工作有关的慢性疾病在企业经营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87.4%的企业经营者感到“压力很大”,与工作压力大相关的一系列生理与心理症状在不少企业经营者的身上出现。

  一般人看来,企业家是近年来崛起的强势群体,他们春风得意、精明强干、位高权重、富甲一方。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心理障碍的易发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因何而起?影响怎样?他们的心理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家的心理健康

  企业家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他们的心理问题影响很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企业家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心理健康既是健康的重要内容,又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关于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中西医都有深透的研究。中医把“七情内伤”作为“致病三因”之一。认为七情致病的机制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生命的本质是气化活动构成的耗散过程流,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气化的过程异常,而七情等心理因素正是导致气化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内经素问.举痛论》所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七情”过度或失衡就会导致气机紊乱而致病。第二,心理活动与五脏的生理活动相适应,“五志”过极可以直接伤及相关脏腑。这便是《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西医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和某些人格特征都可能引起疾病。许多学者证明了情绪与疾病的关系。Cassel(1973)总结了20个研究成果,发现生活在简单安定的原始社会中的人们血压偏低,且不随增龄而升高。但同一种族的人迁居到工业化城市的环境中,其血压就会升高,并随年龄而增高。这说明快节奏强竞争社会中人们的紧张情绪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美国新奥尔良一家诊所和耶鲁大学医学院也分别用统计调查的方法证实了不良情绪与疾病的关系。20世纪60~70年代的动物实验也为情绪致病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Miller用小白鼠做实验,证明了恐惧与排便的关系。前苏联一研究中心用狒狒做实验,证明了长期狂怒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关系。无数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可以导致疾病。学者们还论证了人格类型和行为特征与疾病的密切关系。Thomas追踪观察了1337个医学生,发现48个癌症患者的人格特点相似。他们在幼年时都没有得到父母的疼爱,都很敏感,性格内向而抑郁。有人在瑞典的2550个居民中进行了1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具有“亚稳定人格”,性格抑郁。Friedman等人对人的行为特征与冠心病的关系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发现“A型行为类型”与冠心病明显相关。企业家如果不调节情绪、修养人格,他们的健康状态不可能不受影响。

  企业家的心理状态还直接影响他们的个人幸福。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体验,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状态的心理感受。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的主观形式;而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从而达到生存发展的某种完满状态,则是幸福的客观内容。幸福必须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但是,幸福就其自身来说,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属于主观意识范畴。幸福自身是主观的,因而完全依自己的主观感受而转移:一个人只要觉得快乐而幸福,他就是幸福的;只要觉得不幸,他就是不幸的。因此古人说:“知足者富”,“知足长乐”。并且认为:“生长富贵丛中的,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将自焚。”从幸福的主客观统一性出发,近现代对生活质量的评估使用了生活质量的主观与客观两套指标体系。不过,从幸福的本质来看,主观的评价比客观的状况更为重要。坎贝尔在研究中发现,生活质量与个人生理需求的相关度为0.13,与收入的相关度为0.12,与智力的相关度为0.17。显然,生活质量与客观物质低度相关,而与主观状况的相关度却较高。正因为如此,国际学术界对生活质量(QOL)的研究才主要侧重于主观方面,并以个人的幸福作为研究的中心或出发点。其实,人们的终极追求并不是财富、权力、地位和荣誉,而是幸福。财富、权力、地位和荣誉之类的东西只是构成幸福的客观条件,而真正幸福与否,却最终取决于自己心中是否满意的心理体验。如果把钱钟书“婚姻像穿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这句话扩充开来,那么,幸福不幸福并不取决于外人看到的贫、富、贱、贵等客观状态,而是个人的心态。因为“幸福像穿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拥有荣耀、权力、财富和美人的拿破仑为什么会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幸福的日子!”就不难理解一些腰缠万贯的企业家为什么会突然自杀,就不难理解虽然一般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远远低于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低于城市居民,但是《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公布的“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却作出了这样的结论:目前中国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

  企业家的心理健康不但影响其个人的健康幸福,而且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员工的健康、幸福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现代管理正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发展。正如荷兰学者霍夫斯坦特所指出的,管理不是处理具体的东西,而是处理对于“人”有意义的信号,这种信号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文化必然渗透到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之中。国际调查显示,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失败,只有30%是由于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与之相对,倒有70%的失败在于人员之间的跨文化沟通障碍。与此同时,管理也正从以“资”为本的管理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发展。尤其是在知识经济下,人本特点更为突出。知识的存在有三种不同的形态,一是存在于各类文献之中,二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三是通过人的劳动凝结于产品之中。第一种存在形式的知识代表着一种潜在的经济价值,它要通过第二种存在形式才能物化于产品之中。人力资源成为了知识实现其经济价值的中介和依托。因此,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中“人”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提升能力、提高素质,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要求员工借助于工作小组、任务团队或质量圈等活动,广泛地融入和参与管理;要求员工的工作更富有灵活性,体现出责任感;要求构建员工和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这些要求能否达到,都与领导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有关。领导者的认知能力决定了审时度势和决策的正确与否,从而决定了企业的兴衰;领导者的修养和协调理念及能力,决定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领导者的情绪情感影响着激励和协调功能的发挥。

  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本管理中,领导者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价值观和人格的外化,而这种外化又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幸福。例如,一个刚愎自用、独裁专断的领导,他希望建立的必然是大权力距离的企业文化。大的权力距离,必然使企业建立严格的等级顺序,不同等级之间必然存在明显的不平等。因此,就很容易造成拥有权力者与没有权力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和谐。它还会造成下属对上级有一种强烈的依附需要,下属对上级惟命是从。从而使组织缺乏活力,不利于激发员工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性。当然,如果出现了更为极端的现象,领导因贪欲而犯罪、自杀、逃离,则企业和员工将会遭遇更大的不幸。

  苏洵说得非常好:“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企业家的心理健康的确不可掉以轻心!

  影响企业家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

  古人说:“心本可静,事触则动。动之吉为君子,动之凶为小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触动心灵的事件;二是主体是“君子”还是“小人”,以及自己会不会调适。

  我们常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企业家的心理健康,首先受到触动心灵的事件的影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前的社会环境是否存在着不利于企业家心理健康的因素呢?当然存在。

  第一,企业家面临激烈竞争的市场压力。这种压力首先来自国内企业之间的惨烈竞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随着许多行业进入买方市场,国内企业在狭窄的市场空间内互相拼杀。彩电价格战、空调价格战、汽车价格战……许多企业已经进入了零利润阶段!其次,国外企业的竞争和挤压,也使企业家如临虎狼之境。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和挤压,我们的企业还显得规模较小、经验不足、更缺乏核心技术。再加上国内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许多关系尚未理清,政府职能还在转变之中,国际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霸权主义的阴影等因素,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世所罕见,中国企业家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是世所罕见的。

  第二,企业家必须协调事关重大、错综复杂、而又缺乏信任基础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对于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关系网,或者说,在企业家身上必须凝聚足够的社会资本。所谓“社会资本”,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资源,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具有个人性、亲密性和排他性特点的特殊社会关系网络。它与人们之间多少制度化了的相互认知和认可的持续社会关系网络相联系,能够给拥有这种关系的人带来好处或便利;它不仅是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在特定条件下,还能转化为经济资本。由于当今中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行政权力在资源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企业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目前还是获得资源和成功的重要渠道;中国还存在着积累社会资本并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本的深厚土壤。因此,企业家为了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就不得不积极获取和加快积累社会资本,甚至为了获取社会资本而扭曲自己的人格,放弃自己的健康、爱好和家庭幸福。

  其次,能否协调好企业内部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至关重要。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是调动职工积极性,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基础;是发挥管理整体功能,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也是推行人本管理的内在要求。然而,无论是外部人际关系网的建立(获取社会资本),还是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目前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因为一方面,无论是管理还是人际关系的和谐,都必须以诚信为基础。然而,由于严重扭曲的功利主义的利益驱动,由于过分地急于求成的“大比拼”导致了夸张的、不实的虚妄,由于缺乏制度规则的约束力,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诚信危机。这种诚信危机已经动摇了管理和正常人际关系的基础。也许有人说,现在以金钱、美女、酒肉为基础的“公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重视,并因此而编织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密的人际关系网,难道这样的关系网不能算作社会资本和内部的和谐关系吗?当然不能。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说得好:“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不过,以同利为朋的小人其实没有朋友。他认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如果没有道义和诚信为基础,怎么可能有可靠的人际关系呢?张维迎在分析华人企业为何短命时,很大程度归咎于企业家与经理人的互不信任。

  另一方面,内外人际关系之所以难以协调,还在于目前许多企业利益关系失衡和伦理观念的扭曲。就企业内部而言,企业的一些职工,由于与企业资产经营者关系不明确或突然改变而陷于伦理行为的混乱。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理所当然地应享受企业为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又从雇佣劳动的动机出发追求最大限度地分配企业的眼前利益。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对于企业资产效益最大化的关心,越来越不如对企业小团体利益和自己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关心。利益关系失衡和伦理观念的扭曲不仅消解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影响着人际关系的真诚和协调,并因此增加了领导者协调关系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困难,从而增加了心理压力。

  除此之外,企业发展与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信仰缺失与信仰需求之间的矛盾、企业家的升降沉浮与世态炎凉的关系、家庭内外的财产纠葛等等,都会对企业家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企业家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身心健康应当受到关注。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就应该创造一个促进企业发展、适合企业家生存的良好外部环境。

  企业家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要维护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外部环境非常重要。但是,决定企业家心理是否健康的根本因素却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企业家自己。为什么呢?

  第一,虽然人们的行为(包括情绪)是个人与环境的函数,即B=f(P.E)。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客观环境,又包括被人们主观加工之后的心理环境,即考夫卡所说的行为环境。但是,对行为起直接作用的却不是客观环境,而是心理环境。也就是说,人们怎样认识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才是影响人们行为(含情绪)的关键因素。

  第二,虽然情绪是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但是,这种需要主要是人们的主观需要,即人们对客观需要的主观认识。作为客观需要,人们的第一需要是空气,离开空气,人们几分钟就会死亡。第二需要是水,离开水,人们几天就会死亡。可是,人们却很少为空气和水动情,而常常为名、利、荣、辱、贵、贱等身外之物动情。为什么呢?因为空气和水在通常状态下没有转变为人们的主观需要;而名、利、荣、辱、贵、贱却在社会环境的强化下成为了很多人的主观需要。

  第三,虽然客观事件是产生情绪的诱因,但是,情绪的产生及其极向和强度却最终取决于主体对客观事件的评价。英国女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了著名的情绪评定——兴奋学说,该学说认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的倾向,这种体验倾向被一种相应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情绪的产生取决于人对情境的认知和评价,通过评价来确定刺激情景对人的意义。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上传至丘脑,在丘脑更换神经元后再传到大脑皮层。在皮层上产生对情境的评估。只要情境被评估为对有机体有足够重要的意义,皮层兴奋即下行激活丘脑系统,并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而发生器官的变化。这时外周变化的反馈信息又通过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并与皮层最初的估价相结合,纯粹的认识经验即转化为情绪体验。由此可见,虽然情绪的产生离不开客观刺激,但是,最终起作用的因素却是主体对事件或情境的评价。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有一副对联:“人言为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何结局,浪淘尽千古英雄。”世事如棋,胜败都能欣然看待。凭什么?凭的是自己的心态,凭的是自我的心理调适。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呢?

  第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什么呢?因为情绪的产生、极向和强度取决于主体对客观事件的评价,而评价的最终尺度却取决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阿基米德的人生观决定了他从寻求知识中体验幸福。孔子的人生观决定了他从追求真理中体验幸福,“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第二,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和矛盾:(1)知足与不知足的关系。中国古代既有“知足长乐”、“知足者富”、“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的说法,又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主张。知足有放下布袋,轻松满足之乐,却也有后进之苦;不知足有进取获得之乐,却也有欲壑难填之苦。一个人要善于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寻乐避苦。(2)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人们当然要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但是,不利他,就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3)其他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理欲关系、天人关系、人己关系等等。

  第三,要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技术和艺术,如音乐调节法、书法调节法、绘画调节法、运动调节法、旅游调节法、放松技术等等。这些既是中国传统的调节方法,近来又被西方学者所发现和推崇。

  第四,必要时,可以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咨询或治疗。

  总而言之,“我命在我,不在于天”。幸福和快乐存在于自己的心中,身心健康永远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企业家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