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做企业家就是选择了高风险的生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 18:0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复旦大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胡君辰: 选择做企业家就是选择了高风险的生活 见习记者 姚 颖
上海报道 正值壮年的企业家相距离世,是宿命还是偶然?是什么让我们的企业家如此脆弱?失去了企业家的企业将何去何从?为此,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家胡君辰教授。 悲剧的必然 《21世纪》:在过去的两年内,我们看到许多正值壮年的企业家接二连三地去世,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胡君辰:我感觉其中有一定的必然性。 为什么有一定的必然性?实际这是由企业家工作性质决定的。我在给MBA上课的时候,第一堂课一定会和他们说:“你要考虑一下,企业家这项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也是很辛苦的,它回报很高,但是投入也很多。”现在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要成为一名企业家,首先要对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有心理准备。 其实,英年早逝的现象也并不只是出现在中国的企业家身上。美国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企业家的平均寿命相比于一般人而言要短。从这个角度来说,选择做企业家,本身就是选择了一种高风险的生活。 而中国的企业家与此同时还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有些企业家可能本身是学工科、学理科或者学管理的,但是他们缺乏健康保健方面的知识。我知道不少企业家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实际上就是这方面知识缺乏的表现。二是缺乏足够的健康认识。一些企业家总是感觉到,我身体还好嘛,所以对自己的身体就不注意。这样一旦出问题的话,可能就是大问题了。其实有些症状是在早期就会出现的,就是因为他们不注意,小病才变成了大病。 《21世纪》:有没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胡君辰:我们的社会环境对企业家是有压力的,我们的社会对企业家的期望过多。 现在有些企业家总是很忙,忙在哪里?不是忙在企业里,而是忙在社会应酬方面。很多企业家的名片上都印着一串头衔,这就是说,很多会议他都要参加,很多场合他都要到场,这实际上是人为加重了企业家的负担。 社会应该给企业家尽力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再给企业家施加压力,这其中就包括不要给企业家太多分外的职务。企业家把企业做好就很了不起了,不要期望企业家成为完人,要求他们面面俱到,任何方面都很优秀是不可能的。 《21世纪》:我们看到的却有些不同,事实上多数社会活动都有公关的成分,企业家是在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 胡君辰:的确如此。这里面有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 现在我们的机制还不是很规范,尤其是很多政府部门实际权利还很大,不进行一些政府公关的话,企业的发展就有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从社会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更加规范化,政府部门要“多做裁判员,少做运动员”,这样就可以让企业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来运作。 从企业家的角度讲,我们不可能马上改变这样一种现状,但至少应该学会抓大放小,如果这个事必须你做,那么你就做,其他事情尽量少做一点。 做一个有钱的穷人 《21世纪》:今年头一个月有两位企业家选择了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胡君辰:自杀最根本的问题,是自己的心理问题。 实际上我们的企业家很多都有心理问题。美国的调查是10%的企业家有心理问题,我感觉我们可能会超过,因为我们的疏导更少。 中国现在发展相当快,一批企业家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发家的,他们一下子还不能承受这种巨大的变化。钱突然变多,可支配权突然变大,这就引发了很多心理问题。所以说,一夜暴富其实很有可能是一场灾难。 我觉得,对企业家来说,一种比较好的做法是,做“有钱的穷人”。就是说把赚来的钱放在一边,不去动,日常生活还是像普通人一样过,既不用为没有钱而担心,也不必为如何花钱而操心。这样一来,心态自然就会比较平和。 《21世纪》:你提到我们的企业家很多都有心理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胡君辰:我认为中国企业家特别需要一个身心健康的培训课程。他们现在参加的培训课程都是“硬培训”,财务、管理、物流等等,实际上,像心理培训这样的“软培训”对他们的意义可能更大。 问题是,现在中国在这方面是个空白,企业家想学都没有地方去。心理咨询这个问题,据我了解,政府现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比较重视,好像感觉是小孩子需要心理咨询,大人不需要。但实际上大人更需要心理咨询。现在很多国家都有一些隶属于政府的、提供心理咨询和培训服务的公共机构,我感觉我们国家将来发展趋势也应该是这样。 在目前的条件下,企业家可以通过两种渠道来寻求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请教高校心理系的专家,或者求助于心理咨询公司。 此外,他们还可以参加一些思维模式方面的训练,比如参加《对卓越的投资》一类的课程。这类课程比较强调一种平衡的概念,就是告诉你,成功不是说钱赚得多,事业搞得好,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需要平衡,比如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心灵感受等等。 他杀也是心理问题 《21世纪》:近两年中因为种种社会原因导致企业家被谋杀的案件时有发生,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2003年山西海鑫钢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海仓被枪杀案和2004年四川明达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葛君明被炸案等,你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胡君辰:他杀其实也是一个心理问题。一个是凶手的心理问题,一个是企业家的心理问题。凶手的心理问题很清楚,杀人犯都是心理变态的。为什么讲企业家也有心理问题呢?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如何调试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他们没有一种很好的理念,一种双赢的理念。如果他们时刻具备一种“你赢我也赢”的理念,很多悲剧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当然,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仇富心理我们中国人好像比较重,因为我们的机制还不是太公平。有人看到你富,就认为不一定是你水平高,而是你的机会好,或是你利用了某些关系。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公平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仇富心理。 其次是舆论,舆论很重要,我们就应该创造一种“越富越光荣,越穷越狗熊”的氛围。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的在鼓励大家致富,只要是合法收入,都应该得到尊重。不要让人感觉富人就等于坏人。我觉得我们绝大部分企业家其实还是劳动者,他们抓住机会,敢于冒险,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接班人计划 《21世纪》:随着企业家的意外去世,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企业应该托付给谁。如果企业家事先已制定过接班人计划,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中国的企业目前在这方面做得如何? 胡君辰:据我了解,中国的很多大企业都没有明确的接班人计划,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缺失。一旦老总出现什么意外,企业的运作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这方面很多跨国公司就做得比较好。比如爱立信,去年,他们中国区前总裁杨迈因为心脏病突然去世,第二天,公司的CFO就立刻顶上去,过了一个月,公司从内部调来一位新总裁,其间所有事务的运行都有条不紊,并没有因为一个总裁的突然去世而带来动荡。我估计爱立信是制定过接班人计划的。 一个企业有没有接班人计划,实际反映出的是这个企业有没有这样一种企业文化,就是要让企业持久发展,以及要让企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员工的文化。如果没有这种文化,接班人计划就很难搞起来,因为有权的人不想放权。 《21世纪》:接班人计划应该如何制定?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胡君辰: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一个总裁要有三个接班人,其中包括可以直接接班的和需要一些培训才可以接班的。此外,每个副总也应当安排两到三个接班人。接班人计划一开始不可能做得很全,一般做到经理这一级就可以。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制定接班人计划时还有三个问题是企业家必须要考虑的。选亲友还是选外人?亲友有没有兴趣搞这个企业?亲友有没有能力做接班人?我建议,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他还是应该选择自己的亲友。但是如果他的亲友本身对搞企业没兴趣,或者能力实在是太差的话,就应该三思而后行。否则,你把企业交给了他,企业却倒了。 《21世纪》:接班人计划应该在企业家身后被揭晓还是应该在企业家生前就揭晓? 胡君辰:我感觉一个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接班人计划应该是公开的、开放的。制定接班人计划,不是说指定谁做接班人就是谁,如果有更好的人选也可以改变。而对指定接班人来说也是一种激励,他会更加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