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一代”之幕后故事
四位老总的“峰一代”人生
NBD记者 姜华 王芳艳 闫宏飞 俞凌琳 岳敬飞
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企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走到了一起。然而在每一个EMBA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宁:EMBA让我更加自信
作为体育明星,李宁已经获得了终身荣誉。作为商人,退役后的李宁亲手创造了一个年销售额大约20亿元的李宁公司。
1998年李宁淡出公司的日常运营后,他进入北大学习了4年法律,还读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
“现在做企业不能再靠经验、感觉和关系了,企业要发展,必将会碰到国际上训练有素的职业选手,所以我们必须很职业。我觉得我就像中国餐馆的小老板,我也能煮一手好菜,生意也做得不错,可以在我的馆子里开好多桌。但是就无法像麦当劳一样一家家开,还跨地域开。因为我没有工商管理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正是这种强烈的危机感,促使李宁迈进了EMBA的大门。
李宁感到EMBA很有收获,就鼓励员工也去读,目前公司有4位高管入读北大和中欧的EMBA。他甚至带上了自己的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做同窗,“大家可以在一个平台上使用相同的语言对一件事情进行选择和分析,这样效率反而很高。”李宁告诉记者,EMBA带给他最大的收获是“从学习中不断地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让我更自信地面对我的事业”。
谢祥其:挖EMBA墙角的EMBA
大多数人认为钟情于EMBA课程的是外企高管、国企领导或者政府官员,但是2002年秋天,交大首届EMBA课程第一个报名参加的学员却是温州人———谢祥其,浙江美丰农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个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的温州民营企业家。
他向记者透露,“现在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顶点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正是这种发展上的困惑,驱动像谢祥其这样的温州企业家来到EMBA的课堂。但他又与众不同,在充电同时,悄悄地“观察”其他同学,他有个小小的野心:引智。
在打网球、爬山、交流的过程中,曾在湖北丝宝集团工作负责销售业务的廖先生引起了他的关注。双方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理念常常不谋而和。当时湖北丝宝集团正准备重用廖,但谢祥其用自己的诚意将廖先生聘请到自己企业,成功实现“挖墙脚”。
宋亚丁:EMBA带来的改变
“学历只不过是额外的光环;没有这层光环,我们照样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但在这里我学到的是最新的经济理论”,43岁的宋亚丁,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总部总经理,对记者侃侃而谈。
他是同济第一届EMBA的学员,对他来说,当初选择同济EMBA,主要是希望通过学习能扩大知识面,想不到的是就读了半年他就由原来的副总经理晋升为总经理。
显然除了读书,职务的晋升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因素,但他认为学习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许多可喜的改变;而这些改变使他更能胜任目前的工作。EMBA教育的面非常广,在海外学期,他与同学们一起去了法国哥诺贝尔商学院。在那里,哥诺贝尔商学院的院长给他们上了一堂极具法兰西风情的《品酒课》,从闻香、知味,到察颜、观色、浅酌、细酩,在感受酒文化无尽的玄机和哲理的同时,提高了他的个人品味和素养。他的同学,上海东方世纪学校冯恩洪校长,更是在许多次的闲聊中与他共同探讨关于子女教育的问题。他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的改变,他都非常喜欢。
洪汉民:重缘分的热心班长
作为复旦大学2003年秋季EMBA班的班长,中科生命董事长洪汉民显然很珍惜与其他66名同学一起在复旦管理学院学习的缘分。为了同学之间能有更为良好的交流,他曾组织大家在上海打高尔夫,到昆山打网球,去黄山旅游,并在自己最熟悉的杭州和宁波随时款待同班同学。
生于1961年的洪汉民,从外表上看远比实际年龄年轻。1996年,他白手起家开工厂。随着事业的发展,洪汉民的企业已经控股了中科生命、中科迈高、上海蓝博、浙江悟生等多家企业,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2003年秋天,他选择了EMBA作为人生旅途的新起点。
洪汉民的最爱是战略管理课。他认为这是帮助企业谋划未来的学问。EMBA教育带给他的是更开放的视野、掌控全局的能力,以及复旦文化所崇尚的脚踏实地的行事作风、谦和自省的生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