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码公司王永民:传播汉字梦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 19:19 《商务周刊》杂志 | |||||||||
王永民 提起汉字输入,就不能不出现王永民的名字。20年前,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成功地解决了个人电脑处理汉字的效率问题,20年来,王永民完全可以坐收专利费而享受余生,不过他没有这样做。当无线应用变得普及,数字时代悄悄到来时,王永民开始寻求汉字输入法的新突破。
2004年6月26日,“数字王码”成功发布,这意味王永民汉字输入的第二个梦想已经实现,现在,他又朝着使汉字进入“输入代码”和“检索代码”完全统一的时代迈进。 远古的时候,人们梦想过奔月、射日、补天;后来又梦想能够日行千里,移山填海,点石成金;当国家分裂的时候,人们梦想祖国统一;当国家落后的时候,人们梦想国家昌盛、造出原子弹、绕月飞行……总之,问题解决了,梦想实现了,社会也就进步了。 梦想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个人前进的动力。但是我的梦想因为跟古老的中国汉文字紧密联系而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今天,中国的古老文化没有被阻隔在信息社会的大门之外,没有像外国人或有些学者说的那样:“中国的文化走到头了”,“必须用西方的文化和技术来重新改造中国文字”。从某个角度上,这个既有历史性的,又极有紧迫感的梦想实现了。 上世纪80年代初,个人电脑开始大量应用在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在国外,一种全新的电脑文化开始形成。这种文化认为,社会的文明程度应该以电脑应用的水平加以衡量。显然,这种文化是同中国文字所孕含的文化完全隔离的。当时国内国际都有一种很强的舆论,庞杂无序的、笔画繁多的、数量惊人的汉字很难用电脑来处理,汉字要走拉丁化的道路,否则中国便不能广泛地应用计算机。 在我看来,这种舆论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否定。一种迫切的责任感和文化危机感,使我梦想寻找到一种汉字与计算机之间高效地沟通方式。大学毕业后,我先去解放军39师115农场锻炼一年多,后来又到国防科工委1424研究所工作,1424所是进行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的基地,我有机会参与到大规模基础性研究中,但是这些并不能真正引起我的兴趣,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参与到“汉字校对照排机”研究工作中。按照部委的要求,我的工作目标是在日本人发明的照相排字机上增加汉字校对功能。但是汉字校对自动化的前提是解决汉字输入问题,于是我主动请求进行汉字输入专项研究。这是我进行汉字输入法发明的开始。 当时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地处偏远,资料设备两手空空,但这些并不能压抑我心中的那股强烈的愿望。我总觉得汉字输入问题如果解决不了,近的说,校对照排机搞不成,远的说,汉字这一回可能真的要寿终正寝了。 智慧和成就往往是被逼出来的,我想到了用分解法来解决汉字输入的问题。先是将那些烦杂的汉字用五种笔画进行分解,然后按汉字内在的规律进行编码。这样汉字就可以在洋人发明的标准键盘上进行快速输入了。1983年8月的五笔字型鉴定会上,《英华大字典》的主编郑易里先生激动地说:“从今天起,汉字不能像西文那样输入电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的第一个梦想实现了。但是,技术和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汉字如若不能进入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汉字的前途和命运仍然是很危险的。所以电脑、手机、机顶盒等更多应用终端出现时,我想发明一套用数字键输入汉字的方法,这就是“数字王码”。“数字王码”对于任何设备的数字键编码都是标准的,这样输入者看一个字,就知道一组码,汉字实现了“输入法”与“查字法”合二为一。 我的下一个梦想就是将“数字王码”普及到中小学教育之中,让汉字的输入、查字和写字问题从根本得到解决。 时代是与时俱进的,我的梦想也在变化。但不管怎样,我是发明者,也是发明成果的推广者。未来,我愿意把自己看成“汉字梦想”的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