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每日经济新闻推广版 > 正文
 

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商业动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7日 19:20 每日经济新闻

  

  为什么在通宵设计新产品的第二天下午,他们会出现在夏威夷的海滩,或是瑞士的滑雪场上?

  NBD记者 索佩敏 王芳艳

  午后,阳光,咖啡,看行人匆匆走过。

  淮海路上的星巴克里,吴兴伟似乎更喜欢用这种方式来放松自己。身为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上海首席代表,正在上海交大攻读EMBA的他虽然工作繁忙,但遇到阳光灿烂的好天气,还是会偷得浮生半日闲,到这里来享受片刻的宁静。

  EMBA们热爱他们的工作,但更懂得给自己适当的放松。

  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名词来概括他们。

  这个群体给我们的更多是“刻板印象”:头衔总是带“总”、“董”,年龄介于30到45岁之间,年收入均在20万以上;面孔古板,难以亲近,终日忙碌,工作的时间永远多于陪老婆孩子。直白的说,就是有钱无闲。

  其实,这只是他们展现给我们的表面。

  “商业动物”的悖论

  他们是忙碌的。提起杰克·韦尔奇,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几乎都会两眼放光。不论你是否相信,他们的确已经将工作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工作,大半的时间在各地穿梭;话题永远是工作,神经总是高度敏感,在东奔西走的日子中,当老总的想拓展、投资,当中层的想着升迁或者自己开创事业……

  他们是自信的。能坐到EMBA课堂里,本身就是对其实力的一种认可。尽管他们会告诉你,面对不同的意见,他们会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去接受。但是不要被表象所蒙蔽,他们的教授这么评价自己的学生, “clever,but over-confident。”

  他们是认真的,认真到把讲台上的老师轰下台,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课间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不再像在工作中那样隐藏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中的几天上课,只需要一句话或者一个瞬间的idea,恍然醍醐灌顶。

  他们有时被称作是“商业动物”,寻觅商机已成为他们的本能。他们最喜欢的班级聚会活动就是到同学的公司去参观,在吸取别人经验的同时也顺便了解一下新的商机。事业做到了这样一个高度,看不见的天花板也许就在头顶,是时候该寻找新的突破了。课程结束后,有人获得升迁,有人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但是也有人完全放弃了以前的事业,去开创一片新天地。

  就像站在山顶,需要的只是一个天梯。

  圈子和修养

  如果有闲,就会约上班级的同学去讲究的茶楼饮早茶,或者到那些安静一些格调一些的酒吧喝上两杯,在那里下下围棋、打打斯诺克。交大附近的一家日本料理店里,撩起座位边的小竹帘,也许会发现,坐在隔壁的就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做房产的、开公司的、办媒体的,尽管大家来钱的渠道不同,可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们聚在一起喝酒、玩牌,以及和着饭团说上几个段子。

  圈子是什么?是归宿感和对单纯的渴望。他们恰恰是圈子化最严重的一群,他们有固定聚集的场所,并且总有几个关键的人物。他们在自己的公司或单位一般很少有知心朋友,但在EMBA班级组织的桥牌俱乐部、网球俱乐部、课题俱乐部,却能找到与自己同等地位身份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只要你在一个圈子里呆了一年,这个圈子里的所有事情你就差不多一清二楚,而这往往就是互为资源的方式,许多机会就是在这样的圈子聚会中悄然出现。

  话题是多样的,时事是重要的,讨论加息、入世、竞选,都关系到老板们的进账情况,关系到下个月的营销和明年的发展。知识的修养是最重要的,时间是永远不够的,阅读是奢侈的爱好。小资所喜欢的时尚书籍在这里没有市场,吸引他们目光的是人物传记、历史、文学,甚至是从先秦诸子到国外的现当代哲学,易经、禅宗是他们喜爱的话题。从功利的角度看,你可以说他们是在巩固刚刚从课堂上学来的知识,管理学的很多理论都来源于古老的哲学。但是就其自身而言,站在他们的高度,思考“我是谁”已成为内心的一种需要。

  [1]  [2]  [3]  [下一页]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