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兰: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山东聊城实施情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 22:22 新浪财经 | ||||||||
12月25日第七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新浪财经作全程现场直播。以下为山东省聊城市副市长刘玉兰女士演讲实录。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光华的新年论坛,今天下午我们的分论坛的主题是农业、科技和企业家精神,首先我介绍一下嘉宾,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宁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张来武先生,科技部政策司司长李朝晨先生,农业部信息中心
刘玉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与会嘉宾下午好。首先十分谢大家能出席今天的会议。我代表聊城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大学光华科技学院对科技部同志们,为今天会议做出的贡献的同学们表示我诚挚的协议。聊城科技特派员工程的由来是03年10月我从部到山东聊城挂职,在科技部我层在高新司,计划司工作过,到聊城工作是想用863的成果提升聊城的产业。农业人口427万,农民依然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过着千古不变牛前人后的传统的工作方式的生活。以前我们说农民过的是日出而座,日落而归的生活,其实在调研中我发现完全不是这样,他们是早上两三点钟就要起床,就要摘黄瓜茄子,所以他们日子过的非常艰辛。当你握到农民的手的时候,感觉他们的手像磋一样,共产党党员亏对聊城的父老详情。解放战争中小平同志从聊城的阳谷县渡黄河南下的,当时一次就有五六万青壮年参军南下,留下的是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在50年代他们曾经出现过中央全国劳动模范。像他们当时把的农副产品上交了国家,在60、70年代,他们却过着靠地瓜养活自己的生活。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解决了他们温饱问题,但聊城在八个县市区当然依然有三个 国家贫困区的县,每年都有大批的莘莘学子通过科举离开聊城,04年一次上线一万两千,如抗日英雄等都是从聊城走出来的,回到聊城从事一线农业的人少而又少,这些学子刚毕业的时候也是踌躇满志,大部分学子看到升官无望,发财无门,他们也就摸掉了为三农的热心,以上种种现象唤醒了我对农民所有的良知,由于我科技部工作的时候,曾经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由于部党组一直在西部推广经验,我认为在聊城借鉴西部的经验。但是是董事长给了我下定决心的勇气,不但大力的支持我,而且全方位协调,最后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的决议,在聊城启动的科技特派员工程,又是刘部长赶到聊城亲自动员。所以刘部长非常的辛苦,一路开来,他们七个人到了我们聊城。 下边我把聊城的案例讲一下,我今天特别高兴的是,我们张区长,我们温教授,还有各位专家都到了,帮着我们聊城出出注意,我们刚刚开始做这件事情,我觉得做的还很不好,我们和南平比,和宁夏比,和西部地区比差距还很大,但是我们认为它至少是解决三农的其中一个结,不能说是全部的结,因为我们的农业问题,三农问题要用非常长的时间来解决,因为日本解决三农的问题用了50年,英国用了100多年,中国究竟用多少年,我估计还要更长的时间,怎么解决三农问题,我觉得聊城也是一个探索。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县以下的技术服务体系非常薄弱,以前的七站八所基本上不服存在,但是我在聊城发现了聊城的县上有科委,我看了以后非常振奋,但是我还看到农业科研力量非常的不足,聊城也只有一个农科院,以前叫农科所,但它的科技力量非常的有限,但是我们这些大学里,像我们一些大的农口都有很雄厚的科研力量,很雄厚很多的科研成果,但又不肯到基层去,我在这里讲一点,和董事长在今年的9月份、10月份到了北京了,大家都愿意把科技成果愿意拿到聊城去,但是也有了教授很不耐烦。我到了武汉、到了上海完全是两样,上海武汉非常的热情,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我们上查三代每个人都出身于农民,千万要对得起农民,因为我知道,我们的科研力量,我们的科研经费都投在哪里,我们十五期间有个863主题,我们都被大学的教授院所拿去了,真正你要把这些东西拿到农村去,我觉得你不要发表一些论文就完了,农民最需要,农民最艰难的东西都得不到解决,我这儿可以给大家简单举一个例子。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