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秦晓说服马明哲和马蔚华的故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 13:40 《中国企业家》

  作者: 李岷

  2002年10月,从平安保险传出消息,汇丰集团以6亿美元价格买下了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0%的股份,这自然成为一时的热门新闻。而在这之前,平安保险原第二大股东招商局集团将所持有股份全部转让出手的消息却显得那样悄没声息、不无神秘,直到几个月后的岁末年初,才被媒体翻出来一半是报道、一半是猜测地炒作一番。

  “我们不是一家上市公司,我们转让一个股份不需要作那么多披露。关于价格、对象,不会透露什么。没必要。就像你们家花多少钱买一个东西,你不希望别人去打听。”

  坐在北京招商局大厦五层的董事长办公室里,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与《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一桌相隔,口气不重,但很坚定,直视记者的眼光中有股毫不遮拦的锐利感。56岁的秦晓,体形清瘦,待人谦和有礼,但不失威严。

  如果你不想让你们的对话进入山穷水尽,那就赶快离那些撩人的、却让秦董不胜其烦的细节远一些吧(他觉得那是新闻记者的“急功近利”)。如果你刚好由这次股份出售谈到有关集团公司的“控制”话题、再接下来谈到“总部”的职能、集权还是分权,恭喜你,这位管理着540亿资产的大型国企的领导人将会不保留地向你展示他最具魅力的一面,滔滔不绝、有章有法、逻辑井然。

  是的,作为一个有着中信、招商局两家大集团公司高层管理经验的企业家,秦晓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总部的控制之道的思考和实践已十年有余。但是,他的名字往往隐身于招商局集团下属公司的进退(也许那正是他和总部的意志)之后。在前台跳舞并为人们所关注的,是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是平安保险董事长兼总经理马明哲、还有全球排名第一的集装箱制造企业、中集公司总裁麦伯良等……这些在内地相当活跃的企业和企业家在此间的曝光率和知名度,显然远甚于背后的大股东招商局集团以及秦晓本人。

  如果说他们的一招一式皆系秦氏而出,未免言过其实,事实的恰当表述是,无论是对集团全资拥有的子公司,还是对集团占大股东地位的股份公司,秦晓都不允许它们走出招商局的全盘棋局。

  从创办蛇口工业区的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算起,20余年间,秦晓是改革开放后的招商局的第四代“掌门”。自2001年1月到现在,秦晓出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不过刚好两年。两年时间,似乎还不足以让人们对其业绩及影响得出什么完整评价,但是有一点是确凿的:

  就像1920年被推上通用汽车总裁之职的斯隆除了解决通用由于过度分权而产生的问题再无任何紧急使命,在招商局历史中,总部的概念和职能在秦晓的手上得到的也许是前所未有的突出和强化。如今的招商局集团,且不说对全资子公司从财务、人事上集中管控,哪怕对那些业已股份化的公司,一旦不能通过董事会掌控其走向,也会当即果断将其边缘化、并俟机“弃子”,即使它处在集团的核心产业中、在业内有相当高的品牌影响——平安保险就是一个例子。

  打消招行的“新江南”情结

  可能没有人想到,秦晓与马蔚华的合作是以一次观点尖锐对立、事关招行发展方向的交锋开始的。

  2002年4月,招商银行挂牌上交所,在这之前的两年时间内,招行内部的上市方案、上市地点几经变动。马蔚华曾经向媒体透露过,网络高潮时,董事会有人提出切分招行的网上业务去纳斯达克上市的方案,但最终却不能回答马蔚华提出的几个疑问而作罢。不过马蔚华不曾向媒体讲述另一个插曲:招行初衷想做“全金融”平台上市、却受新任董事长秦晓力阻而只得放弃。

  在秦晓兼任招行董事长之前,招行内部想构筑一个统一的金融平台去上市。当时,招行除了商业银行业务,还通过一家名为“新江南”的公司搞了非商业银行业务,包括通过它持招商证券和长城证券大股。同时,还有好几家保险公司在和招行谈合资保险公司,招行下面还有基金管理业务。虽说统一金融平台有政策障碍,但是如果通过特殊申请和安排,政策限制未尝不能让路。

  秦晓到任后不久,和招行的上市保荐人中金公司、马蔚华等人第一次坐在一起开会。秦晓听了情况介绍后,马上抛出他的观点:他坚决不同意招行以“全金融”概念上市,一定要将非商业银行业务和招行剥离开,后者单独上市,理由一二三。此前,秦晓并未就此与马蔚华沟通过,马蔚华见到秦晓此番表态,自然大感惊诧,表示不能接受,不过中金公司却立表赞同。后来,这场会议被称之为招行上市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

  马蔚华想不通,私下去找秦晓。秦晓和马蔚华谈了很长时间,谈了很多次,秦事后亦承认,说服工作相当困难。秦晓摆出的理由是,一,搞“全金融”,不确定性太大;二,目前为止,市场不能看到招行统一金融平台的优势在哪里,业内也没有一家综合金融平台证明了一加一是大于二的,相反,把证券和保险拉扯进来倒有可能降低市场对招行商业银行业务的评价,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几家分开独立上市更好;三,如果不抓紧时机上市,将不良资产一并剥离,不良资产越积越多,日后难以消化,原来招行所取得的成绩,比如资本充足率等各项还算良好的财务指标都不能得到巩固。

  “你们有一种‘新江南’情结!”秦晓半开玩笑地对招商银行管理层提出批评时,马蔚华等人也笑了。也许是秦晓的下一句话最终说服了马蔚华们:“招商局现在把‘新江南’买走,再和你签一个回购协议,什么时候政策允许了,董事会认为可以搞了,你再买回来。”

  一个月之内说通马蔚华,作为董事长,秦晓又去说服那些不愿意承担剥离不良资产代价的老股东。有股东一要求分当年的利润,二又希望招行能够上市。秦晓明确告诉他:“你的立场是不能两全的。招行要想上市,老股东必须要付短期代价。”为此,招行上市前剥离60亿元不良资产,但换来了109亿元的发展资金。

  全力推动招行上市以后,招商局对招行的新战略框架又制订出来了:规模、质量、效益、结构要协调发展。秦晓说:“单从效益来看,招行发展也不错,前年税后利润13亿,去年税后利润18亿,增长不少吧?但是规模增长得更快,前年是2800亿,去年是3800亿,那么这些新增长的规模带来的效益哪里去了?你不能老是靠存贷差,你的中间业务还要发展起来。”上述要求业已列入招行董事会对以马蔚华为首的经营层的考核指标中。招行确实在中间业务开始有所作为,继2002年11月取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后,2003年2月28日,招行又获受托投资管理业务资格,招行的每个网点赫然打出“理财中心”标识。

  秦晓曾感叹李嘉诚对他庞大商业帝国的掌控之细非自己所能及(他惊异于霍建宁打高尔夫时李嘉诚也不放过,打电话给霍过问业务细节),其实秦晓作为董事长和马蔚华的沟通也可称相当频繁。马蔚华在深圳,秦晓在香港,“恨不得每个星期见一次面”,打球聊天,先聊招商银行,然后就说别的。“马蔚华是一个经营奇才,他能和我这样的董事长合作很有幸,我跟他这样的行长在一起也学到很多东西,我们俩合作很好。”秦如此评价。

  平安保险:要么买,要么卖

  秦晓不讳言,他当年是中信较早鼓吹建立金融平台的人之一,而且筹划了中信金融控股的建立(不过等秦晓离开中信两年后,中信金融控股才瓜熟蒂落。)。精于金融理论及其运作的他,到了招商局后,被记者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会不会尝试打造招商局的金融控股平台?

  以秦晓的冷静和理性气质,他不太可能不顾招商局客观条件而将中信金融控股那一套如法炮制一番。以现实情况来看,招商局集团现在在招商银行、招商证券虽还是第一大股东,但已不是绝对控股,并不是一个能够完全决定企业战略和走向的一个角色。此外,招商局虽在保险、保险经纪、基金管理等诸方面都投资,但是规模都比较小、比较分散。这一点,和中信金融控股的情况相差较大,使招商局想走中信统一金融平台之路所需成本甚高。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董事会去保护我们的权益,去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同时促使它们之间的合作。这个合作是在我们的引导下,由它们自愿的、通过市场方式来合作。”秦晓如此表述他发展招商局金融产业的思路。

  显然,即使“通过董事会”去扶持和主导,招商局对于平安保险也显得力不从心了。1988年,招商局参股创立了平安保险,此后,经过数次股份化,平安保险的股权高度分散在数家股东手里,没有哪家绝对控股,第一大股东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持16.06%,招商局以14.37%紧随其后,接下来是中远、摩根斯坦利、花旗,其所持股份都相差无多。而且,平安有一个很强大的管理团队,平安员工集体亦持有相当股份。和其他股东比起来,无论是论资金实力还是论产业能力、资源,招商局在平安将来的发展中都不太可能给予平安需要的扶持,遑论把平安保险纳入招商金融产业的格局中来?

  秦晓来招商局后对平安保险有两个想法,要么进一步买进,要么尽数卖出。“维持现状也可以,但不是上策。”秦晓先探讨买。他跟第一大股东背后的深圳市政府接触,但发现成本太高,非招商局所愿意承受。增持无望,很快,2001年,招商局总部便决定转让平安股权。据秦晓说,招商局高层对此无人反对,虽然平安保险是招商局在保险业创出的一个品牌。但是,“我们能主导它,它就是我们的主营,我们不能主导它,它就不是我们的主营。”秦晓几乎是不假思索、也不带停顿地说出这句话。他又说:“话语权不够大,是我们作出卖平安股权决策的依据。”

  主导!话语权!可控性! 招商局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高度重视每一份股权背后的这些要素,要说明这一点可以比较一下中集和平安保险在招商局中的命运。集装箱制造商中集集团并不在招商局的核心产业中,和平安保险一样,也属于招商局的“投资性业务”,但是秦晓明确表示,招商局会继续维持在中集的大股东地位。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招商局仍在中集占有27%的股份,在中集有相当的话语权。比如中集提出想收购造船厂进入造船业务,招商局可以投反对票(反对有效!),同时,支持他们优先发展半挂车。

  “我不是嫌平安保险干得不好,它干得挺好的,但如果我来干的话,我就要把它纳入我的战略规划中去。现在是他在‘玩’,我作为朋友可以给他出意见,但我不需要给他凑热闹,人家不是说离开我就‘玩’不转了,我可以把我的钱拿到我可以‘玩’的地方去,比如去收购港口。”

  和2000年被迫出售友联银行以偿还债务不一样,此次招商局出售平安股权倒是出于主动,但秦晓心中未尝没有遗憾,招商局从平安保险的发起人降为和其他股东“平分秋色”的大股东,最后感到食之无味地退出。招商局在平安保险控制力的节节后退不能不说正是暴露了招商局集团前些年战略能力和管控能力的虚弱。

  秦晓把马明哲约出来,对他说招商局决定出售平安股权。据秦晓说,马明哲起初力图劝说招商局留下,秦晓坦言相告:“第一,我们不能主导这个企业,不能纳入我的统一规划中去,第二,增持成本太高。”他希望马明哲能协助招商局完成此次股权转让。一年之后,招商局和新投资者(估计不止一位,亦非曾有媒体报道所称的中国银行)成交,据说14.37%股权的转让价是招商局发起投资额的十倍,不久后,汇丰集团以6亿美元拿到了平安所增发的10%股权。秦晓还透露,在招商局退出平安同时,大股东深圳市政府和中远都有所减持。

  招商局既放手平安,势必要加强对招商银行、招商证券以及其他金融业务的主导作用。当记者提到有媒体报道招行有意下一步引进国际化策略性股东时,秦晓面露不悦地否定了此种说法。招商金融控股的方向已昭然若揭,只不过需时间积累、时机成熟而已。招商证券的上市工作受大市所扰还未有进展,但招行与招商证券的各种合作却在逐渐活跃,比如招行销售招商证券下面的中外合资基金,招行与招商证券联合推出“招商受托理财计划”,分享客户资源。

  秦晓透露,招商局正在选择美国的保险公司来合作,在保险业重新打造一个核心品牌。秦特意补充道:“这将是我们能主导的。”

  他表示马明哲和他交往甚笃,即使招商局决意要退出平安后,马明哲也经常拿一些大的、结构性问题找秦晓讨论。秦晓说:“我现在不作为股东,我作为你的朋友跟你交流。”

  “我们俩交流很多,互相都有很多的启发。马明哲不但有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而且经营也很规范。”

  想知道前些日子秦晓给马明哲何种建议吗?—说出来你不会陌生。秦晓对马明哲说:“平安保险为了上市要分设法人,但你一定要搞明白子公司的法律概念和管理概念,资金、品牌、市场应该统一由总部去运作,能集权的一定要集权到总部。”

  “马明哲很赞同。”据秦晓说。

  让秦晓为曾同处招商局金融产业中的两匹“马”给出一个评价吧。他出言谨慎,但仔细回味这可能已经是不喜渲染企业家个人作用的秦晓所能给出的最高评价了:“他们都是我所推崇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化管理者。各有千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秦晓新闻 全部马明哲新闻 全部马蔚华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