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一个阶层的修炼(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 12:58 《新远见》杂志 | ||||||||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了“关系营销时代”,关系就是生产力。在中国,关系就是资源。 有人说,EMBA是总经理结交董事长的“富人俱乐部”。
有人说,EMBA是“实力阶层的俱乐部”。 张维迎说 :“EMBA是最优秀的企业领导人的俱乐部。” 北大2000届EMBA学员、深圳凯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颂说:“读EMBA不全是为了学习,结交朋友也挺重要。结果不仅学到了系统的知识,见识了一流教授,还结交了优秀的同学。” “打造一个阶层的生活方式。”北大EMBA学院提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EMBA教育把这样一群带“总”的人聚在了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渴望,也担负着共同的责任。 有人断言,EMBA培训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海量“钱”景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群体——EMBA企业家,一个新的阶层——新贵阶层。 同窗情谊的凝聚 同窗之情恐怕是世界上最为单纯、最为亲切、最为真挚的情感之一。同窗之下,伴着简陋同一的书桌,闻着高雅同一的书香,共同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极易产生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极易建立深厚的友情。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处在一个非常类似的社会地位,有着非常类似的生活境况和欲望空间。他们都是成长型的企业家群体,都不再满足于物质财富的追求,都渴望提高“品味”,渴望得到社会的进一步尊重和认可,渴望有一天跨入“贵族”阶层。 他们是一个社会群体。这个群体也许不如中产阶层那么庞大,也许不如权贵阶层那么醒目。但是,他们更加冷静,更加清醒,有着向上的冲动,创造着社会的主流财富,也消费着社会的主流财富。他们的欲望是社会前进中的欲望,是面向未来的追求。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视。 从一定意义上讲,关注他们,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 这是一个新兴阶层,也是一个新兴阶层的文化。 有人说,企业和企业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资料表明,20世纪初,公司还只具有法律形式而无社会功能。20世纪50年代,美国观察家指出,公司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法律、经济和政治机构。 这样的趋势也正在中国发生着。20年来,中国的民间财富空前发展,财富阶层迅速形成并壮大。20年前我们更关注政治,20年后我们都在崇拜财富。张朝阳、任正非、柳传志、丁磊……有人说,他们是时代英雄,他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着中国最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中国新的主流文化。他们是创业者心中的偶像,他们的故事都在商学院的教学案例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富裕阶层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新中国成立至今,身家千万的中国企业家已经超过了1万名。 可是,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指出:中国人有钱不会用!一位美国女记者形象地把中国新崛起的富豪们比喻成美国19世纪的“男爵”——喜欢盲目攀比,有钱却缺乏品位。 李文在《新世纪丑陋的中国人》续集中写道:“中国的富人似乎与文化没什么关系,他们只是把心思放在赚更多的钱上。他们不懂得室内装潢,不懂得歌剧,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回馈社会。” 张建华在《生存》中说,中国历史上不缺革命领袖,但缺少企业领袖,中国企业家纷纷落马,关键是缺乏诚信。 而诚信,恰恰就是一种文化品位和处世格调。 2004年2月28日,上海金茂大厦宴会厅,张朝阳、潘石屹、刘晓光等近40位知名老板身穿特制的晚礼服,参加了名为“企业家品位与商业影响力”的宴会。《中国企业家》在“寻找中断的贵族记忆”的报道中说:“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们的企业家们已不满足于以‘富’为荣,他们现在渴望提升‘品位’,渴望‘由富到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