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坚 反倾销幸存者在微利时代的二次危机(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 17:34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 | |||||||||
“敢”字当头
回想起整个官司的过程,李中坚感觉自己有了很多变化:“以前我们这个行业在经营方面有些随意,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所以第一个感觉是很可怕,但后来我感受到关键是要‘敢’字当头,之所以有害怕的感觉,是因为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实力和规模上不大,也没有真正参与到国际规则中来。但经历了大风大浪后,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经营跟国际接轨,成为规则中的一员,只有这样,我们的发展才会更健康更规范,谈不上什么怕不怕的了。” “这么著名的官司打完了,觉得最大的收获在哪里?”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向李中坚时,他把头仰起来,慢慢说到:“首先官司赢就赢在我们温州打火机协会挑头,共同集资,共聘律师,联合应诉,这样就可以聚沙成塔,可以说,我们获胜了,整个中国的打火机行业就都获胜了。第二点让我懂得的就是我们正确地提出了申请市场经济待遇的应诉目标,如果获得这个待遇,欧盟便会以我们自身的数据计算成本,他们看到东方打火机厂还能产生利润,由此倾销一说就不攻自破。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一定要熟悉国际贸易的规则,这是我们在这场官司中感受最深的。东方打火机厂的成本投入、生产、销售、劳动力等都按市场价格的规律实施,企业的经营、财务都按中国的相关法律运行,受符合国际通用准则的《企业会计制度》、《破产法》等约束,这些遵纪守法的表现证明了我们应该享有市场经济待遇。” 品牌应对“微利时代” 广受众人瞩目的跨国官司打完了,东方打火机公司的打火机仍然在欧盟各城市的柜台里出售,在不同人的手里一亮一灭。李中坚的思绪也这样一亮一灭。 “哪怕是20万元的订单,2毛钱的利润,都会有大把的人来抢。”打火机行业的微利让李中坚感到有点失落。 整个欧洲的打火机生产厂商都在警惕着中国人特别是温州人的“诺曼底登陆”,不惜用苛刻的技术壁垒进行自我保护。但温州的打火机老板们还在为几毛钱的利润拼杀不已。 “温州打火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大约在5%到15%之间。”李中坚感觉到行业的危机已真真实实地降临了。1994年的时候,东方打火机的销售额突破了1亿元,但以后几年的数字像一直向下的抛物线,再也没有突破过这个数字,2003年的销售额甚至不到8000万。在不尽人意的销售额后面还有更低的利润率,最低时东方打火机厂的年利润才200多万人民币。 “品牌是我们应对微利时代的最好武器。品牌,品牌,有品才有牌,先把品质做好,才会有亮晶晶的牌子。所以我们在设备、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都加大了力度,希望我们东方的品牌能够树立到全世界。但我们现在还面临着困难,我们的品牌还没完全建立,但国外的订单又在那放着,我们还是要继续贴牌生产,这对自己品牌的建立是有影响的。”李中坚感觉也很矛盾。 “我们最大的对手真的不是国外的那些同行,反而是国内小的厂商,他们的生产和销售基本都是无序状态,正规军反而受伤害。”本以为,走出国门的东方打火机厂,其对手会是国际上的“冤家同行”,没想到,最大的阻力还是在国内的“散兵游勇”上。 “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就提出要建立1000亩地的打火机产业园,因为温州的打火机行业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号称‘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我们也想有个‘基地’的样子,但温州的土地十分紧张,这个产业园现在也只保留在图纸上。不过我们也与10多家规模中等的打火机厂家,形成一个联盟,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们的经营环境。同时我们还一直在争取政府的支持,改变无序的竞争环境。” “而且现在SA8000等标准的出台,也让我们加强了环保意识,在生产打火机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要用100%的精力注意,从原材料到最后加工的制成品,采购、生产、回收各个环节都小心谨慎。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经得起国际规则的检验,虽然我们付出了更多的成本,但我们收获的也会更多。”可以看出,李中坚还要走得更远。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