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中国经营报创刊20周年特刊 > 正文
 

要伟大的企业家还是伟大的企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 15:03 中国经营报

  作者:姜汝祥

  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下,更是如此,企业家基本上就是企业的“第一推动”。从这个意义来说,我对四位企业家抱有崇高的敬意。

  第一位是万科王石。就王石个人而言,是有“英雄主义性格”的,能够爬上世界第一高峰,不是作秀可以解释的。王石在很多年前,就在万科倡导职业化,倡导透明体制,而且是在万科成功的时候倡导。这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在万科成功的背后,你很难忽视王石建立在强烈自省之上的那份清醒。

  第二位是联想柳传志。柳传志在建立联想时,始终以HP、IBM等优秀公司为榜样,建立了一个不依赖于个人的运营管理体制,然后从容退下。当联想业绩出现滑坡,又坦然面对失败,勇于并购IBM的PC业务,引领联想进入前途末卜的国际化轨道。这种使命感值得尊重。

  第三位是TCL李东生。并购即使在国际上,成功的概率也是非常小,我想TCL不会不知道。但李东生带领TCL连续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和汤姆逊。他实际上是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告诉中国企业,如果关起门来进行“突围”,只是死路一条,因为我们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与自己作战的时候,开放是最好的出路。这是李东生为什么总在强调以国际化视野看待问题的原因。

  第四位就是格兰仕梁庆德。虽然我对格兰仕战略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奋斗的层面,我对格兰仕成长背后的朴素逻辑很是尊重。道理很简单,在中国目前这批所谓的优秀企业中,大部分是一边玩政治拿资源,一边玩市场拿利润的“市场政治家”,能够像格兰仕一样完全凭着“公平报酬”的市场规律起作用,通过整合产业链“做苦力勤劳致富”的,也就是那么一两家而已。

  在我看来,中国企业家的行为很少能与“伟大”联在一起,王石反对暴利、致力于职业化建设,柳传志在建立企业成长机制之后的急流勇退,李东生通过并购拥抱世界,梁庆德在经营企业中追求中国文化中那些朴素的做人道理,都可以称为伟大!

  但是,中国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称为伟大。 我们应当承认一点,所有世界级优秀公司之所以优秀,一定是它们对经济规律探索与遵从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一点,我们就无所谓努力。尊重规律,才有规则,有了规则,才有真正的胜负。

  所以,当中国一批优秀的企业,像联想、海尔、方正等等出现了增长停滞时,我们也许就要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可能不是出在业务上,问题可能出在我们这一批企业家的头脑里。这一批优秀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是整体性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是从农业文化走向现代化要迈过的“整体性差距”。

  这样看来,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最大的阻碍可能不是技术的落后,也不再是教育水平的低下,而是我们骨子里的做事方式:我们大部分人可能是在用农民的方式在做企业!

  由此,我们也许才能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制造兴盛全球的背后,相当一部分制造性企业老总那里,所思所想的不过是一个“加工作坊”的现代版。在一片对中国制造欢呼的背后,我们要看到繁荣背后的脆弱与危机,中国制造中的优秀企业群,拥有的不过是武功中的“外家功夫”,凶猛有余而内力不足。

  也就是说,中国的未来,不可能通过这类外家功夫式的“中国制造”模式来支撑。真正的制造永远都是有文化支撑的,那就是对细节似乎痴迷的追求。世界最优秀的制造文化,比如德国式制造,日本式制造,瑞士式制造,背后都有着一丝不苟的职业文化在支撑。

  所以,中国优秀企业与世界级公司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并不完全是技术、设备等等物质层面的。我们最大的差距存在于我们的脑子中:我们并不真正理解支撑现代企业的制度、管理与文化到底是什么!

  一句话,中国企业需要榜样!中国企业界今天最基本的使命之一,就是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比如GE,比如宝洁等等这样一批世界级公司运行机制背景下,比较研究一番,才能搞清“我是谁”。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