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CEO的中国圈子(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19:03 《中国企业家》 | |||||||||
中国同事 尽管少有中国人为洋CEO的朋友圈子所接纳,但在他们的事业圈里,他们都乐意谈到自己的中国同事,并且印象深刻,这可能是作为商人的他们体会中国的最重要和频繁的渠道。
1997年创办中陆公司的Thomas认为中国同事能干勤奋,态度友好。他认真地说,我的合作伙伴、助理和同事是在这里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人。Thomas经常主动邀请自己的同事去远足。“我们去的地方通常是蓝天碧水,高山小溪,非常优美。”Thomas放慢了语速,似有陶醉。 Wilfried则认为年轻一代的中国人给他以深刻印象。现在中国年轻人所展现出来的活力和精力让人吃惊,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号,Wilfried说,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状态让人回想起50年前的日本和20年前的台湾。 从自己的年轻同事身上,这几位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的洋CEO都感受到中国蓬勃发展的活力。对比之下,Wilfried笑言几个朋友包括Roger大部分都已经脱离了自己的工程专业,一方面现在的科学研究领域发展很快,他们的知识已经陈旧老化,另一方面,由于更多跟商业、管理打交道,原来的专业知识储备派不上大用场。 年轻一代和老一辈的智力差不许多,儿子未必比爸爸更聪明。信奉基因理论的Roger如是说。但无疑年轻人比前辈有更广博的资讯和国际化的背景,今天正在成长中的企业家会成为明天的领袖。 谈到“面子”问题,洋CEO们只模糊知道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有关。Roger给出了自己关于面子的定义,他认为面子理解成为尊重更准确。如果因为争执和辩论而觉得没面子,是没有必要的。如果讨论不是向着更积极,更有建设性,让世界更美好的方向的话,没有人是赢家。“谢谢你,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也许以后我们会达成共识,且让我们保持联系。”这是Roger认为比较合情合理的回答。Wilfried则更简单:在商业社会中,利益主导一切,面子是不实用的。 核心圈子——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最核心的圈子。强调个性、独立和自由的洋CEO们大多并没有因为商业而过分疏离家庭。 Roger说自己从工作了12年之久的德国公司退出的时候,情不自禁哭了。他选择自主创业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有更多时间陪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四岁半的女儿会讲流利的汉语和英语,“也许她应该再学一门外语,德语或者日语,哦,或者,她应该自己去决定。”Roger若有所思。 独自一人时,Roger会静静读书,或者去游泳,并不指望通过它保持体形,只因那时没有任何需要照顾的熟脸,内心平静。 Wlifried希望儿子学会质疑,不要什么都想当然。作为父亲,他不愿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子,因为孩子有权利决定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他和美国太太互相影响,但他觉得可能自己影响妻子更多一些。作为德国人,Wilfried自认为是比较坚持的那种。 业余时间,Wilfried喜欢购买四五十年前的旧车零件自己组装。谈到汽车,他说自己每天开车上班都比较痛苦,因为北京的交通拥堵得厉害。“我会在这里呆到2008年或者2009年,无疑,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吸引我停留到那个时间。下一站去哪里,还没有想好。走着看吧。我会跟我的家人商量。” Steve自从离异之后,更多时间呆在中国。因为“没有妻子可回去看了”。他在美国的大儿子已经毕业,小儿子则刚上大学。Steve的父亲经常过来,最初是旅游观光,之后帮他打理公司。父亲经验丰富,有时会为他提出很好的建议。有时看上去比较严肃的Steve用“重实效”来描述自己。他一度由于工作压力,睡眠不是很好,常通过滑雪、慢跑等运动调整。Steve目前把工作放在生活的第一位,希望有一天自己真正找到平衡。“如果把成功和失败的数量统计起来,如果成功的数量多过失败一个,那也是成功。”Steve量化了成功的标准。 还是单身汉的40岁的Thomas则没有过多提及感情和家庭,只说有次打棒球受伤被送到积水潭医院时,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悉心照顾让他很难忘。他一个人的时候喜欢远足、美食、烹饪和读书。Thomas最大的爱好是潜水,他强调是戴氧气瓶的那种,不是海底隧道观光。看到鱼游来游去,他会变得非常放松。下个周,他要去菲律宾度假,据说那里是潜水的好去处。 洋CEO们的中国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圈子自成一体,又重重叠叠,像所有可能的圈子一样。他们当中有会享受的,也有仍在学着平衡术的。他们在中国经营着自己的企业,但他们又无不以国际化的生活方式要求自己。中国不一定是他们的第一站,也未必是最后一站。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