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斯威特弥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17:52 《中国商业评论》杂志

  斯威特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即将解体的庞大飞机,伴随着巨大的部件不时脱落,呼啸着从人们头上掠过。“机长”严晓群能否使斯威特迫降在安全地带?

  作者简介:李彤 商界传媒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商界融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

  对于斯威特,有几个问题一直是公众所关注的:

  第一,斯威特系的资金黑洞从何而来?其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背后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第二,上海科技、中纺机、小天鹅等“起死回生”——这些斯威特曾经缔造的

神话,真的是严晓群的经营能力在扭转乾坤吗?

  第三,如今伤痕累累的斯威特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格林柯尔?严晓群会否步顾雏军后尘?

  2006年7月,随着南京斯威特系掌门严晓群被刑拘的“传言”泛起,这位低调富豪不情愿地成为舆论的焦点。这位2005年被胡润和《福布斯》估算身价为18亿元的富豪,其执掌的斯威特被称为“中国股市八大神秘操盘机构”之一,它的沉浮必将成为中国整肃股市败类的典型“教材”!

  初窥门径

  1992年,27岁的严晓群来到中科院南方新技术产业集团南京公司。中专学无线电工程的他很快抓住验钞机的市场空白,并挑头试制出了样机。8月,项目公司——斯威特新技术创业公司诞生了。第二年,这家资产已达300万元的公司“私有化”到了严晓群等7个创始人的名下。其后的几年,斯威特又介入通信、机电、化工等多个产业并赚了些“小钱”。第一次创业,让严晓群个人“脱了贫”,但斯威特仅仅算是稍具规模,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拳头产品,与当年同时起步的中兴、华为、大唐相比难以入流。

  在实业方面已经触及“玻璃天花板”的斯威特开始打算通过资本运作有所突破。几番强攻之后,斯威特的“IPO工程”于1999年搁浅,严晓群转而寻求借壳机会。

  第一个目标是南京中商。该公司于1992年4月在原南京市人民商场基础上组建。1999年,南京中商A股上市胜利在望之际,斯威特将旗下“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作价4000万元注入。作为回报,斯威特从南京市国资公司受让南京中商价值4000万元的1600万股股份(占18.55%股权)。2000年9月,南京中商(600280)向公众发行3500万股并在上交所正式上市,斯威特所持股权摊薄为13.19%。按原计划,首次公募2.12亿元中的5500万元将投向“变电站自控”方面,但实际上并没有执行,这至少说明斯威特对南京中商的影响力有限,更谈不上控制。2001年3月27日,南京中天投资从斯威特受让1393.22万股,成为南京中商第二大股东,斯威特以剩余的206.8万股退居第五位(占总股本的1.71%)。紧接着,从斯威特购入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被原价退回。作为杀入资本市场的第一场战役,斯威特两年只落得207万股南京中商股票且至今没有变现。

  2000年8月24日,广济药业(000952)公告,第一大股东武穴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武穴国资)将所持8808万股中的4700万股(占股份总数的27.45%)分别转让给包括斯威特在内的6家公司,斯威特获得900万股,在6家受让者中居第二位,仅持有总股本的5.26%。股权转让完成后,武穴国资仍为第一大股东。在国有股批量转让中“随大流”的斯威特仍无控制权可言。一年后,斯威将股份悉数转让,再次保本退出。

  重庆实业是又一家与斯威特“有染”的上市公司:重庆实业投资3600万元购买了斯威特旗下“南京电力设备”80%的股份。但对斯威特来说,这又是一宗有始无终的资产交易,其对重庆实业无影响力可言。

  从南京中商、广济药业到重庆实业,斯威特虽然三战三退却也获得了“不给控制权,就走人”的“刚烈”名声。

  真正让斯威特“功成名就”的是控股上海一钢异型(600608)。这个项目启动不及南京中商早,严晓群于2000年初才获知这家上海企业的重组意向。经过紧张的谈判,斯威特于当年5月份宣告以1亿元代价获得3500万股(转让价格为每股2.87元,转让总金额1.0045亿元),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25.45%股权)。10月,一钢异型被更名为“上海宽频科技”。至此,斯威特终于有了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平台:再融资圈钱、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关联场进行交易套利、相互担保、质押股权贷款等。祸乱中国股市的“先辈们”已经提供了丰富的模式,严晓群跃跃欲试了。

  点 评

  费力地从产品销售赚钱当然不如到资本市场圈钱来得快。于是,严晓群的主攻方向由还算成功的实业转为资本市场。可惜他IPO失败了,有类似经历的中国企业不下千家,但从资本市场的挫败中领悟“要窍”,用于日后资本运营的只有仰融、顾雏军等数人。几年间,严晓群和斯威特染指的上市公司不下六七家,几乎成为与德隆、格林柯尔齐名的金融大鳄。

  斯威特2000年开始的几宗“资本运营”在当年的民营企业中有相当的代表性。与其他“大亨”相比,严晓群的实业家底还是太薄。一击不中、再击、三击,到一钢异型才获成功,可见严氏的韧劲和聪明。但他多少有些生不逢时,中国股市最疯狂、最肮脏的年代已经过去,监管日渐严厉,股民也日益成熟。即便严晓群的“资本运营”起步再早五年,即便他有德隆那样的“战绩”,其覆灭的结局却依然早已注定。

  天使?魔鬼?

  入主上海宽频科技(以下简称“上海科技”)之后,斯威特开始了以这家上市公司为“提款机”的恣意妄为。

  为了保证提款通道的便利、通畅,斯威特集团副总兼财务部经理张杰被派到上海科技任董事长。2000年8月23日,上海科技股东大会即通过了以1.287亿元收购成立仅半年的斯威特数据图文公司(以下简称“图文公司”,后来成为“南京宽频”的核心资产)99%股权的决议。转让价按股权所对应的注册资本厘定(注册资本为1.3亿元)。1.287亿元现金对价中的5545万元为公募剩余资金,其余为出售热轧钢管分公司资产所得及银行贷款。

  然而,经调查,养了半年多就“出嫁”的图文公司,其1.3亿元注册资本居然是杂凑的一堆:6174万元房产(斯威特在其中办公的写字楼)、4405万元的无形资产、2125万元的设备和不到300万元现金。拼凑这家公司的目的就是卖给上海科技,将斯威特控股上海科技的成本连本带利地收回。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有关监管规定,这桩左手倒右手的生意,受到证监会通报批评。后经披露,上市公司受让的这处房产又以每年211.43万元租赁给斯威特集团办公。此时,斯威特受让上海科技国有法人股事宜还在报批中,股权过户、对价支付更不可能在获得批复前完成。也就是说,斯威特在这家国有上市公司没有取得完全合法地位就“安营扎寨”、为所欲为了,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顾雏军在科龙的表现。斯威特以1亿元收购股权,仅支付5000万元现金的情况下就将匆忙拼凑的资产作价1.3亿卖给上海科技。实质上等于套取8000万元现金,还“白拣了”个上市公司。这类“空手道”是早年民企收购上市公司的常用套路,但严晓群的“花活”玩得磕磕绊绊,还曾被监管部门公开谴责。可惜这次警示没有能让他悬崖勒马。

  严晓群们“玩壳”的关键是再融资,否则关联交易、资金占用都成了无源之水。为此,斯威特首先需要做的是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重组,做出漂亮的“业绩”。

  2000年10月,将热轧钢管分公司资产回售给原第一大股东——上海第一钢铁集团;

  2001年5月,以投资成本价1062万元,向斯威特集团转让上市公司旗下难以赢利的上海富鑫不锈钢制品公司30.34%权益;

  2001年11月,以不低于1000万元的价格将上海异钢房地发展公司转让给斯威特。

  2002年9月,“南京泽天投资”以5102万元受让上海第一钢铁集团1955万股事宜获得批复同意,原第一大股东彻底退出。

  以下是斯威特对上海宽频进行重组后的框架结构:

  实事求是地说,斯威特的重组是相当“成功”的,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戏剧性的增长。当然,这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圈钱。2003年9月,万事俱备的上海科技以增资配股方式从市场圈了2.87亿元(每10股配3股,共发行2911万股,单价10.26元/股)。圈钱目的达到了,斯威特在上海宽频科技的资本运营到了“收获季节”、提款的序幕拉开了!

  第一幕是改变募集资金用途,以便把圈到的钱大把地“拿”出来。2003年增资配股时明确了三项用途:信息安全芯片项目1.8亿元、集成电路IP库项目1.4亿元、增资苏州国芯3000万元。对严晓群而言,股民的钱圈到自己手上,当然不应受事前承诺的束缚。2004年度,三个“新面孔”全面替换了增资配股时承诺的三个项目,其中顶替“集成电路IP库”的“氮化镓基项目”就用去了1.05亿元。

  第二幕是通过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把钱套出来。控壳之初,斯威特就设下了以旗下“南京口岸”充当上市公司进口代理的“圈套”。如果说融资前斯威特是通过关联公司的关联交易,从上市公司“细水长流”地抽血,那么,再融资后的提款行为则完全到了疯狂的地步。2004年,“氮化镓基项目”上马后,上海科技即委托南京口岸代为采购,并立马支付1.62亿元预付款。后来项目终止实施,预付款既没有收回,也未及时披露。次年4月,上海科技居然又以代为采购的名义向南京口岸付出1.5亿元。2005年报披露,斯威特旗下“南京口岸”和“金捷货运”占用南京宽频科技的资金分别达到4.02亿元和1.91亿元。

  第三幕是业绩大变脸。再融资前千方百计地扮靓,钱到手后就没有了动力。上海科技的业绩一落千丈,到2005财年净亏损2.53亿元也在情理之中。

  与德隆系、明天系不同,斯威特侧重于上市公司资产的“出入”和关联交易,注意力在一级市场,而对目标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考虑不多。所以,斯威特系的公司在二级市场表现平平。

  点 评

  通过资产重组使上市公司业绩改观,成为斯威特拯救上市公司的灵丹妙药。实事求是地说,这比顾雏军调整报表的方式好些,但严氏与顾氏的目的却是一样的:掏空上市公司。

  斯威特在上海科技的做法简单地说就是养肥了就肆意宰割。但中国股市已经与十年前不大一样了,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沪深两市有148家上市公司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315.7亿元。解决占款问题、清欠,已成为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斯威特撞到枪口上了!斯威特大厦的崩盘也是由上海科技而起。

  斯威特“摘帽大法”

  已经“染指”过四家上市公司的斯威特,深深体会到只有控制权在握才能在资本运作方面大有可为。从南京中商、广济药业退出,和从上海宽频科技尝到的甜头形成鲜明的对比,斯威特将手伸向了下一个目标。

  ST中纺机的前身——中国纺织机械厂建于1920年。1992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在A股、B股上市。1990年代末,我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使辉煌一时的中纺机沦为著名的“老病号”。身为超大国企的大股东决意抛掉这个包袱。

  2001年底,ST中纺机公告,将1.33亿元债务连同等值的库存“在产品”一股脑剥离给“上级单位”太平洋机电。一番整理后,2002年2月,ST中纺机披露太平洋机电将向青海东胜化工和江苏南大(斯威特控股)分别转让8927万股和4642万股。但8个月后,局面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江苏南大以1501.5万元代价受让1亿股(占29%股权)而独占鳌头,太平洋机电以23.91%“退居二线”,成立仅两个月的广州赛清德顶替青海东胜,以9%股权居第三大股东。当年就有人怀疑赛清德是斯威特的影子公司,引入它是为了避免南大持股超过30%的要约收购义务。2002年第三季度末,ST中纺机的每股净资产为0.13元。11月,斯威特和赛清德支付的对价为每股0.145元。12月,中纺机将铸造分厂占地退回上海杨浦区政府,获得1.2亿元补偿,净资产提高到0.47元。

  斯威特进入中纺机后首先要做的还是注入资产、提升业绩,最终恢复再融资能力。2002年12月,斯威特将上海东浩环保装备84.6%股权(对应1.028亿元净资产)捐赠给ST中纺机,又为中纺机每股净资产贡献了0.29元。捐赠与获得1.2亿元土地补偿一定是某种讨价还价的结果,但它们对上市公司的作用却是一致的:净资产飞升385%、达到每股0.76元!后一宗交易还给ST中纺机带来9393万元的“净收入”,使2002财年净利润突破亿元大关。就这样,资产和赢利状况大幅改观的中纺机,于2003年3月成功摘掉了ST帽子。在外人眼里严晓群仅接手百日,上市公司就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大鳄名声大振。

  尽管摘帽、保牌玩得干净利落,但中纺机的质地和股市的大环境使得中纺机再融资遥遥无期。2003年净利润急剧回落到1380万元,2004年为649万元,2005年报出1.35亿元巨亏。于是,中纺机的“价值”就主要体现在担保上,到2004年底,其提供的担保总额超过1亿元(主要担保单位为华源凯马股份有限公司和三毛公司)。不过,中纺机的担保也是为了自救,经营亏损的黑洞也需要银行资金填充,对外担保是换得被担保的条件,与人方便自己方便。2006上半年,对外担保发生额就接近1亿元,与同期的营业额相近。中纺机在斯威特手下被当作了担保公司!

  斯威特的登峰造极之作是击败顾雏军入主小天鹅。

  2003年8月,斯威特宣布以旗下四家公司收购无锡小天鹅(000418)的母公司——小天鹅集团100%股权。后者持有小天鹅股份27.84%的股权,位居第一大股东。击退刚刚“拯救”了科龙的顾雏军,可以算严晓群的得意之作。成功主要归于两方面:一是斯威特在上海科技和ST中纺机的“扭亏”战绩不俗,并且都进行了资产重组。而顾雏军入主科龙后先通过计提造成巨额亏损,次年再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实现“扭亏为盈”的手法却不那么让人信服;二是斯威特承诺的“四不政策”(高管、品牌、产品、办公地点不变)更能打动人心。不过,无锡国资委最后还是“留了个心眼”,最终保留了35%的国有股权。结果,南京斯威特集团和西安通邮科技分获得小天鹅集团17%和48%的股权,总价5.8339亿元。

  小天鹅2002财年亏损额高达5.65亿元,2003年却一举实现净利润3600万元,成功摘除ST帽。小天鹅的扭亏为盈当然不能算在年末才入主的斯威特账上。有意思的是:小天鹅2002、2003年销售额均为29亿元;2002年三项费用(营业、管理、财务)合计占年销售额的比率,从上年度的27%劲升至42%;而扭亏的2003年却只有17.47%;其后的2004、2005两个年度也只有约20%。看样子,小天鹅方面对“顾氏扭亏”早已心领神会,所以他们不需要顾雏军,而选择了严晓群。2004年,斯威特说服无锡市国资委减持至17.78%,斯威特系则以现金增持到82.22%。

  小天鹅与斯威特以前玩过的上市公司大不相同。一是品牌知名度高,二是现金流巨大,每年销售、采购流水超过50亿元。这两点也正是顾雏军看上小天鹅的原因。控股小天鹅是严晓群的登峰造极之作,但代价不菲。斯威特入主上海宽频实质上没出钱,控制中纺机也只花了1500万元。总的来说只见斯威特往家倒腾钱,不见它花钱。如今,为迎娶小天鹅,斯威特一下花出7个多亿的真金白银,资金链断裂的祸根正是此时种下的。

  点 评

  其实,斯威特根本没有令上市公司起死回生的妙手,顶多就是注入些账面上还算优质的资产。而从上市公司圈占到的资金则用于到处补漏、创造虚假繁荣的景象,铺更大的摊子。小天鹅的确是严晓群钟情的对象,为迎娶她斯威特一下子付出了7亿多元现金。围绕小天鹅组建庞大消费电子产业链又不知耗费了斯威特多少资源。外人无法定量分析小天鹅给斯威特体系带来的负荷,但可以肯定这是斯威特资金的最大“黑洞”,否则斯威特崩溃不会来得这么快。

  严晓群的“产业帝国”

  连连得手之后,严晓群开始自我膨胀,以为自己的随口吹嘘都会“撒豆成兵”。

  2004年9月,斯威特以零价格获准重组资不抵债的长岭集团(净资产为-6.47亿元,资产负债率189%)。2005年3月,陕西省国资委与斯威特旗下西安通邮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后者成为ST长岭(000561)的第一大股东。斯威特承诺,将全部承接长岭集团的债权债务及在册职工,并在正式入主长岭集团后的两年内实现冰箱主业彻底扭亏。按约定,斯威特将陆续投入5.2亿元,其中2.6亿元用于长岭的冰箱基地建设,0.8亿元用于生产线改造、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1.8亿元为流动资金。与此相对应,陕西省政府也要掏出真金白银,帮助长岭恢复生产、安置员工。斯威特还承诺再投15亿元,使长岭冰箱3年内产量突破100万台;组建电控和电检设备的生产和研发基地;注入斯威特集团的通信、数字家电等高新技术资源,整合长岭集团通讯、软件类资产……

  2005年5月,斯威特收购小鸭集团洗衣机业务获得正式批准。据悉,收购小鸭的方案基本上和收购长岭冰箱的方案相同,以零价格获准重组。目前,小鸭是斯威特非上市资产中较优质的一块,无论如何不会成为斯威特的包袱,必要时卖掉,多少还会有点收益。

  除几宗大手笔的整合计划,斯威特还以8000万元获得东南大学阴罩式等离子电视项目技术。这个战役的胜利靠的又是斯威特的惯技:宏伟蓝图加慷慨承诺,在对价支付上做文章,就是俗语里讲的“说大话、使小钱”。蓝图是投资50亿元打造中国最大的等离子屏和整机生产基地;支付方式是合同生效后先给2000万元,产业化阶段后再支付2000万元,量产规模达到30万台后,按照销售收入的0.1%的提成支付另外的4000万元。

  除控制四家上市公司之外,斯威特旗下非上市产业也颇具实力,比如苏州国芯、无锡意源和东大集成。苏州国芯的主要产品是32位嵌入式CPU、税控机芯片和U盘芯片;无锡意源的主要产品是税控卡和用于信息安全的芯片;东大集成则主要生产GPS系统和银行小额结算系统等产品。斯威特还涉足了家电大卖场和平面媒体。斯威特号称有100多个实体,这些非上市部分是其资金回流、注入资产、关联交易的渠道。上市公司的钱就是流到这些看不到的地方,形成黑洞的。

  点 评

  古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如果堪称人杰的唐万新、顾雏军当初能搞到一个适合的地方止步,他们的结局会大不一样。严晓群也没有做到“知止”,而且已经晚了。

  奇怪的是那些ST企业的老东家——各地国资管理部门,居然相信严氏的天方夜谭,纷纷拱手出让国有资产换取斯威特的一纸空头支票。原因恐怕不是当地主管部门的“弱智”,而是对国有资产管理者的问责、奖惩治体制存在的漏洞:扭亏成功可收获政绩,步步高升,不成功就收回来另找出路,连小小的自我批评也不必做。

  又一个格林柯尔

  斯威特大厦地基的松动,恰恰来自“运作”最成功、被盘剥得最厉害的上海科技。

  2005年1月,上海科技董事长张杰因2003年11月“上海易美通信”股权转让披露不及时而被公开谴责。11月15日,上海证交所再次公开谴责了上海科技的两项违规行为——当初斯威特对上海科技疯狂“提款”东窗事发:一是于2004年变更募集资金投向,二是斯威特集团所属关联企业南京口岸以代为采购设备为名,占用上海科技资金3.1亿元。

  2005年11月,在被上海证交所严厉谴责之后,上海科技终于发布公告称被斯威特关联企业占用了3.82亿元资金。瞬间,斯威特和严晓群成为各方质疑的焦点。“资金链断裂”、“崩盘”、“顾雏军第二”等字眼不断见诸媒体,银行、相关上市公司和债权人纷纷开始了对斯威特的严防死守。斯威特救火行动一度几乎奏效。一方面,对外方吹嘘实力,区区几个亿不在话下;另一方面与上海科技达成了“一揽子”偿还计划:斯威特方面在2006年4月底前归还7000万元、2006年6月底前再归还8000万元、2006年8月底前再归还6700万元,合计现金2.17亿元。另外,作价1.65亿元的一块资产已经被采取措施。

  2005年末,就在媒体对斯威特的质疑铺天盖地之际,其麾下的ST长岭公告称:由于陕西省国资委持有的该部分国家股全部被司法查封冻结,国务院国资委将在股权解封后履行审批手续。长岭当地政府对斯威特迟迟没有兑现注资承诺早有不满,此时对斯威特的实力更失去了信心。双方于2006年2月8日“友好分手”。

  此时,斯威特已经顾不上长岭了,比现时资金链更紧的是斯威特的担保链。为防止连锁反应,严晓群着手把中纺机这个烫手的山芋抛出去。

  2005年11月,中纺机披露了这项交易:中烟投资有限公司以2907万元的价格受让南京口岸90%的股权。南京口岸即是中纺机的“上线”,又是侵占上海科技巨额资金的祸首。抛出臭名昭著的南京口岸不仅可与中纺机重重的担保黑洞说“再见”,还能让上海科技的追款与斯威特“绝缘”。由此可见斯威特承诺向上海科技还款的“诚意”。当然,中烟也不是冤大头,据说实际的受让价是3元,公告中2907万元的转让价不过是掩人耳目。更重要的是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中纺机300多亩的厂区土地潜在价值超过15亿元。只要能撑过眼前这两年,中纺机的油水大着呢。斯威特愿意把这块肉让给中烟,可见情势之危急。不幸的是斯威特的如意算盘一个回合就被粉碎了,2005年12月6日,中纺机约726名职工联名写信给主管部门,以斯威特未兑现当年注资承诺为由,要求暂缓核准南京口岸股权转让事宜。

  2006年6月28日,中纺机老东家太平洋机电与南大高科和赛清德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以3400万元总代价赎回两年前出让的38%股权。这样,太平洋机电重夺第一大股东地位,持有中纺机52.91%股权。太平洋机电还把当年斯威特赠给中纺机的“东浩环保装备”84.6%股权收到自己名下。东浩环保的子公司因为斯威特关联公司提供担保而被占用2900万元,太平洋机电的做法,实质上将上市公司被占资金揽到自己名下,并与应付斯威特的3400万元对冲。这样斯威特与中纺机的恩怨表面上算是了结了,底下错综复杂的担保关系还得慢慢磨。出让中纺机股权之前,斯威特还“奋力”偿还了1600万元,可见对这样的结局还是满意的。

  以这样的方式了结了与中纺机的姻缘,斯威特抛出南京口岸转嫁侵占上海科技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让斯威特老老实实地拿出3.82亿元来还款实在勉为其难,当初订立的“一揽子”还款方案只好违约。更糟糕的是,被占金额不是越还越少而是越查越多。2006年4月披露年报时,已确认被斯威特占用的资金又多出两个多亿(达5.98亿元)!

  形势严峻,斯威特极不情愿地将口中最肥美的“天鹅肉”吐出一部分。2006年3月4日,斯威特与中信投资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小天鹅集团30%的股权转让给中信。转让后,斯威特仍以52.22%股权占据第一大股东地位,保持进可攻退可守的姿态。由于在转让过程中,南京斯威特集团持有江苏小天鹅集团的股权已被司法冻结,转让协议失效。

  此时的斯威特对小天鹅还有什么意义?何况斯威特2004年增资到82.22%的尾款至今没有按约付清。无锡市国资委向无锡市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后者于9月25裁定:西安通邮科技和南京斯威特集团应分别将其持有江苏小天鹅集团24.38%和8.64%的股权,返还给无锡市国资委,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仲裁被执行后,斯威特剩余股权虽高达49.2%,但也只能屈居为第二大股东。面对强势的国资委,斯威特实质上已丧失了在小天鹅的发言权。而且,小天鹅还公告追讨被斯威特占用的9600万元并将进一步全面自查。斯威特与小天鹅之间的恩怨还远不止这些,日前小天鹅公告称母公司小天鹅集团因替上海科技提供担保,其所持有的8476万G小天鹅股份全部遭冻结。

  2006年9月中旬,上海科技公告称,斯威特集团所持5551万股社会法人股中的170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7%)被依法拍卖用以偿债(受让者为五个法人单位)。斯威特手中其余股份也面临相同的命运。

  2005年末斯威特第一次面临质疑时,曾宣称集团有众多优质资产(如土地),偿还能力无忧。出让小天鹅集团部分股权,暴露了斯威特的底牌——没有多少可变现的优质资产。因为小天鹅之于严晓群正如科龙之于顾雏军,那是心肝宝贝,进了看守所都不情愿松口。引入中信分享“天鹅肉”说明严晓群可动用的资源已经不多,而中纺机、小天鹅、ST长岭先后回归旧主,其他资产不是被质押就是被“诉讼保全”了,严晓群可以腾挪的空间正急剧缩小。

  点 评

  斯威特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即将解体的庞大飞机,伴随着巨大的部件不时脱落,呼啸着从人们头上掠过。“机长”严晓群现在的任务是尽可能使飞机迫降在安全地带。斯威特捅出的窟窿已经不小了,严晓群能做的只有“将功赎罪”了。

  被拘前为斯威特财务负责人的顾群是严氏资本运营的主要策划、执行者,据悉已经被获取保释帮助严晓群筹资还款。他们所剩的时间不多了,不知斯威特能否勉强地迫降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带。

  尾声

  2006年10月9日,上海科技宣布即将发出重要公告而停牌。不知是公告追讨大股东占款的最新进展,还是宣布XXX已被刑拘。尽管斯威特事件尚未终结,其多年来“资本运作”的细节更远远没有被揭露,但公众关心的几个主要问题已经基本有了解答:

  斯威特资本运营的真相是低成本控制ST类上市公司,通过资产腾挪摘帽,争取再融资。然后通过关联交易、担保、股东借款等把资金从上市公司抽出;

  资金黑洞主要用于创造虚假繁荣和收购小天鹅;

  上海科技摘帽斯威特重组有功;中纺机扭亏损一半靠斯威特注资,另一半有赖土地偿补收入;小天鹅业绩的改观根本原因是自身素质尚佳,并受到顾氏“先巨亏、再扭亏”模式的启发,与严晓群关系不大;

  斯威特是格林柯尔的翻版;

  顾雏军重创了科龙,严晓群却没能伤害小天鹅。如果拼尽家底能将上海科技被侵占资金基本还清,严晓群尚有可能逃过牢狱之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