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人力资源 > 2005年度中国薪酬面面观 > 正文
 

2005年度中国薪酬面面观-行业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16:07 新浪财经

  老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尽管这些话在现在看来需要进行一些推敲,但是。能够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经历了一年的风风雨雨,每个行业中从业者的薪酬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对2005年度各个行业薪酬信息的深入分析,我们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个行业的薪酬情况:水平和增幅。行业的薪酬水平是评价薪酬问题最直接的因素,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对于一个理性的从业者而言,不仅仅要关注自身的薪酬水平,更应该关心它的变化,这些是评价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1.蓝筹股

  尽管在经历着利好消息促进的同时,也有不少利空方面的考验,但是金融、高科技、房地产、汽车和能源

化工仍然成为今年薪酬大盘中的“蓝筹股”。

2005年度中国薪酬面面观-行业篇

不同行业薪酬状况对比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上面的图表是这五个行业的薪酬曲线。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到在这几个行业中总监级(职位等级15)以上员工的薪酬水平,大多都超过了20万元。这一数字普遍超过市场平均水平40%以上,相对于一些水平较低的行业,甚至到达了两倍以上。

  在这些行业中,其中金融行业又显得格外突出,高级总监(职位等级19)在金融领域中,薪酬可以超过50万元,成为高“薪”行业中的领先者。

  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薪酬曲线的上升速度,尽管随着职位责任的增加(职位等级上升),薪酬水平都有所上升,但是这个变化的速度却有所不同。在这五个行业中,这一变化速度较市场的平均水平高出不少,高级员工(19级)和初级员工(3级)的薪酬差距相对较大,基本都可以超过10倍。

  从这一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行业中,“承担责任”是获得薪酬增长的一个最好方式。也正是由于这种鼓励承担责任的薪酬支付方式,使得从业者之间的竞争变得相当激励,从业者良好的知识结构成为他们在竞争中立足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下面是在这些行业中人员学历和从业经验的分布状况。

2005年度中国薪酬面面观-行业篇

行业中人员学历和从业经验的分布状况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5年度中国薪酬面面观-行业篇

行业中人员学历和从业经验的分布状况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超过70%的从业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半数以上的从业者拥有5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从此,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从业经验是这些行业中从业人员的薪酬保持较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2.潜力股

  经过一年的考验,在整个薪酬市场小幅上涨的同时,也有一些行业以其卓越的表现,在市场中起到领涨的作用,行业中的薪酬增长率远远超过市场的平均水平。快速消费品、医药和销售代理就是这样的“潜力股”。

2005年度中国薪酬面面观-行业篇

消费品行业薪酬增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5年度中国薪酬面面观-行业篇

医药行业薪酬增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上面两张图表分别表现出消费品和医药两个行业最近三年的薪酬状况,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两个行业的薪酬增长速度在明显加快。就快速消费品行业看,高层员工(19级)的薪酬增长率从17.6%(2003到2004年度增长率)增加到26.9%(2004到2005年度增长率);医药行业的变化更为明显,2005年度的薪酬增长率已经接近40%。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市场条件也在不断的优化。但是同时,竞争也就愈发激励。消费品、医药等行业中,市场竞争最为激烈,为了能够避免价格战带来的“双输”,企业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如何形成自身竞争优势的理性途径。如何更好的制定销售策略,形成品牌优势;如何合理的将产品进行市场化,形成产品优势……这些都成为企业进行竞争的有力武器。在这种情况下,人才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高层员工薪酬的不断增长也就不言自明了。在调研过程中,行业内众多的声音共同表示,将会采用更为积极的政策实现企业的人才策略,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些行业中,优秀人才的“钱”途将充满光明。

  3.推荐股

  推荐五:代理销售行业

  推荐理由:

  多集中于上海、广州、深圳等传统贸易地,薪酬给付存在竞争优势

  销售一直是价值链中最直接创造价值的环节。如何能够更为充分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资源进行有效的销售,是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效率的最好方式。随着这种理念的形成,代理销售行业渐渐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市场意识较为先进的城市中应运而生。作为新生行业,大多数从业公司采取较为积极的激励策略和薪酬策略,使得业绩优秀的员工可以获得很高水平的薪酬。对于有着较强销售能力的从业者而言,代理销售行业值得关注。

  市场空间大,投入较少,利润大

  作为新兴行业,代理销售行业适用的领域相当广泛,金融、房地产、汽车、消费品等各行业都可以采用类似的营销模式。同时,和IT等高投入行业相比,代理销售行业的投入要小得多,因此,行业的预期利润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的薪酬水平也是企业可以所接受的。一方面,企业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秀的人才,从业者的薪酬值得期待。

  推荐四:房地产行业

  推荐理由:

  一类城市饱和引发二类城市房产市场迅速发展

  虽然收到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在一类城市中发展收到了严重限制,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为二类城市的地产开发带来了无限活力。在重庆等二类城市中,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逆市上扬,众多实力雄厚的地产开发商已经将二类城市中的竞争看作战略重点。由此不难判断在这些城市中,房地产行业将会成为新的热点。

  受众对设计、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导致相应岗位薪酬上涨

  宏观政策的限制使得依靠资源的优势成为行业的领先者越来越难,只有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依靠出众的设计和良好的施工,打造精品楼盘才能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从事这些领域工作的员工在房地产行业企业中将变得更为重要。

  推荐三:高科技行业

  推荐理由:

  以电信、网络游戏、SP行业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领域发展迅速

  尽管网络游戏和SP服务是位于IT产业链的最下游。但是正是由于它们的兴起,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量的信息传递不仅为代理商带来大笔利润,也为硬件厂商、电信服务商等相关行业提供了市场空间,信息通信重新成为热点行业。

  互联网行业通过创新产品、服务组合迎来新的利润上升空间,

  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这个行业一度陷入消沉,但是,随着互联网盈利模式的形成,SP、游戏等行业的兴起,互联网在重生后又一次得到了迅速发展的机会。

  推荐二:金融行业:

  推荐理由:

  外资准入,资源重组

  让我们将目光转回到开篇时候的“事件四”,在外资准入以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我国。尽管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目前已经度过登陆国内初期的投石问路阶段。以银行业为例,外资银行数量在2002年出现下降以后,2003-2004年出现恢复性上升。截至2004年10月,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代表处223家,营业性机构223家,数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与之相对应,外资银行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份额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04年10月,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约比入世当年增长12倍。更为重要的是,外资银行盈利能力也大幅提高。2003年在华外资银行实现盈利2.3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0%。此外,一向专注于中小银行的西方金融巨头突然有了新的胃口:美国银行入股建设银行,并有意继续增持股份;苏格兰皇家银行与淡马锡则紧随其后,收购中国银行股权;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正与农业银行组建合资公司进行谈判;美国运通、高盛、安联集团也传出即将与工商银行达成逾30亿美元的收购消息。

  中国金融面临着资源重组的现状,一方面,资源的重组表现在市场、资金等方面,而另一方面,资源重组表现在人员流动中,特别是针对掌握渠道资源的核心人才。外资金融行业真正的“进入”还没有开始,但是,一场针对人才争夺的较量已经“山雨预来”了。

  银行、保险行业的迅速发展

  尽管大盘一路下挫,但是金融行业的薪酬水平仍然在各个行业的“薪酬排行榜”中处于领先位置,不能不说和银行、保险两个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保险行业为例,2005年度国内保险市场增幅明显,行业04/05年度平均增幅在16%左右;保险市场大势的较好发展,直接导致业务人员的变动性薪酬比例增加。

  推荐一:能源及环保行业:

  推荐理由:

  能源问题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随着汽车在中国的普及,国人对于“能源危机”的意识愈发增强。油价的一次次上涨的同时,引发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对能源的关注,更是对于环境的关心。在“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下,能源和环保已经成为一项重点工程,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使得“关心环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已经和市场准入、处罚等经济手段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环境下,能源及环保行业不再是简单的公益产业,不少企业获得了高额利润。

  原有国企体制下能源企业加大参与市场竞争力度

  为了能够更好的巩固自身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位置,不少原来国有能源企业纷纷通过改革、上市等方式加大与市场的合作。增加薪酬的竞争性和激励性,吸引、保留最优秀的人才,成为这些企业的人才管理理念。

  在国家和企业双重关注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能源及环保行业将成为最能吸引优秀人才的行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