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刘 巍
北京报道
近日,业内一直有传言,华谊兄弟已邀请毕马威做上市前的审计。在“2005年传媒产业论坛”上,有记者发现王中军与毕马威的两位审计师“密谈”。
对于外界传言,王中军则一口否认:“我们请毕马威做的只是年审,现在觉得利润方面还不够,所以上市还要再等等。”
王中军的这些话也许是种刻意的谦虚。
去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创造了近10年来的最高纪录,其中国产影片贡献了8个多亿,而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简称华谊兄弟)公司制作的电影约占了国产影片票房收入的33%。对于公司2004年的战绩,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脸上挂着毫不掩饰的笑容。
去年国产影片票房排行前三甲中,华谊兄弟投资的《功夫》和《天下无贼》占其二,此外,还有《可可西里》等其它影视剧作品及相关的版权收入。正如很多人评价的,华谊兄弟也许不是最早进入中国传媒领域的民营资本,但无疑是比较成功的。这份成功在足够的运气之外,更关键的是王中军一直坚持的“人才”和“资本”。
“六年前我签冯小刚的时候,没人理他。我说‘买断’,他挺高兴的,我当时没想好,但是我觉得人才很重要。陆川也是几年前以很低的价‘买断’,我觉得很值了。”王中军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恐怕心里也在暗自庆幸自己的英明吧。
而对于资本,王中军更是丝毫不敢放松,因为影视业所需的投资都是巨额的,没有钱就意味着你什么都干不成。而中国传媒领域不够发达的现况,也注定了王中军带领的这个民营企业没有先例可循,只有靠着自己摸索一步步前行。
两度私募:打造资本链条
1994年,王中军从美国留学归来,成立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将平日辛苦打工赚来的10万美元全部砸在了里面。好在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很快打出了名气。为满足客户需求,王中军推出了一些电视随片广告,为此特意成立了一个影视部进行专业制作。于是广告和影视在王中军的生命中出现了交叉点。
1998年,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初次进入影视投拍电视剧《心理诊所》,居然一次运作成功。这让王中军看见了国产影视的巨大商机。随后,广告公司影视部发行了《荆轲刺秦王》,拍摄了《鬼子来了》,《没完没了》等影片。
随后,王中军遇到了瓶颈——资金不足。当时,由于政策、经济环境的制约,公司基本没有机会获得银行贷款或风险投资。
王中军与太合控股董事长王伟,都对车着迷而结识。太合控股以地产和金融业为主,有充足的资金,王伟也一直在寻找新的投资点。2000年6月,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简称华谊兄弟太合)成立,王伟投入大约1300万元。
“我和太合的合作基本上就是兄弟之间喝喝酒,拍拍脑门就定了,”忆起该次合作,王中军笑言,“到现在我才知道这叫私募。”他坦言:“这次私募对公司的帮助非常大,公司可以拍大一点的戏,可以垄断一些人才资源,抗风险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如果那次私募被王中军看作是拍脑袋的决策,那么以后种种资本重组则显然是王有意为之了。
自称“永远与财务人员说不清话”的王中军从此认识到了资本运作的重要性。现在,他的身边可谓高手云集,汪潮涌、刘二飞、朱云来等等,个个都是金融界的大腕。
华谊兄弟太合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冯小刚一系列的“贺岁片”给华谊兄弟太合带来了滚滚利润和日益高涨的声名。王中军的目光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引入国际资本渐渐被提上日程来。
华谊兄弟最初选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是SONY,双方甚至签订了谈判协议、锁定了谈判日期,但因SONY随后大裁员,谈判最终流产。
而后,王中军与TOM开始了实质性接触,并选择了自己的好朋友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汪潮涌作为投资顾问。这是王中军的第二次私募。此次私募,TOM集团投资500万美元,收购华谊兄弟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华谊兄弟的集团公司)27%的股权,信中利投资3%。另外,TOM还认购5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债券利率为6%。
“这次我们融到了不少钱,可以拍更大的戏。”除融资之外,此次私募也完善了华谊兄弟的股权结构。业内人士甚至认为,王中军正在为公司上市铺路。
王中军透露,他希望华谊兄弟上市,但时间不是今年,而要再等两三年。
三次并购:构建产业链
在王中军打造“华谊兄弟”帝国的过程中,三起收购亦同样重要。
早在第一次私募后,王中军就注意培养自己的智囊团。“在周边朋友的帮助下,我懂得了公司内部的增长和产业链的完整。”
2000年年底,王中军买下了一家当时仅有7个艺人的演艺经纪公司。经4年多积累,现在的华谊兄弟经纪公司已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经纪公司,旗下聚集了陈道明、胡军、王姬、李冰冰等中国内地众多明星,及杨紫琼、刘嘉玲等港台明星。
令王中军头疼的是,当时政策不允许民营公司进入影视发行领域。但王中军的头疼并没有持续多久,时逢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股份制改革,王当机立断收购了西影股份发行公司(简称西影)40%多的股份。王中军“曲线”拿到了经营权。重组第一年,西影就扭亏为盈。
2003年,政策放开,允许民营企业控股发行公司。王中军立刻增持西影股份,达到绝对控股,并更名为陕西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影华谊)。现在,西影华谊除了发行华谊兄弟的片子外,还发行一些其它公司的电影。
此间,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专门负责华谊兄弟太合全部影视作品的商务推广。以2003年的《手机》为例,仅摩托罗拉一家赞助商,就让王中军赚了500万元。而《天下无贼》更甚,其首席赞助商——中国移动通信抬手就是650万元,诺基亚等其它10家全程赞助商共计投了1800万。
当初与太合控股的合作完全是出于资金紧张,随着几年来的自我积累,及华谊兄弟的名号,银行贷款亦非难事,王中军的资金已不再像初期那样紧张。2004年,引入了TOM和信中利的投资后,王中军对当初“拍脑袋”的决策反悔了,他以三倍的价格回购了太合控股持有的余下45%华谊兄弟太合的股权,将公司改名为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1日,华谊兄弟与战国音乐成立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整合双方旗下优质资源及杰出艺人,总投资为3000万元人民币,涉足唱片制作、发行、艺员经纪、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及商务拓展等音乐领域。王中军此后宣称:“我们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发行、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生产体系。”
几年来,王中军一手打造资本链、一手构造产业链,两者相辅相成。资金链的充足,才能让王中军大手笔收购,不断完善产业;产业链条的完整,保证了华谊兄弟影视、音乐产品顺利制作、发行。
目前,华谊兄弟的利润增长比较迅速,旗下公司涉足影视制作、发行、广告、经纪,甚至两相关的影视音乐也插上一脚,他力图将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利润都收到自己的口袋里。
王中军还非常重视电影后续产品的开发和产权交易,如把《手机》里的铃声卖给摩托罗拉。去年《天下无贼》中的短信也授权给其它公司。
对于今日的王中军来说,“票房不是最主要的,它只是相当于一个大广告”,而整个产业链一系列的收入才是大头。
华谊兄弟虽然有着完整的产业链,但却有一个明显的缺点——过于依靠冯小刚。虽然,华谊兄弟旗下还有很多其他导演,也非常注意开发有潜质的新人,但是,人才依旧匮乏,王中军承认,人才缺乏是很令人头疼的问题,“投资人脑子里能想到的导演不超过三个人。”
这种潜在危机可能是华谊兄弟未来发展最不容忽视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