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浙商》杂志2004 > 正文
 

他的名字叫新浙商--对王均瑶的最新解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17:37 《浙商》杂志

  本刊记者 徐王婴

  38岁,人生的精华时刻。他匆忙地走了。王均瑶,这个创造了“胆大包天”创业神话,成就了均瑶集团恢弘旗舰的著名浙商离开得匆匆,太匆匆!

  11月13日,大雨磅礴,哀乐低徊。本刊记者站立于上海龙华殡仪馆的肃穆悲情之中,
与1000多冒雨前来泪别王均瑶的熟悉或陌生的朋友一起缅怀王均瑶。

  悼念大厅里站不下那许多人,门口一百多米长的道路上,站满了身披雨衣、手捧白花的人们。整整一个多小时,门口的人们与大厅里的人们一起默哀、鞠躬,雨,淋湿了人们的衣襟;泪,书写了人们的哀痛;没有人提前离开。

  悼念大厅两侧的一对挽联令人回想联翩,逝者身前的音容笑貌挥之不去:“忆当年胆大包天名惊四海成改革英雄,看今朝英年早逝声憾神州得百年美誉。”一幅挽联,写照了他简短却灿烂的一生。

  但王均瑶的许多做法令人看不懂。就是他的家乡温州,也有许多企业家看不懂他的做法。人们看不懂他的投资理念,看不懂他的产业战略。更多的人是看不懂他内心的梦想与追求。人们知道,他最主要的头衔是均瑶集团董事长。他是一个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是上海市浙江商会的会长。但如果用一个词给他命名,他该叫什么?

  “新浙商!”这是记者根据连日来的采访总结出来的。而在成为新浙商之前,他还是一个典型的“草根浙商”——和一代浙商一样。他的身上浓缩了中国民营企业家们在改革开放年代里艰苦奋斗的历程。

  草根浙商,贫穷但不低践;艰难却不失高远之志

  采访中,记者获悉:王均瑶很忌讳别人挖他的“老底”。不愿意别人提起他过去清贫的家世。记者去年采写的一篇稿子,其中有一段提及他艰辛的童年生活,发稿之前被要求删除了。

  为什么他不愿意提及艰辛困苦的过去?难道成功如王均瑶的企业家也有自卑感?在接触了许许多多的浙商之后,记者开始理解了这种心态:广大的浙商大都出身贫穷。浙商的发迹是“穷则思变”而“变”出来的。草根浙商在创业的过程中,特别是创业初期,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挫折。

  王均瑶的成长轨迹跟所有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成功的企业家一样。在创业初期,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这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即使成功之后也不愿意重新提起。因为,回忆过去的同时,也许是揭开当年巨大的伤疤。即使是成功后的今天依然是痛楚难忍。

  “至于他的第一桶金是怎样挖到的,至今没有人说得上来。公开的说法,他最早的一笔钱是1990年亚运会期间在北京赚到的。而1991年他包飞机,是提着几十万的现金到民航局去的。”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说。

  说说容易做做难。即使是外界耳熟能详的“大胆包天”,也是在他大半年的奔波之后,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在盖了100多个图章之后,才揭开了历史的先河——开创了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的记录。

  在民营经济还不太被认可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个打工仔能够介入国家完全垄断的民航业,不能不说是一项壮举。而这个时候,也正是一大批的草根浙商风起云涌介入许多国家垄断行业的历史阶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