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自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13:57 《团队》杂志 | ||||||||
文 杨艾祥 我从来不相信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但是当看到联想集团2004年12月8日以总值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IBM的PC部门,而成为联想炫耀为走向国际化新闻的时候,我再也无法乐观起来。
纵观联想20年的发展,其管理水平难以承受收购之重。有老员工就说,联想把管市场的俞兵弄去搞集成,结果联想集成系统公司成了联想PC的市场风格,几年之后,集成系统公司只能卖掉。 不知是不是因为杨元庆是从PC成长起来的原因,PC部门老员工常在联想别的部门得到重用。出于感情的原因和了解的深度做出这样的决策,本无可厚非。致命的是,这些人也许在PC部门是精英,但对于新的业务,他们可能就是外行。外行管内行,自然有它的不足。 这几年,联想一直在进行自己企业文化的建设。文化的基础是人,可惜联想对人才缺乏完善的考评体系。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联想在2004年的战略性裁员。员工从来就不是用来裁的,但是联想却把战略失误的板子打在了员工身上。 国内外的IT企业应该感谢联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失误,不然他们无法得到那些从联想解脱的优秀人才。 自己的稀饭都还没有吹冷,却想着去吹别人的油汤。PC业务,IBM都放弃了,联想能做出名堂吗? “我们的员工现在还都处于震惊状态,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收购活动结束一天之后,IBM在纽约的工会代表李.康拉德如此说。 要让这些在国际知名公司享受了优秀的文化和管理的IBMPC部门的1900名员工,突然到一个名气不如从前公司工作,所带来的心灵震撼,谁都理解。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联想管理上的失误。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联想缺乏对员工的事前心理安抚。 此后,虽然有IBM高层向即将转投联想旗下的员工保证,他们的职位是安全的,薪水及福利待遇大致会跟IBM保持同样水准。但面对PC业的疲软以及两个企业资源的整合,谁不会担心迫在眉睫的大裁员呢? 如果裁员,那还只是小部分人的难题。但是,如果这个合作失败了,这就是涉及到更多人的事了。 的确,翻看23年全球PC产业并购史,几乎没有成功的典范。更关键的是,这次的并购方是在管理上有致命缺陷的公司。 联想“蛇吞象”无疑是一种自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