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第七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 > 正文
 

才让: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 17:11 新浪财经

  12月25日第七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新浪财经作全程现场直播。以下为安泰科技公司总裁才让总裁演讲实录。

  主持人:到现在位置我们已经从政府的角度,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区政府以及专家的角度对创新、创业的环境打造和对它的服务体系的建立做了一些精辟的阐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下面我们有请安泰科技公司总裁才让总裁为我们报告,他报告的主题是高新
技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才让:刚才听了几位政府官员和开发区领导的介绍,确实很受启发,站在这儿我有点惭愧,我没有像他们准备很丰富的数据做详尽的分析,这倒不是说不重视这次论坛,瞧不起北大,或者是不尊重各位。论坛很重要,北大很重要,光华管理学院是什么机构,在座的不是企业家,就是学者,哪能不尊重。但是我想既然是论坛,尤其是在北大,北大是S先生和D先生,民主和科学,或许可能还有点自由的地方。所以讲话,讲的尽管有点错,只要错得不太离齐是可以得到容忍和接受的,所以我就没准备东西,随便讲。

  我讲的第一个话题是什么?是邓小平的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小平同志是在一个题字上写了这句话的,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不太一样,书法是一门艺术,所有的领导人上台估计都要念念字,从皇帝到今天的领导,你看到处都是,不是这个领导写的就是那位领袖留下的墨版,小平同志也不例外,也不脱俗,但是他的伟大不在于他题了这个字,而是他题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我们知道很多领导人题辞不是他自己原创,而是地方官员秘书送给他,他把字列好了,一写出来,然后就是他了。我想咱们科技部的官员在这儿,说小平同志题字的时候确实也列了很多条,送给他的其中一条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小平同志最伟大的是什么,他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这句话里面加了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这就是他的原创。所以今天谈技术发展,谈科技进步,谈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我们不能忘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能忘掉邓小平这个伟人。

  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欧洲人讲历史,往往讲什么呢?讲文化,巴比伦文化,马雅文化,古埃及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国人讲文化讲什么,讲王朝,三皇五帝,唐宋元明清,就讲这个,但我是搞技术出身的,1982年就分配到北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到今天,99年被逼无奈,因为政府整体转制,我们然后就学着做企业了,从我的角度来看,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的发展史,山顶洞人用石头,再往下是到铁器时代,再往下到蒸汽机时代,到今天可能是微电子时代,或者是信息时代,总而言之人类的历史可以用技术的发展来概括,推动技术发展的是科学和技术,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争论,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我的角度来看是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人类,过去的历史强将创造未来的历史。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从我们看到的好多人包括光华管理学院严厉的很多案例是哪儿的?是欧美的企业和欧美的发展史,为什么呢?因为在近代的确是北美和欧洲经济发展速度上比我们快得多,再研究它为什么经济能够发展,企业能够做大,而且基业常青,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往往是技术的进步,刚才几位学者其实已经印证了这个观点,无论是GE,还是IBM还是微软,还是其他的企业,社会的发展,欧洲和北美的崛起就是因为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了,它才能推动社会各个层面的改造,才能推动历史的前沿。这是从这些企业,我们研究大的案例来讲都是这样的。包括传统的经济学里面有一个生产函数,在生产函数的最初表达的时候,是没有科学技术这个因子了,到了今天有人试图要改写传统的生产函数。比如一个大学的教授提出了新增长理论,就是试图把科学技术的因子放在里面,而且把主要的基础进步的指标,影响社会发展,影响经济前进。从这个案例也能看得出来欧洲北美之所以学习,是在那里大家了孵化,大家了应用,而且促使了他们国家的强盛和经济的发展。

  第三个从我们的企业来看,我们是国企,因为两年前我们参加北大光华的MBA专场论坛的时候,是四位嘉宾,一个是民营企业的代表,一个是国企的,一个是政府的,我进来以后就感觉到气氛不对,明显有不信任的眼光和敌意的态度,这是两年前的时候,但是大家今天看国有企业都归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的,一百多家企业今年利润是五千多个亿,也就是国企从80年代末一直到整个90年代是举步为艰,而且常常经常是被人指责的,谁都可以说国企不好,谁都可以踩国企,但是今天的国企和过去也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这里面有一些管理上的因素,尤其是制度上的调整,包括主辅分离,精干主体,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我看主要的状态有所好转,还是技术进步。当然我们也可以争论,比如五千多个亿里面将有48%是谁,是由十家公司,三个通信公司,三个石油公司,还有一个宝钢,还有一个其他的。但是大家会说他们都是资源垄断型的,是,有这个因素。但是也有技术进步的作用。

  我们看这些国企,从这些年来的确是忍辱负重,进行了大量的除了制度和管理上的调整以外,技术进步和装备的更新换代,比如宝钢,宝钢有什么资源呢,中石油有资源,中石化有资源,电力有资源是垄断性的。宝钢有什么?宝钢在上海,他的矿是从澳大利亚、南美来的,它的这些动力都是地方提供的,协调过来的。现在关系可能顺过来了,过去他是中央企业,是借上海的地方而发展的,但他今天干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他的技术进步,可以说宝钢已经在世界的冶金企业里面有一席之地了,才能造成他今天跻身于中国国企前十名的地位,也挤入了世界的五百强,我是搞冶金的,96年的铁产量居于世界第一,97年的时候中国钢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但是那个时候人们都说,中国的钢铁工业是大国,经过这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冶金企业不仅在量上成了世界第一,而且在纸上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走遍美国,走遍欧洲,找不到这样的钢铁企业了,整个装备水平,应用技术彻底更新换代了,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进步,装备的更新,才带了我们这些企业新的活力和希望,这是第三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四个大家讲中国已经加入了WTO,确实WTO来到以后,我们有很多的感受,但是也有让人担心的地方,包括媒体都在讲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还有一个论坛好象是C论坛也在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我看到的是什么,中国还远远没有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加工中心,从比例上来讲,连10%都不到,量不够。第二现在我们的制造是什么样的制造?是在消耗大量的能源、材料造成污染情况下的制造。就像我们中国人爱做烹调,现在是什么?是跨国公司,有些发达国家拿中国当什么,当厨房,前面的菜肴很精美,很可口,但是你看看后面的厨房,有时候就吃不下去了,狼心狗肺都扔在那里面,端上来的是精美的菜肴,人家拿走了,钱赚走了,你付出的是什么?是能源的消耗,材料的丧失以及污染。我们不希望我们中国制造在进入WTO,在整个制造业结构重新调整过程里面仅仅成为一个加工厂,留给我们后人,留给我们子孙是一个什么?是被污染的地方。刚才我们中科院的周院长已经讲过很多的数据了,且不说我们现有的能源,我们现有的这些资源支持不了我们每年8%到9%的持续增长,单单想一想如果控制不当,如果不拿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实现制造业转移过程里面的更新换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那我们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因此科学技术确实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我讲的一个结论。

  第二个既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就要研究它的规律。我在接触过程里面,发现很多的人,在座的诸位可能有很多误区,咱们一般讲是科技立国,或者是科学技术,但实际上科学和技术还是有所不同的,你不能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我们在现实过程里面,经常碰见这样的例子,把科学当技术,技术当科学。科学是要探索的,要发现规律的,它的研究方向可以是漫无目的的,它是发现和揭示真理,但是技术是创造方法,提供手段的。这两个是有联系,科学不发展,技术不能进步,技术不前进,科学就无用武之途。但是这两个范畴,包括组织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是一个误区。第二个误区,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什么?就是技术创新。但是大家看技术创新的时候,往往只看到了实验室技术,但是后续的东西大家没有看到,我们在这儿有搞经济学的,逊比特提出技术创新理念的时候,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从创意的提出,到研究到植被,一直到投放,然后反过来支持研发,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我们因为对技术创新有片面的理解,我们大多数的研发院所在过去将近二十年的科技创新改革里面解决了一个什么事,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为什么低?你给他的题目,你给他的经费仅仅解决了实验室,验证你的理念,找到一些方法。否则这样带来了无效的投入,第一是指标的转化,第二个是企业技术不能进步,研究院所和大学的技术不能转化。这是第二个误区。 第三个误区我认为任何事都有它的两面性,科学技术既是社会的推动力,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时期也有破坏力。二次世界大战是怎么打起来的,是谁先打起来的,是德国希特勒,跟这种狂妄的狂人性格有关系,但是和他的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实力的增长有没有关系,绝对是有关系的。实际上美国的原子弹都是从那儿来的,德国的爱因斯坦,意大利的非尼都是从那儿弄到美国才发展他的核技术,其实我们现在讲二炮,讲导弹,那个V2弹已经打得很远了,你看中国近代历史上也有破坏性,明清时代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还有清朝的时候发展不行为什么?它的技术不好,这对社会的破坏力也是很大的,如果不注意负面的效果的防范,也是很有问题的。比如我们的新产品,新技术的提出,包括我们技术的进步,这样整体效率是很高的,但是有一部分人是要下岗的,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工作的,流离失所的,很痛苦。如果对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加以防范,那就会有社会的问题,那就会阻碍社会的前进,阻碍改革的前进。包括很多人今天都拿照相机,前几年柯达是很厉害的,柯达胶卷全球都是,手机,摩托罗拉,但是今天咱们看看我们的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多快,我们的计算机、电视机,包括照相机,但是在北京经常听说什么京城几大傻,有很多很多的版本,现在的两个版本,第一是什么?照相带胶卷,大傻之一。六个月不换手机,大傻之二,证明技术的进步,产品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你跟不上就不行,就是科学技术有它的积极作用,也会对一定的区域,会在一定的时期带有负面作用。作为政府,作为企业,作为我们个人可能心中要有数,才能防范。这是我的第二个话题。

  第三个话题,我们的企业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竞争力,我们发展高技术,刚才各位官员讲了这么多的优惠政策,到底如何,我个人认为值得仔细的去分析和探讨,我觉得还是有不足,什么不足,第一个就是我们全社会为高新技术发展特别是所谓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刚才那位周院长已经讲了文化的作用,确实是这样的。当然现在不提美国的新经济了,泡沫了,咱们不提了。但实际上美国这些年,特别在克林顿时期,它之所以能发展,跟全社会的从头到西的传统是有关联的,敢于冒险,但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可能在这一点上对这种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技术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讲究营养调和,讲究中庸之道,那么在这点上,我认为社会营造的环境不够,刚才讲了不能容忍环境那是不行的。第二个就是我们整个结构需要调整,不是点上的问题。我们老讲我们企业之间的竞争像什么?就像赛车,要有好的企业家,赛车,我们有好的车是什么?就是这个企业自身,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关系理顺,发展动力十足,这是第二个。还有一个环境是赛车场,我们现在的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面临的局面是什么?我们的企业正在成熟,法人治理结构正在成熟,我们的企业家逐渐在成长,但是我们的环境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恕我直言,想一想我们从改革以来,有多少个改革的排头兵已经不见了,没了,想一想我们这几年排行榜的那些富翁到哪里去了,结局在哪里。再看看国企,我们看看云南红塔集团的,然后还有伊利,中航油新加坡分公司都没有了,你会看见干得越好的出事越快,倒得越快,反过来就不能不让我们考虑系统的问题,考虑制度安排的问题。不是说谁想犯错误,不想犯错误的问题。一批人倒了,这种社会现象值得我们在座的学者们去研究,这就是整个的系统学习提升。因为我们的规矩是老规矩,因为我们的标准是老标准,在是与非,最与非之间是需要调整的。我记得咱们科技部过去曾有一位副部长被判了12年,是因为长城机电公司,有一个加沈祥福的人,他说这个对,那个对,他判了死刑了,他杀了头了,我们的副部长也进了监狱判了12年,如果放在经济发展的地方,这是很正常的,已经做了我们改革的牺牲者。所以高科技型企业要发展,政府不仅是提供优惠政策,或者是给一点小钱不解决问题,要从系统上整合提升,才有希望。

  第三个我认为毛病是我们企业自己,什么毛病,就是我们的结构不尽合理,我们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你看看我们现在的企业大多数在什么地方,大多数在资源、能源、加工、制造,真正能够引导世界发展潮流技术进步的这种企业有多少?没有。刚才我反复听到很多人在讲联想,联想是不是一个好企业,联想是个好企业,柳总我很尊重,包括少帅杨元庆我们都很认同,但是你想一想联想就是把IBM的电脑全拿下来了,但是电脑里运行的是什么东西?是微软要推出的2005、2006版本的软件,每个计算机贴的是什么,是靠英特尔公司出的奔五,奔六,奔七,他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决定了计算机的导向,而不是我们联想,这就是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很缺乏的问题。还有我们行业,大家利用这种电器要用磁性材料,或者是磁王,制造铝铁盆关键的原材料在哪里?在中国,90%以上的系统原料都在我们这儿,但是烧结铝铁盆的专利是日本的,它从我们这儿拿去原料在那儿加工成成品,然后在世界各地申请了专利,现在弄得我们的产品没有办法卖到欧洲,卖到北美,卖到日本。因为什么?他有专利,我们没有。我们细细想一想我们有多少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专利,可以自豪的讲我是货真价实的高新技术产业。所以我们要讲我们的自身强力还不够强大。

  当然最后讲到这儿了,提出对策了,很简单,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政府的制度安排,最后是我们企业也要做出自己的努力,否则我们不会有所谓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或者企业集团的出现,也不会有经济持续的增长。因为现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或者科学决策观就取决于我们科学技术的进步。当然我也非常有信心,如果全社会不重视,政府不支持,不会有这么多的官员在这儿,就不会听我做论坛。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