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环球企业家》2005 > 正文
 

环球企业家:经理人陈久霖的漫漫炼狱之路(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 11:26 《环球企业家》杂志

  忽然崩盘

  陈所搭建的初现雏形的石油帝国,构建于一个脆弱的基础之上——从2003年底以来,陈久霖所仰仗的两名交易员杰拉德.里格比和阿布达拉.卡玛在3个月内未经报告连续卖空石油期权200万桶,因油价持续走高,亏损580万美元。

  根据中航油的《风险管理手册》,每名交易员亏损20万美元时,交易员要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亏损达37.5万美元时,向CEO汇报;亏损至50万美元时,则必须斩仓。“但是交易员没有报,交易员所在的部门没有报,风险管理的也没有报,财务部也没有监管。”一位跟随陈久霖多年的中航油人士惋惜地告诉《环球企业家》,“这几个管理机制都失灵了。”

  陈久霖认为这是“授权”过多的缘故。不过如果陈没有参与前期操作,真的是在此时知晓实情,只要他能够当机立断果断斩仓,那么不仅不会有现在的中航油事件,而且此项亏损的责任就确实要落到两位外籍交易员以及公司的风险控制人员身上。有人甚至大胆推测交易员可能和对方合作欺骗陈久霖而偷偷建仓。

  期货投资按5%左右的国际惯例支付保证金,580万美元的账面亏损实际所付出的资金相对于一个2003年年销售额76亿多美元的公司来说并不引人注意。“有没有和对方合作,这个在调查,我不知道。”陈久霖说。

  陈久霖在得知亏损的当天召开了两名交易员和七人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参加的紧急会议,讨论解决方案未能得出结果。次日,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钟燕玲(Cindy Chong)和交易员杰拉德.里格比本人前往陈久霖办公室,提出了令业内人士震惊的展期方案。

  问题的关键是,陈久霖竟然同意了。他的信心来自于 “物极必反”原理,他曾在2003年小获成功。

  2003年5月,国际原油价格每桶涨到40美元,航油每桶45美元。虽然多数人继续看涨,但陈久霖认为价格冲到一定高度之后会跌下来,航油到达45美元时会形成阻力点。

  陈久霖自称他的分析不是凭空得来,而是参照了过去21年来的平均价格。而且,2003年还是在非战争的情况下。即使第二次海外战争时的油价也没超过每桶50美元。他于是指示交易员持卖盘。果真,不久价格就跌下来了。他说:“这时我又告诉他们不要贪心,令他们即时套利。”

  “那时,又有人反对,认为价格可能还会跌。”陈久霖说,“我主张把钱放在口袋里,而不是放到屏幕上。”这还是他运用物极必反原理得出的结果。

  陈久霖所提倡的公司训条为:“追求中国智慧与世界经验的完美结合”。熟悉陈的人士称,他所谓的中国智慧,正是《易经》。过去几年内,无论谈及企业管理,还是期货交易,陈都以《易经》为核心理论,他曾对外强调:“《易经》只是一种哲学思想,不是用来占卜的。”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陈久霖说,但是他的两位交易员并未听从他的建议。解决之道?还是《易经》里的“物极必反”原理。陈认为国际石油价格再一次到了下跌的时候,于是中航油不仅没有斩仓反而补仓以待胜利的一天。

  “这是野路子来对抗正常的商业思维”,新加坡一间中国民营石油公司的总经理庞涛如此评论,以所谓《易经》的玄学来对抗期货交易的规则只会导致窟窿越来越大。庞涛曾经在三井物产做过资深期货交易员,他认为做期货甚至期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设立止损点。如果能够严格执行止损点,那么输赢就不会太大。他告诉《环球企业家》:“做期权没有靠赌挣大钱的,除非是贿赂、欺诈或者信息不对称。”

  事后人们经常指出,陈久霖对金融衍生交易缺乏基本的尝试。但据与之有过接触的人士表示,市价与期货间的差价,一定会缩小,关键是何时缩小——当时陈久霖所做的是一个巨大的赌注,而赌资是他对自己的自信。“输一个多亿,公司还有救,但是面子上无论如何过不去,对其的心理打击也是致命的。”据说就在几个月前,陈久霖还对“十个秃子九个富”的说法颇为开心。

  陈久霖显然认为自己的极限还没有到来。他说:“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来度量极限在哪里。比如一个100万美元年利润的公司和1000万美元年利润的公司,各自承受风险的极限就肯定不同。一定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当然要掌握这个度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胆识、经验、见解,特别是悟性等各种因素。如果那么容易掌握,岂不是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够成功?那样的话也就无所谓成功了。”

  为了成功,2004年10月10日,困顿中的陈久霖正式向中国航油集团汇报,请求最高大约2.5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像以往一样,北京的母公司再度对陈投了信任票。10月20日,中国航油集团提前实施了本准备在年底进行的股份减持,将所持75%股份中的15%折价配售给部分机构投资者。配售筹得1.08亿美元,悉数贷给中航油用于补仓。

  此间的观察人士指出,“从他迟迟不能平仓来看,说明陈久霖成长到今天,没有失败教训,没有摔过跟斗的任何经验,在心理上还承受不了一点失败。他的字典上没有输这个字。”站在神坛上的陈久霖已经真正把自己神话了。对于一再展期一再补仓的期权交易,他还是能够处之泰然,他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物极必反的那个限度。

  到10月底时,中航油的尴尬境遇已为外界所知。“最初是纽约传来的消息,说陈亏了1个亿,然后说是2.7亿,一个星期后又是3.8亿”,新加坡银河石油经纪公司的陈红兵回忆说,“当德意志银行要发新股时,我们就意识到他要完了。”

  让陈腹背受敌的,正是他极力推动的对于新加坡石油的收购。据说当时,他数度回国,希望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以及英国石油等国际巨头接手中航油。但让他力不从心的是,媒体对其疯狂追逐,让他难以将精力专注在寻求援助之上。当时很难有人想得到,一向有问必答的陈久霖在11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沉默寡言,“场面相当难看”。

  “赌可能是人的天性,我经常会赌一赌。”陈久霖经常如此对外宣讲,但他从未想过,比之多年前身处农村时的自己,他押进去的赌本已经巨大得太多,一旦失手,自己将无可偿付。

  事发后,陈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不仅母公司对他当年在新加坡建立独立王国一事深表不满,其前任胡有清听到《环球企业家》的采访申请,也谨慎回绝。甚至一度热捧陈的众多媒体,也矫枉过正,对其进行残酷评价。

  陈并非不在意这些评价——与记者接触期间,他屡次提及李光耀和李显龙对中航油事件的评价,他认为他们是理解自己的——就像多年前憋着一口气要考上大学一样,此时的陈依然在给自己励志,当着旁人,他念了自己新做的一首诗:“墙倒众人推,既倒不怕推。日后垒铜墙,欢迎大家推。”

  2004年12月10日晚上9时半,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后,陈久霖在马来保镖的陪伴下走进夜色中自己的白色奔驰汽车。他要回到哪里去呢?新加坡东海岸的公寓已经不租了,他说现在在城市中的各个旅馆寄住。

  (本刊记者姚一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环球企业家》□ 本刊记者 贾可|文 出自:2005年1月 总第106期)

[上一页]  [1]  [2]  [3]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航油新闻 全部陈久霖新闻 全部石油期货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