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杨良:IBM最高级别本地员工的蓝色血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03:37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许金晶 发自北京

  20年过去了,杨良仍然忘不了1985年4月的那个下午。在重庆国际经济合作公司的大楼里,他开始接受IBM公司的最后一轮面试。报名参加IBM考试的1200人中,到这一轮只剩下30多人了。

  美国的那位女主考官看了看杨良,问道:“Howdoyoudo?”

  略为紧张的杨良回答道:“Thankyou.”

  主考官显得非常不解,再次问道:“Howdoyoudo?”

  杨良仍然回答:“Thankyou.”

  主考官无奈地摇了摇头。

  “当时我只知道用‘谢谢’来应答任何听不明白的问题,至少不会是全错。”谈起这段经历,杨良笑了,随后用手指着前额,“但我很快冷静下来,引导主考官转向我熟悉的问题。最后,我成为IBM在中国招聘的第一批6位本地员工的其中一人。”

  20年后的2005年1月22日晚,北京大学东门外的成府路弥漫着灯光和洋酒的味道。坐在万圣书园Thinker酒吧的沙发上,杨良向记者展示了他刚买的IBM的T系列笔记本电脑,“趁着ThinkPad的牌子还在,买一个留作纪念吧。”

  酒吧里响起Casablanca的怀旧音乐,杨良的眼眶变得湿润起来。

  级别最高的本地员工

  1985年6月20日,杨良开始了他在IBM将近16年的工作生涯。尽管出身建筑专业,对计算机几乎一无所知,杨良在IBM的第一份工作却是系统工程师,负责给客户进行培训、装机、调试、优化、问题诊断和处理等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康柏和戴尔已经对IBM的PC造成很大的威胁,由于成本太高,IBM曾一度退出PC市场。”作为当时的系统工程师,杨良对IBM的PC发展史了如指掌。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PC市场空间日益增大,IBM又重新涉水这一领域。此时杨良已经在1992年转做销售,1995年被提升为销售经理。

  “就在这一年,我们PC在华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杨良说。

  在做了3年IBM西北分公司总经理之后,杨良于2000年被提升为IBMPC事业部中国销售总监。

  “我离开IBM时,笔记本电脑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服务器也位居前两位,台式机在国外品牌中排名第一。”杨良回忆道。

  上个世纪末正赶上网络经济的第一次热潮,许多跨国公司的员工纷纷跳槽,加入一些更加迅捷的互联网企业,或者创业型中小公司。基于同样的原因,杨良于2000年年底离开了IBM,当时他已经是IBM级别最高的本地员工之一。

  “其实早在1998年,IBM内部就已经传出卖掉PC业务的声音了。从长远来看,IBM将PC业务转让再正常不过了。”杨良顿了顿,“但毕竟做了10多年PC。去年12月8日,我接到很多以前PC事业部同事的电话,他们在电话里都哭了。”

  蓝色血液

  “在找工作时能加入IBM是年轻人的幸运。”谈起自己服务了近16年的公司,杨良略微低下了头,目光变得柔和起来,“直到现在,我身上的血液仍然是蓝色的。”

  谈起IBM的企业文化,杨良最深的感触是这样两点:首先是可以越过自己的老板,对老板的老板说出自己的意见,“每一个员工都拥有Speakup的权力。”

  “在公司里,每一个人都能够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建议。下级与上级之间非常平等。”

  然而,在杨良的眼里,IBM太强调规章制度,无法突出人的作用,这样导致工作效率相对低下。“这也许就是外界对‘大象跳舞’怀疑的原因吧。”

  “在IBM呆久了,出来以后确实会不太适应别的公司。”2000年底提出辞职申请时,IBM大中华区总裁周伟焜曾几番挽留过杨良,理由是他“太理想化,看不惯不公正的事情,与其他公司可能不容易兼容。”

  而在优利(中国)做了一年高管之后,杨良确实有了回到IBM的想法。

  “记得2001年9月12日,也就是‘9·11’后的第二天,我跟周伟焜在希尔顿饭店吃早饭。当时,他也表示希望我考虑回来。”

  然而,“9·11”之后的IT业大萧条中,各大公司都进行了裁员,同时冻结了全部招聘计划。杨良的回归梦随之破碎。

  “从28岁到44岁,我人生中最黄金的岁月都献给了这家蓝色的公司。”杨良坦言,离开IBM5年后,他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式并没有什么变化,因为IBM的16年工作已经固化了他“理想化和公正”的性格。

  “现在我每个星期都会跑一次马拉松,我相信运动是保持自己挑战精神的最好方式。”

  重拾儿时梦想

  在经历了近20年的外企高管生涯后,杨良在“知天命”之年开始了创业历程。

  接过杨良的名片,他现在的头衔是“中华培训网高级副总裁、首席顾问”。

  “实际上,做一名老师是我儿时最大的梦想。”杨良说。

  记者的提问把杨良的思绪拉回到28年前。1977年的夏天,在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之后,杨良翻出了3年前的高中课本,参加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届高考。

  “当年我报的三个志愿中前两个都是师范学院。”

  然而,杨良在1977年年底却阴差阳错地拿到了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录取通知。“尽管不是我报的志愿学校,但作为‘右派’子女,能通过政审,考上大学已经是大幸了。”

  老师的梦想一直贯穿在杨良的工作生涯中。在IBM工作期间,杨良就是公司内部员工培训和经理人发展的主要讲师之一。

  “现在的工作对我来说很有成就感。我希望世界上最好的人力资源培训都可以从我们这个平台获得,我们的客户包括海尔、华为和联想。”提到中华培训网,杨良露出一脸的兴奋,“无论怎么说,这是自己的孩子,跟在外企打工的感觉当然不同。”

  虽然这么说,杨良仍然按捺不住对IBM的眷恋和认同,“我很看好我们IBM的前景。”

  这是这次采访中他对记者说的最后一句话。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IBM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