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企业家:探寻内地首富黄光裕的创富之路(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15:21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据鹏润内部人士讲,黄光裕本来打算将国美电器业务直接在联交所挂牌上市,并请高盛出任主承销商。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后来高盛放弃了对国美的承销。”另外,国美离联交所对主板上市公司资格的要求还有差距。
到2003年底,黄光裕只好服输,他当时曾公开发表声明称:“国美的上市还要推迟两到三年。” 但是,仅仅半年之后的2004年6月,国美便通过异常复杂的借壳运作手段,实现了香港主板上市。鹏润内部人士告诉本刊,这与香港“金牌壳王”詹培忠的运作分不开。 一位香港证券界人士说,与黄光裕是汕头老乡、现年57岁的詹培忠“作为最早的一批华人经纪人之一,他的额头上写满了香港股市发展的纹路,炒股技法娴熟,对上市守则滚瓜烂熟,最擅长走黄灯,炒股几乎从没有失过手”。 这位在香港股市摸爬滚打了二三十年的传奇人物,先后做过20多个壳生意,并因此赚得巨额财富。他还因股市违规操作而坐过几年牢。据知情者讲,当詹还在牢里的时候,黄光裕借机结识了这位老乡。黄光裕对本刊称:“在一个很普通的场合认识的,也就是做买卖的关系,谈不上什么交情。” 在黄的讲述里,詹培忠只是一个将自己所控制的壳资源“京华自动化”(0493.hk)的大部分股权卖给他的卖家而已。除此以外,没有什么深入的合作关系。“我将京华自动化收购过来后,将它作为一个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后来进行的重组,都是通过投资银行完成的。” 但鹏润内部人士讲,不仅黄光裕控制“京华自动化”及两易其名的过程中,詹培忠是主要的策划者,而且对于香港资本市场的常识及运作手法,詹是黄的启蒙老师。詹从跟黄的这一合作中得到了几千万港元佣金。据称,詹对黄的评价极高:“他头脑极灵活,很多事情我一说他就懂。” “京华自动化”本来属于香港主板上那些股价长期处于1毛钱以下、基本上没有交易量的“仙股”之一,2000年前后詹培忠以5600万港元代价得到它的控制权后,经过多次洗壳,使其成为一支较干净的壳资源。黄光裕通过名下公司,多次向詹买进股份,最终在2002年,黄取得京华自动化的74.5%股权。 据鹏润内部人士讲,黄光裕本来打算将鹏润的房地产业务注入到这个壳内,他取得控制权后,也的确置入的是一些与地产相关的资产,并且改名“中国鹏润”,好在以后过渡为“鹏润地产”。但2003年国美直接上市的希望终成泡影后,黄光裕便开始了将国美资产注入的计划。 经过一番由海外公司层层进行的、复杂的资产倒手后,终于在今年6月,黄光裕避开了联交所的种种规定,完成了将相当于国美电器总盘45%的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里的行动。 很快,黄光裕便开始努力减持手上股份套现。上市后4个月内,他两次发起配售,但由于发行定价过高未能得到足额认购,黄只得放弃。鹏润内部人士透露,本来黄聘请的承销商是汇丰银行,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汇丰退出了,由荷银洛希尔(ABN AMRO Rothschild )接下承销任务。 9月底,黄光裕采取了大幅降价策略,这回他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响。由于被基金经理们认为是“超级便宜货”,配售股份在收市后2小时就获得足额认购,他得以以每股3.98港元的价格,配售出去3亿股,占发行股份的15%,实现12亿港元套现。 “这次我是卖老股,降低我自己的持股量,而非增发新股。”黄告诉本刊。配售后黄仍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82%。为了符合香港联交所公众持股不能低于25%的要求,他还将减持手上的国美股份。 谈到这12亿港元的用途,黄告诉本刊,除用于国美电器的进一步扩张外,部分资金将用于发展房地产项目。目前他的“国美第一城”正是需要资金的时候。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