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宝洁中国首次尝试电影中植入产品营销模式

  闻香识宝洁

  这家在营销创新方面屡有佳绩的跨国巨头首次“触电”经历的背后逻辑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程亚婷

  作为本年度电影暑期档的压轴之作,《非常完美》以一种夸张的喜剧形式讲述了一种古老的故事类型:战胜情敌,夺回已逝的爱情。如果说本剧女一号,首次担任制片人的章子怡有什么新技巧,那可能是使用了一种名为“卡枚尔”的香氛沐浴产品,从而重焕魅力—宝洁公司希望,这款随着爱情电影登陆中国市场的新产品,能够演绎商业版的《非常完美》。

  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1年的宝洁为中国社会制作了第一支启迪女性现代审美观的电视广告,并持续以高超的营销手段塑造品牌形象,但与《非》剧的结合对这家跨国巨头意义非凡。

  你可以将其视为宝洁在中国第一次尝试电影中植入产品的营销模式。不过,该公司更愿意将其描述为两个品牌的联合营销,相得益彰:在沃尔玛超市的进门位置,卡玫尔堆头柜旁边放有《非》剧海报,而根据电影片花剪辑的卡玫尔广告片也在网络世界广为流传。

  事实上,这个依托电影情感氛围的登场,对于惯常善于偏重产品功能诉求的宝洁公司而言,堪称一次全新尝试。“卡玫尔的宣传主打情感诉求,通过电影想表现的是卡玫尔为女性增加魅力。”宝洁公司对外事务部高级经理王虹对本刊表示。

  大多数中国观众都对宝洁的广告情景耳熟能详。那是一种典型的三段论:家庭主妇或其他主角因日常生活问题而苦恼;出现功能强大的宝洁产品;烦恼迎刃而解。正是凭借这类简单易懂的广告,宝洁建立起牢固的品牌信任度。但近年来,这种偏重功能诉求的广告逐步被情感诉求式广告所取代,佳洁士的“笑容传中国”,及玉兰油的“中国式美丽”均是其典型体现,卡枚尔的登场则将这个逻辑推向极致:不再强调集体性情感,而是聚焦于个人化,甚至私密性的情感,这种带入感更强的情感类型与戏剧冲突鲜明的电影情节相结合,有利于制造品牌粘性。

  另外,久未推出新品的宝洁公司为何选用卡枚尔来承担这一重任,也有其深意。首先,这个诞生于80年前的传统美国品牌,是宝洁结合市场调研、应对消费者需求诞生的首个品牌,但迟迟未进入中国。

  就在《非》剧公映前一个月,接任雷富礼出任宝洁公司首席执行官的鲍勃·麦克唐纳首次公开盟誓:未来10年,要在印度和中国等新兴开发市场赢得10亿新消费者。对于在中国的高速成长几近瓶颈的宝洁来说,引入拥有光辉传统的卡玫尔品牌或许是刺激消费欲望的切实之举。

  当然,业内对宝洁此举也持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原因。2008年,宝洁的宿敌联合利华凭借在青春偶像剧《丑女无敌》中的产品植入,使多芬沐浴露等产品销量猛增。这令植入晋升为广告业的主流营销方式,并诏示着广告的未来:当传统广告效果日益式微,通过控制内容的生产传递广告信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广告主的选择。正如上海奥美集团总裁韦棠梦所言:“当品牌从广告主转变为内容创造者,它们需要像电影公司一样思考与行动”。

  曾因与《丑》剧失之交臂悔恨交加的宝洁,试图凭借《非常完美》进行一场“雪耻”式的反击,借此,宝洁也在尝试掌握新媒体时代的新游戏规则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