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经华谢幕五大猜想 何王配缘何不再受推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6日 15:30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刘晓午 文照谋 何经华的离职过于仓促,以至于所有的人都没有准备好。用友的一些高层没有提前得到消息,是在10月31日(一个星期日)才知道这个决定的。11月1日,用友对内部员工还是控制消息,但却也是用友内部最忙碌的一天。一方面是何经华要在短短的一两天内做完工作交接,另一方面就是用友的市场部全部动员起来,要做好这一场危机公关。11月2日一早,用友
11月2日下午13:00,用友董事长王文京率董事会成员低调向媒体宣布了何经华离职公司总裁一位;而紧接着,在压抑而且激动的用友内部通气会上,何经华正式向包括用友总部经理级以上和分公司总经理的100多名管理人士正式谢幕。 猜想一:业绩不佳 业绩不佳是外界最大的猜测,但从数据来看,这也绝不是猜测。王文京当年高薪聘请到何经华,一方面是带领用友转型和提升形象,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销售。曾有人评价王文京是请来了一位“超级SALES(销售员)”。 “我离开用友是个人原因,我工作很辛苦,想休息一下,没有其他的原因。”何经华略显疲惫地说。 与两年前用友以500万元的年薪聘请何经华的炒作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何经华的离任似乎显得过于突然。当被记者问及,如何评价两年前被业界称之为一场“豪赌”时,王文京坚定地认为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和成效性。“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何经华先生带领公司的团队实现了从财务软件到ERP软件的转型,用友从2002年起在中国ERP市场的份额超过国际厂商,排列第一;何经华先生在销售、服务、公司组织与管理、工作文化等方面给用友公司带来了国际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风格,促进了用友公司的国际化发展和管理进步。” 既然管理效果和经营业绩如此之好,为什么在3年不到,王文京和何经华的黄金组合就会拆散呢?而在2年前,何经华曾意气风发地对记者称,希望把用友塑造成世界级软件企业,并希望用友是他职业身涯中最后一个娘家。 “个人身体原因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职业经理人在哪儿都一样累。何经华既然是一个标准的职业经理人,就根本不可能说出这样一个离职原因来。”用友一位高层向本报记者透露。 外界分析,业绩未达预期是何经华离任的主要原因。用友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但每股收益为0.45元,仅比去年同期增加1分钱,业绩增长不理想。来自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公司主营业务经营状况不尽理想,主要表现为费用居高不下,营业利润率大幅下降为7%,低于去年同期3个百分点。公司的利润结构仍然以补贴收入和营业利润两者为主。这意味着,如果刨掉软件企业享有的补贴收入,用友前三季度的业绩将会下滑。而这种业绩是王文京所不能容忍的。 “我在软件行业搞了20多年,如果有人认为我的能力和水平有问题,这是我绝对不能同意的。两年半时间里,我把用友的业绩翻了一番,用友成功转型为中国第一大ERP厂商,这都是很了不起的业绩。所以我从来不担心有业绩上的压力。”何经华激动地对本报记者说。业绩不佳是软件业特别是ERP软件近两年的整体情况,何经华能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取得今天的业绩,难怪他绝不认同这一说法。 猜想二:Siebel的吸引力极大 “何经华很早之前就有出走用友的想法,但一直担心在用友的时间太短。今年5月,Siebel找到了他,谈了这个公司的亚洲战略,经过几个月交流沟通,才正式谈定这件事情。”前文那位了解内情的高层说。 对于这一点,何经华并没有表示异议,他向本报记者透露:“我去是一种机缘。Siebel今年新上任的全球CEO是在IBM做了20多年的二把手,为公司重新做了发展战略。10月份,他就对华尔街投资宣布,亚洲将是公司发展的重点,而在亚太地区将有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据了解,这位CEO对中国市场格外看重。 作为全球最大的CRM厂商,Siebel在中国的业务可谓几进几出,一直进展不算顺利。到目前为止,中国还仍只是一个“办事处”,而没有正式的公司。 “过不了多久,我们要把大中华区的总部从新加坡移到北京,加大中国的研发和投资力度。确立中国和印度两个业务重点,积极推行本地化。”在离任用友的第二天,尽管在12月才能出任Siebel亚太区及大中华区总裁,何经华似乎迫不及待,恢复了职业经理人的本色。 Siebel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从何经华的经历来看,在跨国公司工作是他最适合的环境。他原想到退休前为中国软件产业做点贡献,尝试与用友这样的本土企业融合,其难度是他自己没有料到的。再从工作区域来讲,他熟悉整个亚太市场,反倒对中国本地的市场熟悉不够充分。这两年半时间在用友弥补了他这方面的劣势。所以接手Siebel亚太区及大中华区总裁,他现在正是时机。再有一点,Siebel此次大举进入中国,将会把办事处正式改为中国公司,可以说是一份新的事业,一个正在上升的市场,何经华会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而且这份工作更适合他的“职业经理人”心态。 “这个决定是思考过的,”何经华表情并不轻松,“我年纪比较大,快50岁了,实在精力有限,岁数也大了,头发也少了,用友的工作比较辛苦,常常出差,一年内,有75%的时间都在飞,常常回家换件衣服后又要走,飞得很辛苦,真的很想休息一下,没有其他原因。” 猜想三:王、何矛盾已久 然而无论如何,软件厂商发展速度放缓,用友业绩未达预期,毕竟是何经华离任的最直接的导火索,也可以称之为一个最表象的原因,而最根本的却是两者的经营战略、文化管理方面的隔阂。前文那位用友高管向本报记者透露,从以往多例国内软件厂商聘请海外职业经理人中途而废的经验来看,海外职业经理人与原企业在战略和文化上的难以调合是一个共性,这一次何经华离任也并不例外。 “何经华以前都是在美资背景软件公司工作,做职业经理人,管理、文化环境与用友肯定有较大的不同。海外职业经理人讲究的是在公司的经营战略共识下,在规范的授权下,做好管理和市场工作。但用友的环境与何经华所想象的距离较大,这是何经华失落的地方!”一位经常接触何经华的用友高层说。 关于王文京与何经华不和的消息早有传出,特别是在软件业的同行中。今年上半年,在和记者的一次聊天中,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总向记者发问说:“用友的何经华和王文京最近矛盾越来越大,你们关注这个事情吗?” 这位人士当时就透露说,曾经很受推崇的“何王配”之间已经出现了较大的矛盾,矛盾来源于两人对用友国际化的不同看法。何经华认为应该先做好本土化,然后再加强国际化,而王文京则认为目前就应该大力推进国际化,希望见出成效。两人的观点针锋相对,不好调和。 去年年末,王文京宣布用友“从今年开始将全面启动针对国际市场的软件业务”。在此后的许许多多场合,何经华也都在大谈国际化。事实上,何经华并不反对国际化,只是他对中国软件公司的国际化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他提出了 “国内国际化”、“国际国际化”等令人费解的奇怪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概念正好体现了他在用友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所做的调和,可谓用心良苦。 何经华曾经说:“用友的国际化首先是‘国内国际化’,即适应中国公司国际化的需求。比如对海尔、波司登,用友软件要首先适应这些公司在波兰、土耳其、美国分公司的需要。”从另一角度来说理解何经华的“国内国际化”,其实是本土化的一种延续。 另外,何经华将“多币种,多语言、多组织,国际会计师系统,国际化标准的准则等等都在里面”作为对“国际化的产品”的定义。而他也很清楚,目前国内能达到这种水准的软件产品还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在何经华看来,国内软件目前要完全国际化还为时尚早。 虽然王文京表示,在何经华离职之后,用友将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但是,对于用友的国际化,目前市场上也颇有微词,很难说用友目前的国际化就是一次成功的战略选择。 而不管何经华是因为何种原因离职,对于国内的民营企业来说,能否留住职业经理人的问题再一次被尖锐地提出来。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厂商、明基逐鹿软件(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宜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论说:“不管何经华是否是因为国际化的问题而离开用友,从深层次来说这还是涉及到企业文化的问题。如果这个企业文化是开放的,是多元化的,就不会发生由于一些不同观点的争论而导致高层突然离职的事。” 洪宜幸向记者表示,国内民营企业存在的一个通病,就是企业文化过于封闭,很难接受外面的人进来,或者是暂时让外面的人进来了,但是都呆不长,形成职业经理人的“短命”现象。 猜想四:阶段性的人物价值 一切都显得正常又不正常。正常的是何经华离开用友是迟早的事情,这一点从他空降那一天就已经注定,特别是近一年多,这种风声更多。不正常的是,他的离开过于突然,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没有做好准备的时间。从时间来看,现在已经到了年底,如果何经华可以再缓冲一个月,不仅内部可以顺利交接,而且还正好可以利用年度战略调整的时机,减小这件事情的影响。 这个没有任何过渡的决定,既不是王文京一贯稳重著称的做法,也不符合何经华职业经理人的表现。所以熟悉用友的人,都怀疑一定是某件突发事件捅破了“窗户纸”。 “我仍然把用友当成是我的娘家,两年多来,我认识了这么一帮好兄弟,工作是一段一段的,但友谊是永远的!”11月3日,自称一身轻松的何经华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感伤且无奈地说。友谊分为两种,一种私交的友谊,一种是关系网中的友谊。何华经在用友经营两年半,相信大半留下的都是“关系网中的友谊”。 何经华的辛苦之说也一定是真实的,不仅仅是身体的的疲于奔命,两年半当中的精神疲惫才是主要原因。作为一个“外来户”,何经华混迹于由用友创业元老们组成的高层团队中,表面上看来好像是仅次于王文京的二号权力人物,但他必须小心谨慎地做到“对上要让王文京满意、对下要让其他高层服气”。 用友上市后的发展目标与节奏,可能一些创业元老并不适合或者跟不上脚步,但在原有的高层团队中,王文京很难进行改革。何经华在任两年半期间,用友集团从战略上搭建了四大板块,人事也做了很好的安排。这些改革不是何经华所能决定的,但也不是王文京一人所能实现的。其实何经华作为职业经理人,其阶段性价值,应该更在于用友的这场彻底革命。 猜想五:王文京的难题 何经华的突然离去,给王文京留下一道难题。由于时间的仓促,王文京亲自出任总裁,而且并没有时间思考如何做这个总裁。“坦白地讲,何经华的离职很突然,打乱了公司的很多事情,而且王文京担任总裁之后,短短的时间内还没来得及梳理新思路呢。”据用友内部人透露,王文京由于没有考虑到何经华的突然离职,而已经定于本月中旬进行出国考查,为期十天左右。所以,王文京就要在短短的十天时间内,找到做总裁的感觉,并安顿好工作,然后就要出访。回来就要马不停蹄地制定新年度战略规划。 离开何经华的用友国际化之路应该如何走?这是用友高管们所需要重新考虑的战略。因为在用友,国际化之路打下了一些“何经华烙印”。两年前,何经华空降用友有两个目的—— 一是使用友从财务软件商转为ERP厂商;二是推进用友国际化进程,把用友打造成一个国际化软件公司。两年来,在何经华的协助下,王文京对用友进行了大手笔的公司架构改造,集团形成了以用友股份、用友政务、用友工程和用友金融为主的业务架构。其中以用友工程的国际化扩张较快,承接了JTB、CAST等多个海外工程,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现在,离开了何经华的用友国际化路在何方呢? “我将继续带领用友团队,在何总已经建立的工作基础之上积极地推进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高公司的国际化竞争力。”在发布会上,王文京也表示将继续用友的国际化。 “失去了何经华的用友并一定是坏事情!”北京证券研发中心资深分析师张九辉先生分析,何经华的离任,给高速扩张的用友提了个醒,可以有机会反省两年半时间的发展之路,反思自己的定位。事实上,不仅是用友软件,其他软件厂商这几年的业绩表现也并不令人特别满意,在二级市场上,即使绝大多数软件股的股价缩水了一大半,投资者认为他们的估值还是过高。 “与国内其他软件企业比较,用友还是比较稳健的,但竞争力实际上处于同质化,缺乏自己的核心能力产品,这是用友国际化最大的硬伤。虽然公司称从财务软件转型为ERP厂商,但其利润来源到现在还是主要依靠财务软件。用友工程、用友政务等子公司的产品缺少竞争力,虽然架子搭起来了,规模扩大了,但实际上赢利能力变小了,这是用友现在最大的问题所在,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一旦国家政策补贴取消,对于这些软件公司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张九辉说,“另外,从公司人才和管理来看,用友要成为世界级软件公司还有一段路要走。因为用友从财务软件公司发展转型过来,以前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ERP厂商的要求,如果说一两个CEO能够高薪空降的话,那么大批懂市场、懂技术的国际化一线人才却是要靠长期的经营中自我积累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