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瑞不再寄望于通过一次收购得到一枚重磅炸弹,而是试图成为一家不同于以往的多元化生物医药公司。
文|CBN记者 金晶
辉瑞为自己开出了一张价值680亿美元的处方,上面写着收购惠氏。
至少杰夫·金德勒(Jeff Kindler)找到了一个方案来应对辉瑞公司迫在眉睫的危机。“投资者理所当然关心立普妥专利到期后辉瑞应该怎么办,今天的决定回答了这个问题”,2009年1月26日,这位CEO 宣布收购惠氏。
过去两年,杰夫·金德勒做了一系列努力:裁员、关闭和合并工厂与研发中心、精简管理层级、重构全球业务部门。但是,他仍然无法改变这家全球最大制药商的尴尬:辉瑞的降胆固醇药物立普妥是目前全球销售第一的药物,但这个占公司25%年销售收入的重磅药物即将在2011年专利失效,仿制药厂望眼欲穿等着立普妥专利过期的那一天;而对于辉瑞,实验室里至今还没有出现新的继任者的希望。
华尔街已经私下给辉瑞列出了一份收购名单,其中包括Amgen,Gilead,百时美施贵宝和惠氏公司等,尽管自从2000年以900亿美元买下Warner-Lambert公司并获得立普妥之后,辉瑞的股价至今已经下跌50%,显示似乎投资者们并不喜欢辉瑞做类似的决定。
这次也不例外。在宣布收购消息随后的一周内,总部位于纽约的辉瑞公司股价下滑16%,意味着几天前680亿美元的交易价值迅速缩减到642亿。
多数的悲观情绪来自于对立普妥的耿耿于怀—辉瑞每年从立普妥能获得超过120亿美元的收入,虽然惠氏能够带来230亿美元的年收入,但是目前看来,无论是辉瑞还是惠氏,都拿不出足够的创新药物来替代立普妥专利到期后的巨额损失。
惠氏公司的头号药物、2008年销售39亿美元的抗抑郁药Effexor专利将在2010年到期,另一重要药物胃溃疡治疗药Protonix专利尽管到2011年但却提前遭遇竞争,在2007年以色列Tera公司将仿制药推向美国市场后,Protonix的销量就急剧下滑,2008年锐减58%。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atamonitor的分析,辉瑞38.5%的收入会在2013年前因专利问题接受挑战,惠氏加入之后,情况只会有稍许改善—34.7%收入会在那时面临仿制药竞争。
“让如此规模的公司获得增长几乎不可能”,美国Sanford Bernstein咨询公司的分析师Timothy Anderson预测,从2010年到2015年,辉瑞与惠氏组建的新公司销售额将从730亿美元减少到620亿美元。
杰夫·金德勒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的观点忽视了辉瑞在过去两年是怎样组织和运转的”。他从2006年开始执掌这家公司,在他看来,目前的辉瑞在成本控制、管理效率、职责分配方面都已经取得了新的优势。辉瑞全球改革为六大独立事业部:基础医学、专科医学、肿瘤学、成熟及仿制药、新兴市场和动物保健。“每个事业部由各自的CEO带领,他们职责清晰并可能快速寻找各自领域内的机会以获取增长。”
现在,辉瑞希望惠氏带来真正的机会。
“医药行业的每个人都在期望辉瑞有大动作。”惠氏CEO伯纳德·波索特(Bernard Poussot)说。
投资者一直猜测辉瑞将向更富有增长性的生物制药领域发展,之前的小型并购已经透露了此意图,惠氏在此领域恰好具备领先优势。除了生物技术之外,疫苗、非处方药、营养品等业务是辉瑞之前几乎空白的领域。惠氏的重量级药物还包括风湿性关节炎药物Enbrel和幼儿肺炎球菌疫苗Prevenar。
“这次不再是关于获得一种药物或者是成本削减,而是要创造全新的多元化业务”,在杰夫·金德勒看来,以旧有的标准来评判辉瑞此次的收购已经不合时宜,辉瑞与惠氏的组合将组建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之前,Datamonitor一项对大型制药公司2010年后收入增长的前瞻性分析显示,其销售业绩60%的增长将来自于生物技术药物。
2006年,辉瑞在对利润率较低的消费者健康护理业务评估后以166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强生公司,将精力集中于处方药。现在,辉瑞似乎正在向全球最大的医药保健品制造商强生公司看齐,杰夫·金德勒也承认,“我们现在与强生的商业模式十分相似”。
辉瑞达成心愿的前提是交易能够顺利完成。收购采取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辉瑞同意为每股惠氏股票支付33美元现金以及0.985股辉瑞股票,根据公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表现,50.19美元的价格有29%的溢价。
随后,辉瑞宣布季度派息减半到16美分,合并后将裁员15%,关闭5家工厂,到2012年前在销售、信息和管理运作、研发和制造方面削减约40亿美元成本。
两家公司的董事会已经同意此次收购,但需要等待惠氏投资者在4月份年度会议上的投票结果,有人担心目前糟糕的金融环境会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
还有意见认为,美国新政府可能会采取谨慎的态度而给辉瑞增添麻烦—辉瑞可能要经受来自美国联邦交易委员会(FTC)以及美国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严格审查,甚至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欧盟相关机构也可能介入。纽约证券经纪公司Miller Tabak 的医药策略专家Les Funtleyder说:“对于奥巴马来说,这是他遇到的第一件如此大的美国企业并购案。”
医药行业喜欢超级游戏,辉瑞收购惠氏是2000年葛兰素威康与史克必成合并为葛兰素史克以后10年来该行业最大规模的并购。值得注意的是,为辉瑞提供贷款的4家美国银行都获得了政府援助,而促成该交易后辉瑞将会裁员约2万人,这对于新任的急于重振美国经济、减少失业率的总统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现在,主流制药公司几乎面临着相同的挑战,首先是研发所带来的真正有前途的创新药物越来越少,同时,营销环境的限制变得更加严格,加上审批机构日益保守的态度都在增加它们获得增长的难度。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平均只有11%的新药可以通过FDA的临床实验并且获准上市,政府的目标是降低医疗价格以完善保障体系,这也意味着新药审批会更加谨慎。
看起来似乎制药公司的日子并不太好过,但也只有它们还可以在此时拿出大量现金以完成大型并购。辉瑞与惠氏合并后公司将有17种药物的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公司预计到2012年,每一种药物占新公司总营收比重都会低于10%。
辉瑞在宣布收购前一个月刚决定裁减800名科研人员,但杰夫·金德勒强调,新公司将继续保持研发传统并小心进行整合,一些生物制药研发项目将得到聚合。
“如果一家大企业采取行动,我完全可以想象这会触发其它企业的一系列行动”,葛兰素史克CEO安德鲁·维蒂早些时候说。现在,辉瑞已经“扣动扳机”,这会不会仅仅是个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