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中国企业家》2004 > 正文
 

洋CEO的中国圈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19:03 《中国企业家》

  洋CEO的中国圈子并没有太多中国元素

  文/本刊见习记者 侯燕俐

  “Hi,Roger,有什么我可以帮上忙的?”北京易达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Steve Meadows一边歪着脑袋接手机,一边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有了,你想找的这
个朋友的电话在上面,但我好久没有联系他了,或许你正好可以帮我检查一下这个号码是否有误。”说到最末,Steve 脸上出现调皮的神情。

  通话里出现的Roger是指Roger S. Dutton,C2U2C咨询服务公司兼全球康复LLC公司总裁。这一场景发生在位于华润大厦28层的美洲俱乐部。没错,是在中国。

  中国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外国人的眼球。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彼得.霍华思(Peter Howarth)在《寻找真实的上海》一文中写道:“我知道三个英文单词的普通话讲法:‘你好’(Hello)、‘谢谢’(Thanks),还有‘啤酒’(Beer)。我甚至把这三个词教给我的三个儿子,并向他们解释说,10年后,任何人若想在全球舞台上有不同凡响的表现,都必须能流利地说这种难讲的语言。因为这条红色巨龙正腾空而起,而且很快将要咆哮,或是做任何红色巨龙会做的事。”

  彼得的表达似乎有些夸张,要外国人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并非易事,但“到中国去,到中国去”已成为部分国际人士的共识。事实上,在本土企业家渴望早日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的同时,也早有一批怀揣着淘金梦想的普通外国人先觉到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潜力,追随改革开放的信号来到这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真正融入了中国的圈子么?

  像赵传一首歌里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帮要混。同样,在中国呆了十年之久的洋CEO们是否也找到了自己的圈子?或者,他们拥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呢?近日,《中国企业家》约访到几位在京的洋CEO,他们的故事或可有助于对照人们固有的想象。

  中国圈子:国际制造

  “刚到中国,我感到很震惊,跟美国完全不同,人们说着我听不懂的话,一切都很新鲜。但不久我发现这里的人们也要工作,也要休闲,中国也很简单。但现在我认为有时仍然不懂中国,很多情况是通过我信任的中国同伴获得的。”Steve回顾了他来中国经历的几个心理阶段,这倒比较符合某些海外生活顾问关于心理蜜月期、磨合期和平台发展期的描述。

  在异国他乡,相似的文化背景、共同的心理诉求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朋友圈子。“的确,我们的圈子更多是西方人,就是你们所说的老外。”中陆公司董事长Thomas J. Stilmock坦率承认。Thomas来自美国中部的Nabraska,他的美国老乡Steve 则来自洛杉矶。

  “我的圈子里有德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非常国际化。” 德国捷高机械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董事总经理Wilfried Wahl这样概括。“包括我的家庭,也是如此。我是德国人,太太是美国人,我们在台湾相识结婚。现在儿子在北京的德语学校读书。”

  “语言上的限制阻碍了交流的深入。你可以和中国人谈社会问题,可是内心的很个人的东西无法交流。但毫无疑问,我最好的中国朋友英语很流利。”Steve这样解释自己朋友圈子中国人相对少的原因。Roger 不仅有一部分中国朋友,还娶了一位中国太太。据介绍,他们在一次商业聚会上相识,妻子也是一家企业的老总。

  京城俱乐部一个普通周末的上午。主厨William Gibb斜倚在吧台上,用英语大声讲解手中的菜单。底下坐着开头提到的Steve和Roger,还有德国沙士基达公司北京代表处总经理Peter Meyer和Erika Meyer、德国捷高机械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董事总经理Wilfried Wahl和 Susan Wahl两对夫妇,他们都是该俱乐部的会员。Roger不时戴上眼镜认真做笔记;艾斯普罗集团地区经理Kevin McCartan则一边听,一边文雅地喝咖啡。“好了,伙计们,开始行动吧!”William一声令下,众人兴冲冲换上大厨的衣服,戴好厨师帽,进了“闲人免进”的操作间。这次下厨活动有个催人奋进的主题:全新的挑战。

  “要知道,这个俱乐部是我很重要的一个圈子,很重要。”新西兰人Roger十分肯定地说。“前几年因为工作忙暂停俱乐部的消费,这些年又拾起来了,因为这里让我很舒服,而且能跟朋友在一起。”自称工作狂的Steve也认为俱乐部是他生活的重要部分。看得出,CEO们经常在这里碰面,关系融洽,很少拘谨。他们还会有礼貌地主动打招呼,俱乐部的厨师说“这些老外很随和”。中午休息吃甜点时,有人发现Kevin长得有那么一点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麦哲伦中国区总裁Chris Lovering立马拍着Kevin的肩,一本正经地问:“How is Monica?”(莫尼卡.莱温斯基现在怎么样?)这个有点过火的玩笑引来满堂捧腹。

  酒吧、Party是俱乐部之外,洋CEO们形成和维护社交圈的主要方式。“基本上,我们的圈子聚会的时间是每周一次。交流北京的哪个酒吧、餐馆比较好,互相推荐。”Wilfried看重朋友间分享的意义。通常Roger和太太一起决定参加家庭Party的人,一部分是两人工作的同事或是客户,一部分是高尔夫球友,一部分是太太的校友——来自中欧商学院的MBA们。大约每次会有60人,一起烧烤做饭。Roger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讨论商业,交换各自看法,或者交流烹饪。每周五的晚上,Roger会和老友喝啤酒,就一周发生的大事进行议论或者只是闲聊放松。

  在跟朋友的交流中,Roger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并不将自己视为国际人。中国人往往强调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和丰富的物产。但如果你去欧洲,问一个人是意大利人还是欧洲人,他可能会告诉你他妻子是德国人,儿子在英国读书,他在东欧工作。Roger的观察颇有些道理。

  [1]  [2]  [3]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CEO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