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慈济超音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14:30 《商界》杂志

  只要认定有需求,再陌生的市场都能在转眼间挖出宝藏。

  慈济超音速

  ——是什么让新势力如此锐不可当

  认准了,就不惧赔两年

  “刚开始创业时,我甚至做好了两年内赔钱的准备。让我惊喜的是,三个月后公司就开始盈利了。”

  说这句话的,是坐在记者对面的慈济健康体检连锁机构总裁韩小红。这家公司诞生于2002年3月,当时为了开办体检中心,他们夫妻两人筹集了200多万元。如今,慈济健康体检在国内已经拥有21家连锁机构,其中直营店9家,加盟及合作店12家。

  2006年,慈济整个体系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1亿元,2007年还将翻上一番。

  韩小红为什么敢冒赔两年钱的风险,来做体检生意呢?

  学医的她赌的是自己的一个判断——在独立体检机构出现之前,人们都只能去

医院做体检。可体检在医院内里通常不是核心业务,不太被重视,体检者像不速之客一样,在医院里不同楼层甚至不同大楼里爬来爬去,而且还得冒着被医院其他病人交叉感染的危险。

  如果成立一个独立的体检机构,所有项目都集中在一层楼里,消费者就不用楼上楼下到处跑;客人都是健康人,交叉感染的风险也被降到了最低;同时,还可以为客人建立动态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并供随时查询,这是医院中没有的增值服务。

  既然国美和苏宁能在传统的百货商店外创立一个电器销售连锁系统,慈济为什么不能在医院外创立一个独立的体检系统?

  事实证明,慈济的创立适逢其时。

  随着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体检的市场需求非常客观;医院却对这块市场不够重视,不仅人财物的投入不够,更没有哪家医院有意识要树立体检服务的品牌。于是慈济一成立,便被消费者视为独一无二的“专业体检机构”牢牢记住,并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传播。

  慈济超音速

  慈济成立后,客人一天天多了起来,可什么时候能度过“烧钱阶段”,韩小红心里依然没底。2002年8月,北京酷暑难耐,就在她对自己孤注一掷的投资感到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一笔大业务找上门来,一家大单位愿意为8000名员工集体做体检!

  原来,这家单位之前联系了几家医院,但由于要体检的员工太多,医院都怕对“主要业务”喧宾夺主而婉辞了。于是,他们来到了慈济。

  这个大单子,不仅让韩小红免去了“准备赔上两年”的煎熬,还让她找到了撬开市场的大方向——散客市场的开发成本很高,打开局面需要的时间也很长,而如果主攻群体客户和集团消费,只要找到了突破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目标转向了各知名单位,慈济的业务量也开始饱满起来。

  与保险机构的合作,是慈济打开市场的又一个杰作。韩小红发现,保险公司在做客户的人寿和健康险时,体检显得越来越重要,便想出了一个招数,与各保险公司合作,成为“保险公司定点体检机构”。

  现在,慈济已经与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在其总部的门口,“保险公司定点体检机构”的牌子已经多得挂不下了。这种合作每年都为慈济提供着稳定增长的业务来源。

  韩小红摸索出来的这些经验,对后来的加盟者在当地打开市场,也都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团购市场被打开了,散户市场该怎么办?

  很容易想到的方法是做广告。受“要买房、到建行”的住房贷款广告启发,慈济打出了“要体检、到慈济”的广告。

  与北京一些媒体互换服务,是慈济灵活、低成本的市场拓展策略之一。慈济为这些单位的员工免费做体检,这些媒体则为慈济免费做广告。

  2003年4月,慈济策划的“万名的哥免费健康体检”公益活动,则让人拍案叫绝。该活动历时1年,先后为9000多名北京

出租车司机做了免费体检。由于他们作息时间不像常人一样有规律,健康状况堪忧,给他们免费体检自然是雪中送炭;同时,出租车司机又是社会接触面最广的职业人群,每名司机每天平均运送的客人在30人次以上。这1万名“义务广告员”每天向30多万人为慈济做宣传。再加上老客户的推荐,“慈济”在社会上的口碑和品牌就慢慢形成了。

  在直营店盈利后,慈济又开始了特许经营,成为业内第一个特许品牌。2004年底,慈济引进了国际著名的投资机构鼎辉投资(曾投资过蒙牛乳业、南孚电池、李宁体育用品等企业),更加速了其布局和发展。

  慈济目前拥有特许及合作机构12家,在业内遥遥领先。如今,慈济的服务也变得越来越专业,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已经推出了28种产品套餐。

  最后,韩小红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一辈子都做不过来的市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