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石:百年矿城的绿色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3日 07:03  《中外管理》

 

  文 / 本刊记者 李 靖 摄 影 / 刘 奔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可能人们难以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美景,正是我国传统矿冶基地湖北省黄石市。

  黄石是个少有的,既长于传统原材料工业,自然条件又风景如画的城市。甚至,黄石的市中心,就是一个有8.4平方公里大的湖泊,整个城市环湖又依长江而建。

  作为原材料工业基地,黄石有3000年的铜冶炼史。曾经,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被传说得“含金藏铜”。这也是中国的“钢铁摇篮”,是近代洋务运动的重要工业基地,有亚洲最早最大的现代铁矿……

  同时黄石港又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物流的发达,使这个资源型城市得天独厚地因矿而生、因矿而兴、因矿而备受重视——在中国多数地级市才成立十几年时,走在黄石街头,会发现黄石人已经开始为建市60周年庆祝了!而且据介绍,一直到上个世纪末,黄石人仍然为经济发展一直是湖北的“黄老二”而骄傲。

  但是,黄石也和中国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资源集约化开发和产业转型的难题。毕竟,谁也不可能永远“靠山吃山”。由此,黄石人正走上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开发旅游业等等绿色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甚至,黄石人把工业遗产也开发成了景点:站在因开采半个世纪铁矿而形成的长1800米、深444米的“亚洲第一天坑”面前,没有人会怀疑这里的工业文明能结出绿色旅游的硕果。

  那么,黄石的绿色转型到底在如何布局?为企业投资黄石提供了哪些机会?《中外管理》为此专访黄石市政府杨晓波市长,为读者一一道来。

  因矿而兴,因交通而有活力

  《中外管理》:作为紧邻武汉,又依长江而建的城市,黄石会吸引不少企业家前来考察,您一般会怎样向他们介绍黄石的基本情况?

  杨晓波:黄石是一个因矿设厂、因厂设市、工业底蕴深厚的城市,在共和国工业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黄石有四张城市名片——钢铁摇篮、青铜故里、水泥故乡、服装新城。前三张是与黄石的工业历史高度一致的,在中国矿冶历史上占着重要角色。

  从区位交通角度看,黄石的优势非常突出:是长江的十大良港之一,是湖北省最早的开放口岸,而且是国家一类口岸——直接设有海关,商检、边检一类服务极其便捷,企业能从黄石直接办手续出海,这是一般城市没有的。黄石港可以常年停5000吨的货船,一万吨货船来黄石装卸也没有问题。

  我想着重说的是,黄石的区位优势不仅仅是水路,还有铁路:武九、京九铁路都从黄石穿过;黄石和武汉之间的城际铁路明年修好,26分钟可直达!未来城际铁路还要通到昌九城市群,区位优势会更加明显。

  风景如画的重工业城市

  《中外管理》:黄石虽然是个从百年前就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原材料工业基地,但是从城市风貌上看,全然不像一个工业城市,自然环境给人的印象倒是非常深刻。

  杨晓波:我们的目标是,既要有工业的活力,也要有百姓的舒适生活。黄石的市中心有一个8.4平方公里的磁湖,可能比杭州西湖还大一点儿,一个城市的中央有这么大的湖,这是非常难得的景象。

  我们还有一个大冶湖,有57平方公里。此外黄石紧邻长江,有很好的自然环境。来黄石投资的新兴管业老总就愿意在黄石买房——房价4000多并不贵,环境很优美,每年达到二级良好天气的时间有300天,是空气质量非常好的工业城市。

  《中外管理》:在您看来,黄石在人文环境方面有什么特点?

  杨晓波:要从文化来看,黄石是一个移民城市,这与黄石是重工业基地的人才构成相关。移民的城市文化是包容的、宽厚的。我们也希望在这种文化下,外来的客商或者到黄石居住、工作的人,能够有第二故乡的感觉。

  几十万产业工人的人才底子

  《中外管理》:黄石的工业基础雄厚,对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杨晓波:意味着有大量的产业工人。长期的工业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几十万产业工人,这是其他地方很难比拟的优势。在黄石建工厂,不用从其他地方招人,本地就能解决,不需要候鸟式的工人。

  另外,黄石市区70万人口,就有两所理工类大学,一所高职学校,还有二十所左右的中专学校,人才底子很厚。

  而且,黄石有比较完整和配套的工业体系:有14个门类、5000多种产品的生产,这样投资者来了之后,找合作商、配套商,应该是很便利的。

  绿色转型带来大量机遇

  《中外管理》:您认为黄石下一步的快速发展,会基于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杨晓波:首先,2009年以来黄石得到了国家和省的重视,有了政策的支持——是武汉城市圈“1+8”城市圈里的副中心城市,以及两型社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有很多相应政策支持黄石发展。

  另外,我们现在有些资源已经进入枯竭期,城市正在转型过程中。转型就需要大量的产业,新产业也能把老产业盘活,这本身给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机遇。黄石市也在主导这个事情,国家对此也有很多扶持。

  现在还有一个重大的机遇,就是我们已经构筑好了企业发展的空间和平台——沿黄石70公里的长江岸线,把我们6个开发区连成一片,总共有300平方公里的土地规划已经做完,详规也基本做完了,水电气已经到位——应该讲投资设厂的物理平台已经搭好了。

  《中外管理》:物流业给黄石带来了很大的优势,那么对物流业本身,黄石有什么投资机会?

  杨晓波:我们正在阳新县打造一个新港。因为老港在黄石的城市里,距城市太近了不好,所以我们正打造一个更现代的、集铁路、公路和水路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对黄石来讲,物流优势是一定要大力发展的。

  投产当年就盈利的秘密

  《中外管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做产业转型,目前有比较成功的转型案例吗?

  杨晓波:比如:新兴管业公司。过去黄石产钢铁,而新兴管业把黄石的钢铁产业延伸,做成铸铁管,通过黄石的海关直接出海行销世界。这种转型带来的效益达到什么程度?新兴管业当年在黄石投入生产,也就七八个月的时间,当年就盈利,而且第二年盈利就翻番!

  还有,中铝收购了我们的一个厂,现在做铜板非常成功;中信泰富收购了新冶钢,现在已经把一个生产遇到困难的企业变成了行业的第五名!

  在黄石,这种机会很多,许多企业需要外来的合作,通过资本的注入、技术的注入、管理的注入让它们重新焕发青春。

  《中外管理》:投资当年就盈利,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杨晓波:我觉得黄石的区位交通优势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其他地方生产,物流费用会增加很多成本,黄石一方面守着铁矿,另一方面守着黄石港,通过黄石海关后,产品直接入江出海。

  同样道理,重大设备的制造在黄石也很便利。我听说北方的一些重工业企业,产品一造就是100多吨,没有水路就很难运输,又不能把产品拆开,运输环节很困难。黄石本地既有材料,又有工人,还有工业配套,再有运输的便利。

  《中外管理》:目前黄石的产业环境已经培育出了哪些本地企业?

  杨晓波:黄石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有丰富的土壤,目前有上市公司五家,有两家过百亿的企业。黄石的东贝机电集团,是在黄石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而且是国内惟一能够生产大规格压缩机的厂家。中信泰富收购改制后的新冶钢、铜冶炼领域的大冶有色集团、美尔雅服装公司、中国保健酒排名第一的劲酒,都是在黄石成长起来的。

  毗邻大武汉的机会

  《中外管理》:黄石紧邻武汉,武汉是中国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武广高铁开通,也给武汉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黄石来说,紧邻武汉会有怎样的发展机会?

  杨晓波:明年城际铁路开通后,从武汉到黄石只需要26分钟。而即使从武汉北部的汉口,到其南部武昌,也得花一小时。到黄石的方便程度可想而知。

  黄石是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黄石会接受武汉的“辐射”。比如:人才对我们的辐射,还有武汉产业对我们的转移。

  对于武汉来的游客,黄石的自然景观很有特色,像东方山是佛教名山,有名寺、名人,我们也正在全力打造未来的佛教旅游胜地。黄石西塞山也是旅游胜地,自然景观和古迹非常多。

  另外,我们在把黄石打造成工业旅游城市。比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就有开采中形成的“亚洲第一天坑”、“亚洲最大硬岩复垦林”等奇观,是国家4A级景区。

  甚至,从黄石的自然资源特点看,黄石整个城市都可以做一个景观打造,城市中心就有山有水,而且境内还有一个57平方公里的大冶湖等待开发,完全可以做水上运动、休闲项目,这对武汉的游客是有吸引力的。

  一平方公里10万人的消费空间

  《中外管理》:目前黄石的房价是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这一定程度反映着黄石当地的消费能力,对黄石本地消费市场的发展,您怎样判断?

  杨晓波:黄石的城市化程度很高,在湖北省仅次于武汉,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50%以上,在全国也是比较靠前的,所以黄石的消费是有潜力的。

  我们的人口密度很大,有些密集区一平方公里将近10万人,但是商业业态不够发达,我觉得这既是我们的劣势,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

  不引资,而要“选资”

  《中外管理》:我看黄石政府有一个提法叫“招商选资”,这有别于招商引资的提法,意味着什么不同?

  杨晓波:这是我们对中部地区过去招商引资政策重新思考后的一种扬弃,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选资”很重要,要“选”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等新兴产业,“选”对黄石转型有好处的产业。

  《中外管理》:会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吗?

  杨晓波:我们会对原材料产业的配套和接续替代产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对新兴企业、高科技产品我们会给予支持。

  上个月黄石经济开发区刚刚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这在湖北省并不多,有这个平台就不一样了。在土地供给方面,有税费的减免、优惠,当然同时也对我们引进企业有一些要求。

  《中外管理》:您曾强调舒适这个概念,在您任内希望未来的黄石建设成什么样子?。

  杨晓波:我希望黄石是个充满活力又舒适的地方,这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的。管理

  特约点评

  陈智

  (铜锣湾集团董事长、本栏特约顾问)

  黄石是武汉城市群里的一员,距武汉不近不远,地域宽广,且生态资源丰富。

  目前黄石的城市发展很成熟,但市区面积不大,有很大的拉伸空间,可以对应湖北省的大武汉战略,搞大黄石战略,进而把城市的框架拉开。

  黄石的房地产有得做,住宅、商业地产都可以大力发展。黄石甚至可以提出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把紧邻武汉的交通、生态优势发挥出来。管理

  责任编辑:化 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