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人力资源 > 正文
 

大学生今年就业冷中有暖 中小企业成为就业大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17:28 北京晚报

  比起前两年大学生“毕业就下岗”的情况,2006届毕业生的情况似乎还算不上是“就业寒冬”。随着春节的提前,很多企业早早便做好了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从上周末“北京地区人力资源招聘会暨应届毕业生职业发展大会”的情况来看,200余家招聘单位给应届大学生们提供了上千个职位选择。虽然大学生们的“精英情结”依然浓厚,但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应届毕业生已经学着给自己换个定位,开始在一些有潜力的私营中小企业中寻找自己的职场位置。

  中小企业“海选”应届生

  在招聘会现场,一些学生已经开始主动“降低”自己的身价,选择一些中小公司作为自己事业的起点。一位参加招聘会的应届毕业生告诉笔者,之所以选择小公司,首先是因为专业很对口。其次,如果公司具有发展潜力,自己的行业还是有前途的。去小公司主要要看它的工作环境和前景,像工资这样的短期利益可以先暂时不考虑。

  据了解,从1990年到2003年,中国平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745万人,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市场对劳动力“质”的需求已经超过了“量”。智联招聘网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也表明,有半数应届本科生认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薪愿”甚至不超过2000元。因此,学生主动“降格”的现象也不难理解。

  面对海量的大学毕业生,企业的选择相对从容,他们看中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是实际的技能。一家IT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告诉笔者:“专业技能是对员工最基本的素质要求,IT行业招人时更是注重应聘者的技术能力。应聘者如果是同等能力,也许会优先录取研究生。但是,进入公司后学历高低就不是主要的衡量标准了,企业会更看重实际操作技术,谁能做出来,谁就是有本事,谁就拿高工资。”

  人力资源专家汪大正表示,从1990年到2003年,中国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增加3596万人,占同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46.5%。目前,大企业容量有限,个体和私营企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部分。虽然政府也在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但显然大学生一心奔着大公司是行不通的。学生在基层可以得到发展的机会,而且并不是要等所有的条件都满足,才能发挥个人价值。

  大学生就业心态依然浮躁

  虽然就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一些大学生却并不满足现状。一位参加招聘会的大学生告诉笔者,他是今年刚刚毕业的大专学生,目前已经找到一份月薪2600元的工作,这次来招聘会的目的是想找到工资更高的职位。目前,大学生初次就业的稳定性与过去相比大幅下滑,一般企业初次招聘大学毕业生流失率超过40%。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利来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招聘代表也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因为,企业不再甘于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学校”。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企业对人才培养和招聘策略的调整,减少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形成恶性循环。

  北京东方时尚驾校副校长阎文辉告诉笔者,企业宁可要一个对企业足够忠诚、哪怕能力差一点的员工,也不愿意要一个能力非凡但却朝三暮四的员工。有归属感的员工,他的忠诚最终会让他达到理想的目标,从而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那种既有能力又对企业忠诚的人,才是每个企业需要的理想人才。这是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候需要特别考虑的事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宝娣老师告诉笔者,目前个人在拥有更加自由就业选择的同时,就业风险也在增加,名牌大学、高学历不再代表一份稳固的好工作。大学生应该降低首次就业的期望值,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不要盲目“待价而沽”,挑三拣四错过就业机会。毕业生要客观看待就业形势,初次就业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认识社会、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发展打好基础。工作前五年,只要有地方工作,就是对自己的磨练。

  多种渠道促成学生就业

  2006年,预计全国将有350万高校生和400万“三校生”毕业,较之2004年的280万和2005年的338万,毕业生人数有增无减,就业压力继续加大。赶场参加招聘会,也不是大学生的救命稻草,学生往往是“凑了热闹,凉了头脑,误了前程”。盲目的心态造成了求职成功率仅在10%左右。

  针对这种情况,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表示,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减少或停止招生;其次,要通过建立一批大学生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次,要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走进大学课堂,建立社会评价大学生质量的评估体系。

  东方慧博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经理胡爽雨告诉笔者,慧博派遣服务的大量客户有着很大的大学生招聘需求,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包括健康体检中心体检顾问、软硬件开发工程师、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机械工程师、产品营销人员、

物业管理等职位。大学生应该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利用劳务派遣、定向培养等方式尽早实现就业。同时,还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实习机会,让学生自三年级起利用寒暑假时间定向到企业实习,与企业提前磨合试用。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而且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毕业后迅速就业。

  与此同时,人事部成立了中国首批大学生见习就业基地。新成立的“新建筑”中国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专门针对建筑市场人才需求紧缺的情况而设立,协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做到“理性择业,理想就业”,并为毕业生提供包括人事档案户籍管理、建筑业职业资格培训、建筑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以及各种岗位证书、职称评审等人才服务支持。

  可以看出,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更加关注人才的质量。有些企业,尤其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不是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现代企业的用人特点。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个人综合素质比学历更重要。

    郝青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