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富阶层调查:讨厌日本却喜欢日本产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 12:15 新华网 | ||||||||||||
中国知名调查公司--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的“中国新富市场与媒体研究”一经推出便引发各界的浓厚兴趣。这份以研究中国新富阶层消费取向为主的报告,从不经意间体现了该阶层的政治取向: 他们关心中国经济发展,但对国内政治却不甚关注;他们患有“集体厌日症”,但却坚持使用日本产品,并主张理性处理两国关系;在经历了童年的文化饥渴后,他们像世界上
中国新富素描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林坚 报道 “我是新富阶层吗?”27岁的吴波对这个词语表现了出人意料的敏感。“我就一个混混,算不上富吧。”但是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做的调查,吴波无疑应该被划作城市新富一族。 新生代此次使用的判断标准主要是“三高”。“高消费”:吴波在北京的一家中型外企工作,月入税后8000出头,亚奥地区有一套自己的小三居——虽然用了不少爸妈的钱,东芝的笔迹本电脑用了两年了、前不久换了一个索尼的数码相机、正在计划明年初买一辆车。“高学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高感度”:对新鲜事物热情洋溢,在时尚杂志上面寻找新的吃喝玩乐去处,提到一件事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查”。 吴波不停强调“北京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太多了”。在他看来,他公司的同事们几乎都符合这个标准。“新富”的门槛似乎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袁岳曾经指出,国际上研究新富的时候普遍采用的起点就是个人金融资产达到6.6万美元,相当于50万元人民币左右。但是由于中国不少人存在灰色收入,因此零点调查使用的新富标准包括财富含量和一些外显符号: 储蓄等金融资产总额: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水平在人民币50万以上; 个人总体年收入:20万以上; 社会头衔:地级市以上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协会或其他类似组织领导委员; …… 只要符合以上某一项者,即可被零点调查归类为“新富一族”。但是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自1997年开始积累的中国城市70000居民的消费形态数据表明,也许新富的标准并没有这么高。新生代今年调查了全国18个城市的11309个样本,以深圳的平均个人月收入最高:6035元,即平均年收入七八万元人民币。其他城市中,只有上海和广州越过了人均月收入5000元大关,分别为5527元和5163元。 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做的调查来看,中国新富阶层位于25岁至29岁之间的占33.4%,30岁至34岁之间的占35.4%,两者相加几乎占了总数的70%,这说明25岁到34岁这部分年轻人已经成为新富这个崛起阶层的主力,有趣的是,这几乎正与媒体一度热炒的一个集体概念“生于七十年代”重合。他们基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76%的人具有大学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他们基本是工薪一族:个体户和自营职业者只占不到6%,其他人基本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或一般工作。几乎90%的人拥有自己的房产——其中有18.9%的房子是单位分配的,这在大部分城市显然是25岁以上人的专利。 他们的消费需求和实力都是毋庸置疑的:78%的人有自己的汽车、73.2%有自己的数码相机、67.4%有笔记本电脑、61.8%有高级音响、43.6%有数码摄像机、33.4%有等离子或者背投电视。他们在购物时是狂热的品牌主义分子,84%的人表示在消费时非常注意品牌,50%的人表示如果真正喜欢的东西,即使难以承受也会买下来。 和传统人群的消费习惯不同的是,这部分人平均每月要花费394元在健身上,460元在图书音像制品上,387元在美容美发美体上。他们明显比自己的父母一辈更懂得享受生活,他们平均每年还要花费7337元在旅游上——其中选择境内游和境外游的比例大概是4:1,尽管有几乎50%的人抱怨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休闲。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基本能为新富人群勾勒出一幅素描:30岁左右、从事管理工作、有房有车、热爱休闲生活、追求名牌、喜欢享受。他们已经成为各城市娱乐消费的中坚力量。国外媒体为这些依靠中国崛起而迅速致富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词“华人雅皮士”(Chuppies)——德国《世界报》最近一篇对中国富裕年轻人的报道标题叫《随便什么都可能》。这也符合新生代这一调查中新富们对自己的描述“我是一个思想开阔并且能够接受他人生活方式的人”“我乐意学习很多知识,即使这些知识和我没有多大关系”“我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