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电视真人秀的8个管理启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19:41 经济观察报 | |||||||||
方军/文 “啪”,一直在“指挥”节目录制的邹蕾拍了一下面前的监视器,眼泪涌了出来。演播厅依然非常静,争夺百万 年薪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绝对挑战——巅峰营销》系列节目(下简称《巅峰营销》)的第一次淘汰过程录制仍在继续,压力面试屋的大门打开,摇臂上的摄像机跟拍 被淘汰选手离开的场景。在演播厅内另一处,石敬薇也在抹眼泪。邹蕾和石敬薇是
连续几个月,十个有着不同职业经历的经理人在摄像机记录下争夺一个百万年薪的职位——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的营销总监。每周,他们 分成两队竞争完成真实的商业任务,输的一队将到压力面试屋接受企业方的拷问,然后有一个人被淘汰,离开他们共同居住的拍摄基地。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在几个月 里,十个选手中的九个都将会陆续离开,虽然不知道招聘方当天会说出谁的名字,但毫无疑问的是会有一个名字。导演们都熟知自己制定的规则,但在这个时候,按 照她们自己常说的词,“入戏”了,也就是进入情境了。 十个参与竞争的经理人,也很快都完全放弃心中可能还尚存的只是来体验一下、玩玩的想 法,非常投入地在这个高度压缩的时空中、在摄像机镜头前面展现商业智慧、管理能力和个人魅力,体会成功和失败的滋味,也通过这个大镜子观察自己。杨乐是这 个真人秀节目的总导演,在拍摄几轮淘汰之后他回顾说:“从内容上来讲,它让我感受到了,这次做的是真实职场里过去没法触及或者不愿触及的敏感之处。” 1,结果最重要 2,认识团队致命的和谐 3,“我在团队中的角色”:领导者vs队员 4,“我在团队中的角色”:专业人士vs非专业人士 5,做重要的事,把重要的事做对 6,告别“自欺心态” 7,体会成功与失败的感觉 8,情境转换:置身其中的抽身而出 压缩的时空 在经过地区的初选和复赛之后,十个经理人聚集到拍 摄基地,分成红、黄两队分别住在北京北郊的两幢别墅里(十个选手介绍见第10页附栏)。每一周,他们都被要求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商业任务,可能是 在陌生城市的街头挣到一笔钱,也可能是完成一个电视广告片的拍摄与制作,或组织一场演出等等。 他 们身处一个模拟出来的高端职场,或者说是一个时间和空间都被极度压缩的真实职场。在现实中一个工作任务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但在这儿可能就是十几个小时。 在这里,任务相对单一,一切都非常透明,与外界近乎隔绝,完成任务的过程可以被完整地观察到。在这里,输和赢几乎是立刻就可以知道,必须有人马上为失败承 担责任。每完成一个任务,选手们都要和一直在旁边观察他们完成任务过程的专家一起分析、总结,失败的队伍要接受压力面试。这些迫使参与其中的所有人反思, 而在真实生活中,总结、分析谁该承担责任的过程虽然也存在,但通常没有这么明确。 作为旁观者,最初接触到这些选手并观看他们参与的这个电视真人秀的拍摄时,我们感受到的最大冲击就是时空的压缩: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想法和态度就 可能发生剧变。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过程可能是几年,甚至更长。这天早晨,所有选手一起出发,观看评委现场评判两队谁输谁赢。朱勇所在的队落败,他是这个任 务的主要操作者,自认为应当承担责任。40岁的朱勇在队中年纪最长,是威望很高的大哥,他自己拥有经营规模已经非常大的企业,参加这个真人秀在很大程度上 有玩票的意味。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为了体验一下自己一直创业、当老板而从未体会过的“被管理的感觉”。在知道所在团队输了之后,朱勇也说自己当时在仔细 体会“输的心态”、体悟“不如意的时刻”,但从表面看,他的心态其实变化不大。不过,决定谁去参加压力面试的抉择很快彻底改变了他的态度。 第二天上午,在决定哪三个人应该为这一轮承担责任、去压力面试屋接受被淘汰的命运时,朱勇主动提出自己应当去。但是,决定权在这一轮的队长代超手上。他决定,把朱勇留下,不让他承担任何可能被淘汰的风险。因为代超认为,如果朱勇被淘汰,团队的实力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忽 然之间,朱勇变得非常投入。他之前来参加这个真人秀节目拍摄没有告诉自己企业的合伙人和员工自己干什么去了,因为他就是想着来玩玩体验,很快就会被淘汰回 去了,他也没真想过自己会选上,之前一天他曾对我们说:“我不能待太久,那样是对自己的企业不负责任”。据他介绍,他自己的几家企业总营业收入接近几十亿 元。但在经过这次震动之后,他专程回去开会,告诉员工自己是去参加这个电视招聘真人秀了:“大家做好两种准备,第一种是没选上,老板还是你们的老板。第二 是选上了,我就要去给别的企业去打工。 在一旁观看极度真实却又透明的职场,很自然地会在心里预测、判断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哪个队会 赢,谁会被淘汰。节目剧组的工作人员私下里也闲聊议论,他们每天与选手同吃同住生活在一起,都很关心选手的命运。不过,任凭我们怎样猜测,最后只留下一个 感受:世事难料,你很难猜得对!难道我们的判断能力突然降低?实际上,不可预料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时空的压缩。它让你立刻看到结果,与最初预测不同的 结果会在头脑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对于身在其中的选手,说出了自己的分析,马上就听到别人的判断,带来的头脑激荡可能更大。比如,在压力面试的时候,一个选手刚刚说自己是因为没能发挥自身的沟通优势而在谈判中失败。但评审专家几分钟之后给他的总结建议却是——“沟通技巧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 所有人来说,这个被高度压缩的时空是一面巨大的镜子。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可以看到真实的管理、职场和真实的自己。现在,十个经理人中的幸存者还在继续竞 争。这个电视真人秀节目将从5月21日开始播出,但在连续十几天观察这个电视真人秀的拍摄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分享我们得到的8个管理启示。 管理启示之一:结果最重要 在观看选手完成任务的几轮过程之后,我们 才意识到这个电视真人秀的规则是“只看结果”——这正是真实商业世界中最根本的原则。通常来说,每一轮比赛由两个团队去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既可能非 常顺利、团队合作愉快,也可能磕磕绊绊、队员争吵不已,而不管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然后,会按照事先商定的游戏规则判定谁赢谁输(如果有人在过程中犯规, 他们也会被判定为输)。输的一方不得不到压力面试屋去接受质询,追究谁该为这次失败负责。最终,有一个选手将被淘汰。而如果磕磕绊绊、争吵不休的那个队赢 了,没有人会真的追究那个不够完美的过程。 如果按理想状况,大多数人会倾向于认为这样的规则似乎不太合理。其实,这太真实了。在商业 世界中,我们每天经历的不都是这样吗?最初未能意识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被每次比赛之后随队观察的专家和选手一起开的分析总结会所迷惑了。这个会议的拍 摄过程繁复,因而也显得很重要。它也符合我们头脑中一贯的观念——我们不应只看结果,也应当关注过程。 在这个会上,参加者将讨论两队 的成败得失,获胜的团队如果有内部分歧通常会公开争论,专家也会指出他们的问题。这看起来更像我们理想中的管理世界。无论在现实中还是这个电视节目中,输 的队(公司)不得不接受惩罚,而赢的队(公司)享受胜利。从这个层面上看,在有了结果之后,过程一点都不重要。 《巅峰营销》这个电视 真人秀和美国商业真人秀《学徒》(The Apprentice,又译《飞黄腾达》)有着某种相似之处。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一轮持续几天的任务过程被剪辑成60分钟的电视节目会是什么样,但重看 《学徒》,我们发现的确是:结果最重要。在《学徒》第一季倒数第二轮比赛中,两队的任务是卖出顶层公寓一个晚上的使用权。比尔(Bill)与坤米 (Kwame)组成的队一直在接待看房的顾客,并与之谈判。镜头一转, 艾米(Amy)与尼克(Nick)组成的队在大厦大堂的沙发上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随着比赛截止时间的临近,他们看起来将必然输掉这轮比赛。但最后还有 15分钟的时候,他们看到在之前他们主办的慈善拍卖活动中曾积极参与竞拍的母女俩,几乎在最后一分钟,他们成功地以比对手高得多的价钱把公寓使用权卖了出 去。他们赢了,和家人一起乘唐纳德•特朗普的私人飞机去一个奢华的俱乐部享受午餐。 管理启示之二:认识团队致命的和谐 在《巅峰营销》真人秀的拍摄中,这十个经理人组成的两个队在竞争中一再出现“团队致命的和谐”。我们没有看到在西方真人秀中极端个人主义甚至显得自私的情形,却多次看到导致团队惨败的“和谐”,大概和中国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一开始,两个队的团队气氛就差别很大。由朱勇、代超等组成的黄队一直合作愉快,而葆旭东、Bruce Wayne(温小龙)和高速等组成的红队却一直在如何执行任务上分歧很大。 加 拿大人温小龙只会简单的中文,几乎所有的讨论都要经过一轮丢失大量信息、甚至充满误解的翻译,沟通极其困难。温小龙关于任何完成任务的建议也经常与团队其 他人差异特别大。差异本来就大,加上沟通困难,温小龙引发一次又一次观点冲突,分歧不断升级。在一轮比赛中,他们赢了,却根本不能一起笑着享受胜利,甚至 总结会上还围绕一个小问题激烈争论。之后,葆旭东和温小龙大概意识到问题,他们握手说,“我们相互不喜欢,但还要一起工作,不谈过去。”温小龙事后回忆 说,冲突太耗精力了,因此试图消除它。 在接下来的一轮比赛中,这个队变得空前和谐。温小龙在这次任务中被任命为队长,队员主动要求承 担什么分工他都同意,他安排工作别人也都毫无疑义地接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分歧,更不用说之前常见的争吵。不过,他们却在任务中“完败”,随队 专家吴岱妮在压力面试时对他们评论说,这种团队和谐,让他们失去了争论如何把事情做对的机会。面对“避免冲突和做正确的事情,哪个更重要?”这个直击核心 的问题,他们无言。 逐渐浮现出来的冲突也揭开另一队原来的表面和谐,并且最终演变成激烈的冲突,引致失败。先是在一轮任务中,在分歧 越来越大后,朱勇问:“我问你一句,听你的还是听我的?”“我是队长,当然听我的!”朱勇摔门出去了。在接下来一个任务中,队员之间的冲突到了队长不得不 利用正式权威压制的程度。在决定谁去参加压力面试时,朱勇很痛心地说,“我们这个团队,没有经过激烈的冲突,所以可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在这 里,过去的和谐也是致命的,因为它掩盖了问题。 管理启示之三: “我在团队中的角色”:领导者vs队员 假设你是这十个经理人之一,你就会发现,你至少能在这样几种情境下思考“我在团队中的角色”这个问题:当你被任命为队长时,你该如何做?当你是队员 时,你该如何做?在完成一个需要专业知识的任务时,你作为专业人士该如何发挥作用?而如果恰好并非你的专业技能所在,作为非专业人士,你又该发挥什么作 用? 在《学徒》中,每次的队长是由团队成员选举出来的;在《巅峰营销》中,队长则是由企业方在每轮比赛前指定的。不过,不论队长以什 么方式产生,每一次成为队长,都是对选手的领导力考验。在《学徒》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是天生的领导者,比如崔伊(Troy),十轮比赛他就三次当队 长,而有的人可能才当过一次。唐纳德•特朗普问:“他为什么当了那么多次?”他的队友回答说:“因为他每次都自告奋勇,所以我们就让他当了。” 在《巅峰营销》录制中,并没有看到类似《学徒》中一再出现声称自己是天生领导者的场景,也还没有相互确认“你是否认为他是领导者?”这个问题的场景。“说”可能不是一个适合中国式情景的问题,中国人大概更喜欢“做”。 正 如领导力没有标准答案一样,如何做领导者和如何做队员的问题也不会有标准答案。这十个经理人的表现是观察和体悟这个问题的一个极好的窗口。在一开始,朱勇 和葆旭东就分别是两个队事实上的领导者,但他们并不会每次都是队长(拥有正式权力的领导者),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当他们两个不是队长时,他们会如何表现? 他们的领导力、主见会不会成为团队决策的障碍?朱勇自己在公司是老板,在人群中他一直都是事实上的领导者。不过随着任务的进行,在如何做队员上也发生了转 变,他这样描绘自己的转变:刚来的时候是假模假式地听,逐渐地变成了真听,再到真的觉得对方说的有道理。 与朱和葆两位不同,有的选 手,在自己不是队员时,常常在任务中置身“角落”,并不十分积极,而成为队长时,立刻变得非常积极主动。不过,作为队长的他们很快要面对一个艰难的问题, 如果在这个任务中别人能发挥更主要的作用,自己做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你认为自己应当是强势领导还是弱势领导?在这个具体情况中,你会选择怎 么做?在比赛中曾出现几次“我是队长,你得听我的”的情景,其实在中国的现实职场中,当队长这样说时,他(她)可能已经部分失去了对团队的领导权。 当然,随着比赛的继续、每轮淘汰一人,团队中谁是领导者和谁是队员这个问题开始变得不再重要,因为在两三个人的团队,每个人都必须是领导者,发挥最大的作用。 管理启示之四: “我在团队中的角色”:专业人士vs非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在团队中的角色是什么?虽然在选手实际完成任务时他们的讨论不多,却是贯穿《巅峰营销》前几轮任务的最重要话题之一。在一个制作电视广告片 任务中,由于选手A的公司从事影视方面的业务,他也很自然地被认为是这方面的专家,由他负责广告片的创意、拍摄、剪辑。最终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和这一点紧 密相关。选手A在输的那天就立刻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说:“我被认为是专家,自己也自认为是,但实际上不是。”因为那些具体事情是他公司的专业人士做的, 他可能并没有真正做过,他的角色更多地是发现好的创意。他和总导演杨乐说起自己在这个事情上的体悟,“‘二把刀’的专家是最致命的。” 同 一个任务把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这个问题其他方面也提了出来。另一选手曾经担任广告公司客户总监,也有着行业背景,不过,在这个专业任务中他却没有发挥 作用,为了避免冲突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因队伍输了而去压力面试屋面对被淘汰命运的另一选手,一直以来表现不多,在这轮任务中发挥的作用 也不明显,她因而不得不接受这样的质询:“非专业人士在完成专业任务时应发挥什么作用?” 人在团队中的角色,最终或许都可以归结到几轮之后企业招聘方再次提出的一个问题:作为团队成员,什么是尽职尽责? 管理启示之五: 做重要的事,把重要的事做对 战略、执行是在商业中经常听到的词汇,通常它们的含义非常丰富。而在这样一个任务单一、时间短、近乎透明的环境中,它们的含义变得非常明确:有整体 制胜策略,比如试图在哪几个关键点上取胜;决定什么是制胜的关键因素,并决定在这个关键点上取胜;有了整体策略和抓住关键点之后,接着要考虑的就是具体的 执行。 《巅峰营销》有一个任务是在成都为当地民间说唱艺人廖健组织一场演出,有三个关键评价标准:由当地娱乐记者组成的评委团对演出 打分;廖健的打分;以及演出获得的收入。有一个队在拿到任务之后,立刻开了一个短会,认为要在三个方面同时取胜很难,决定确保前两个方面。他们认为艺人是 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他能对前两项评价标准的结果都有决定性影响。在决策之后,他们立刻动身去拜访廖健,和他谈好演出的方式和时间。 虽 然另一队在事后也一致认为艺人是最重要的,但当时他们既没有这么想,也没有相应地做。他们接到任务之后,回到酒店去上网,在网上找一份演出经纪合同的样 本,为谈判准备正式合同。他们也并没有试图通过网络更多地了解艺人。这样,当他们去和廖健谈时,对他一无所知,让廖健很不满意。由于晚了一步,最佳演出时 段也被预定出去,演出胜出对手的可能性也被大大降低了。 而在接下来的一轮比赛中,同一支队伍则展现出了精明的战略思维。这一轮,两队 分别指挥100名大学生参与者完成一项任务。这个队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参与者能够多休息以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在过程中也采取各种措施激励、调动 学生们的积极情绪。这个队这么做是因为,最终的事情要由这些学生演员来完成,他们是否情绪高昂是最重要因素之一。 管理启示之六: 告别“自欺心态” 如果说战略和事先的计划是从一开始就应有的争取胜利的行为,告别自欺心态则对反败为胜相当重要。在一轮比赛结束后,无论在专家总结会还是压力面试,队长都一再辩解:当时的决策和行动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完”。 当 时的情形是,在这一轮任务的截止时间到了之后,虽然第二天评委才会决定胜败,但这个队几乎所有成员都意识到他们实际上已输了。他们坐在路边相互埋怨,心情 相当沮丧。但在结束之前,在20分钟前他们放弃最后的机会时,他们并没有真切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当时还被“把事情做完”的心态主导着。 在 现实职业生涯中,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过类似经历,“做完”的愿望胜过了“做对”的愿望——我们急着要把事情做完,而不是抓住最后的机会改变,挽回败局。然 后突然在一个时点,我们才明白,当时我们其实心里知道自己已经输了。这种自欺心态,一方面是压力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未能跳离此时此地的情境,站到未来 去看一下。 管理启示之七: 体会成功与失败的感觉 在真实的职业生涯中,我们都会经历成功与失败。但在《巅峰营销》拍摄剧组这个被极度压缩的时空中,选手几乎立刻可以看到 自己决定的明确后果,像过山车一样体会成功与失败。他们可能还没享受够赢的滋味,几天后就可能发现自己输了,队友或者自己可能被彻底淘汰出局。朱勇是个善 于反思的人,他?荩一开始就是抱着体验“换位思考”的想法来的,在一次输了之后,他当时表达了自己对这场真实游戏中输赢的态度:“可以用游戏的态度对待成 功,不能用游戏的态度对待失败。” 不过,没有人愿意敞开胸怀讨论失败的感受,因而我们无从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但从几次他们逐渐接受自己输了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的影子,或许能从中学到该如何接受和面对失败。 第 一个例子是,一个队输了,他们并不承认,几乎一致认为如果在另外的环境中进行最后的评判,他们会赢,他们也相信自己会更好。不过,在不到24个小时里经历 对失败队伍的惩罚过程、专家总结会、选择队友去接受淘汰这些一波又一波的外在压力之后,他们逐渐接受了结果——队伍输了。不过在口头上他们并没有接受这一 次失败,还在寻找借口。看到他们的变化,我们问随队专家余博士,难道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一轮彻底输给对手吗?“时间!时间!你知道中国人,都好面子, 让他们承认失败需要时间。”余博士说,他接着反问道,“他们都是极其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再接下来的一轮比赛,输的队反应更 加激烈,一轮又一轮本应迫使他们面对失败的过程反而让他们更加不接受输了的现实,对比上个例子中输了的队的反应,这次这个队找到了一个看似更有力的“借 口”:他们认为游戏规则不公平,他们强调是外部原因让他们输,并且赢的一方没有“遵循诚信底线”。公平地说,他们的理由站不住脚,但在一次次重复中他们说 服自己相信了。到了最后时刻,在压力面试中决定谁被淘汰时,他们也与企业方、专家发生激烈争论,一次次争辩细节问题。最终,在宣布谁被淘汰后,出现了一个 出乎演播厅里所有人意料的情形:被淘汰的选手离开,而留下的两个大男人开始抹眼泪,他们最终是“被迫”着接受了这次失败。 节目剧组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关心比赛进展,也在反思,一个工作人员看了这个场景之后说她最大的启发是,“失败之后如果不知道反省,损失最大的是自己。”这篇文章写的第一个管理启示中说的是,这个真人秀的规则是只看结果,而这个启示则是如何对待结果,它同样重要。 管理启示之八:情境转换 置身其中的抽身而出 说到底,这个真人秀最本质上还是一个“游戏”,这些职业经理人离开了自己的职业环境在游戏,不过,所有幸存者都玩得越来越投入。陶叔蔚一直做风险投 资方面的业务,个性相当冷静,也可以说没有真正投入地玩,不过在她第一次被选择进压力面试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之后,她发生了转变,她说,“嘿,玩真的了!我 倒要让他们看看我的实力。”事后她告诉总导演杨乐说,她那天在压力面试中的表现是拍摄以来表现得最好的,因为感受到压力和竞争,她把自己的潜力全部调动起 来。 不过,这个游戏只会持续几个月,他们总是要抽身而出。当他们能够离开游戏情境时,想法也就立刻发生奇妙的突变。红队的选手高速虽 然一直在游戏中,但是在这些选手中,是她第一个对我们说起离开游戏情景的想法。她是个非常职业的人,每次真正做任务的时候非常投入,但在任务之外她似乎就 立刻站到了局外。她一直期望早被淘汰,最初见到我们的时候她说了一个比喻:这个过程太认真了。就像谈恋爱,如果没有缘份早分可能更好,情到浓处时再离开, 是撕心裂肺的感觉。 我们也真正看到两个人有前一分钟还在游戏中,后一分钟被淘汰立刻变成局外人的转变。一个选手在被淘汰之前,他说, 我想得到这份工作,企业也觉得我适合,我不是玩。我今天这样做是要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要留下我。在压力面试后他被淘汰了,他的想法立刻变了,他说:我应该 知道,他们不会给我这份工作的,我真应该让自己留在游戏中,继续玩,增加曝光机会。 另外一个选手也相当投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曾经 激动到把手中喇叭碰掉在地上。而据当时在场外观察的专家看,也可能是扔在地上的。不管真实情形是怎样,可以看出当时他非常投入,没空关心自己在镜头里的形 象。在他被淘汰离开比赛的情境后,他的视角立刻发生变化,他请队友向剧组解释一下,当时真是失手把喇叭掉在地上,但镜头里如果拍下来可能会导致误解,如果 播出去“太毁形象了”。 “探班愉快!”在拍摄现场遇到一个朋友,他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时候,我才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也仿佛走进一个庞大无比的电视里面去了,东张西望。我被他这句话拉回了真实情境,这8个管理启示就是我在局外看这个真实而又虚幻的真人秀的真切体悟。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