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不再只往东南飞 珠三角与长三角人才争夺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 10:47 南方都市报 | |||||||||
“迟早我都是要回浙江的,这个地方(指广州)没法呆。”几年前来广州投资的江西人汪旺言语有些过激。 几个月前的一个大白天,身高一米八几的汪旺,在广州的公交车上被人抢走了一部手机,也许从那时起,汪就下定了离开的决心。
在人才自由流动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细小的事件,都可能引发人才的流失。在长三角迅速崛起和珠三角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广东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现在,摆在广东人面前的是两条路:筑巢引凤和自己培养人才。 高级技工工资比博士高 11月初,东莞市举办了一场工程师人才大型专场招聘会,在珠三角投资设厂的TCL、索尼、方正等知名企业纷纷进驻招聘,由于人才紧缺,不少公司放宽了招聘条件,但结果仍然不够理想。 近年来,“技工荒”,尤其是中高级技工的短缺已经成广东经济发展的“软肋”。材料显示,“十五”期末,广东省中级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80万,其中高级技能人才短缺100万以上。 最近两年来,深圳市数次向社会公布“劳动力市场指导价”,其中,高级钳工的平均月薪多次超过了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深圳还明确提出“让高级技工比博士工资更高”的口号。在广州、深圳的大型招聘会上,更有企业以10万年薪招聘高级技工,但也常常毫无收获。 2004年,广东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对外公布,与北京、上海、浙江等10省市相比,广东省人才队伍形势堪忧,专业技术人才密度低,仅排第9位,特别是高级、中级职称人才比例不高,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4.51%和31.7%,在10省市中居第10位和第9位。 分析人士认为,产生“技工荒”的根本原因是,广东劳动力总体素质并不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因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对人才结构产生了新的要求。 另有资料显示,广东省科技人才同样稀缺。到2003年底,建立省级工程中心的企业只占全省大中型企业的10%,而且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更突出的问题是,广东省的国家和省属科研机构集成性研究力量不强,高校虽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缺乏组织与协调,研究的内容比较分散,力量难以整合。 广东省虽是一个人才会聚之地,但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人才仍然严重不足,据统计,每万人中拥有科技人员数仅31人,不到北京的1/5、上海的1/3。 长三角企业东莞“猎”贤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是“孔雀东南飞”的主要地方,但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珠三角与长三角的人才争夺战已经上演,而且愈演愈烈。 11月份,在东莞市举办的工程师人才大型专场招聘会上,多家长三角企业也前来东莞招聘工程师,苏州均豪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打出“现场录用”的口号,江苏新瑞机械有限公司在每个招聘的岗位后都标注了年薪,最高年薪为8万元。 苏州均豪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负责现场招聘的工作人员称,他们之所以飞到东莞招聘,是因为东莞的模具、注塑类人才具有资源优势,契合公司的实际需要。 长三角企业为争抢人才,所开出的薪资一般高于珠三角企业,如东莞企业招聘工程师的最低月薪约为3000元,而长三角部分企业工程师的平均工资在5000元以上。长三角企业招聘的其他工作人员薪资虽与珠三角差异不大,但在福利待遇方面一般优于珠三角企业。 近年来,每逢春节后,江浙地区的企业纷纷飞到珠三角“挖人”的现象十分普遍。广州锐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希宏称,在过去20年里,这种外地企业前往广东进行大规模招聘的现象“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长三角企业也因管理理念、企业制度更加与国际接轨,而且用工制度比珠三角地区更为规范,所以吸引了很多人才自愿前往。 “最近这一年多来,我们接到的来自长三角企业的订单数量上升得非常快。”广州“南方猎头”总经理董昕说,“我们还有不少重要的潜在客户,都已经向我们打过招呼,要我们留意上海、苏州那边是否有合适的机会。” 大学生移情上海滩 从大学毕业生的流向来看,也会发现,广东过去的“一枝独秀”的格局已经发生改变。 “从2002年开始,前往长三角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数量,第一次超过了多年来一直一枝独秀的珠三角地区。”湖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叶汉林说。 据称,自1999年以来,该校前往长三角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一直都呈“跳跃式的急速增长”。该校赴外省就业的毕业生里,选择长三角的毕业生,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已经超过40%的比例,而前往珠三角就业的目前仅有20%左右。 “南方人才网”连续几年对西安地区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已经成为当地大学生心目中的首选工作地点,其次是北京、深圳,而多年一直位居前列的广州,居然已经位列青岛、大连、宁波和杭州等城市之后。 人才争夺战已然打响。早在2003年8月,上海市启动“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截至去年上半年,已集聚2800名海外留学人才到沪工作和创业,年龄均在26岁至40岁之间。2004年10月,浙江省启动“万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首批推出11248个岗位。用人单位提供住房、安家费、科研经费等优越的条件,年薪5万元以上的占整个需求岗位的85%,其中年薪在5万-10万元的7602人,,有一些岗位年薪达50万-100万元。 2004年,广东省也在国内首次提出,把广东建成“最适宜各类优秀人才创业、工作、生活的集聚中心”,实施“万名留学人员带项目来粤创业服务计划”。 广东省各地也为招揽贤才铺设“绿色通道”。自2001年起深圳施行引才“六取消”政策——取消人事计划单列制度、下达人才引进指标制度、人才引进考试制度、引进人才的地区限制、先男后女的人才引进规定以及人才入户前的统一培训。 东莞则推行人才特聘工作证制度,成立专家顾问团,特聘人员享受常住户口人员多方面的同等待遇。此外,深圳和东莞都设有专门的“引智机构”,为高级人才提供安居乐业的细致服务。 大学毛入学率较低 广东省长黄华华在与科技部领导尚勇一次对话中说,广东人才不足,要靠引进,广纳海内外英才,但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培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但是2004年,广东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对外公布,广东省的人才培养能力与上海等10省市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如大学毛入学率较低,2002年为17.5%,略高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但远远落后于江苏、浙江等省。现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共381.8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77%。 近年来,广东高校连年扩招。2005年广东省本专科扩招人数超过3.3万人,招生总数近30万人,其中省属高校的本科招生为13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比例增长12.6%以上。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广东省高等教育还存在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如中山大学的学科结构就不尽合理,缺少应用性学科,不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山大学将调整学科设置,在广州大学城设立工学院,引进人才,加强应用科学的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开发。 不均衡的职业教育 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广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偏低。1995-2003年的8年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这不仅制约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均衡,珠江三角洲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8%,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全省总数的73%,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2%,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仅占全省总数的27%,每万人口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珠三角是268人,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仅有39人。 因此,广东省计划通过合并,使目前千所职业技术学校调整为800所,结束“小作坊”式的办学规模,校均规模达到1500人左右。近期的目标是,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保持大体相当,即全省每一个初中毕业生都能享有继续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在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级技工教育方面,近年,全省计划建设职业技术学院45所,使在校生达到28万人,同时建设高级技工学校20所,在校生10万人。 据了解,早从2003年下半年起,广东省职业教育实行彻底的市场化运作,职业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招生规模,同时允许招收户籍关系不在广东的外来青年,开发外来工的职业教育市场,面向企业开展岗前、转岗和在岗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 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职业教育的发展、高校扩招都需要财政的大量投入,但据广东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2004年对外公布的资料显示,广东省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在10省市中排第9位。 数字还显示,2003年,广东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省生产总值比例为2.74%,低于全国3.4%的水平,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收入占全省教育经费总收入的56.74%。2004年,广东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省生产总值比例略有下降,为2.56%,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收入占全省教育经费总收入的55.85%。 如果从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中扣去超过半数的珠三角地区的投入,那么,广东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显得不足。 据了解,珠三角地区的义务教育学生数只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但每年教育经费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而其他地区的学生数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教育经费却不到全省的一半。2005年1月6日,广东省教育厅授予24个镇为“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而这24个镇全部位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 免费义务教育之光 因为教育投入不足,高中教育已经成为广东省教育发展的瓶颈。2004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不到52%。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加快基础教育的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秋季入学开始,在连平、清新等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村开展免费义务教育试点,免除16县所有农村(不含县城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杂费。 试点期间,每位小学生的免费标准是每学年为288元,初中每生每学年免交杂费408元。免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由省财政按照上述免费标准进行补助。据测算,受惠学生共有133万名,免费金额达4.4亿元。该政策将于2006年秋季起逐步推广,2008年秋季起,在全省农村全面实施。之前,广东省教育厅还下发《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该《纲要》指出,未来15年将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逐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按照先困难家庭、后普通家庭,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欠发达地区、后经济发达地区的原则,逐步推进免费义务教育”。这意味着,将来城市学生同样可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为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广东省可谓不惜重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