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声用他一贯的谦逊、平和、轻缓来表达世界巨头如沃尔玛者对于全面开禁的反应,他用自己的波澜不惊来表现沃尔玛的气度,但是沃尔玛的内心并不平静。
从外在看,沃尔玛在中国是明显加速了,仅仅还在3年前,沃尔玛每年平均不过开出2家店,现在的速度已经翻了5倍。格局在意料中被打破,源自民间、政府和市场的张力也随之而来,“应对外资竞争”的旌徽时不时地指向被当作外资代表的沃尔玛,张嘉声对此并非
没有感觉。
《21世纪商业评论》:请问你如何看待中国政府承诺的2004年12月11日全面开禁,这一天对沃尔玛意味着什么?沃尔玛的增长依赖哪些因素?
张嘉声:大家明白2004年12月11日虽然是一天,但是到这一天之前有3年时间,所有的零售商都做了准备,这一天后,竞争是更加大了。对于沃尔玛来说,我们是慢慢地、一家一家店开出来的,以后也会继续开下去。
沃尔玛的增长主要有三个重要因素:第一是网点系统,我们的系统比较集中,可以支持很多家店,它与全球是融为一体的,理论上没有使用上限,具有全球化的优势。
第二是物流方面,不同的零售商,有不同的物流方法和系统。沃尔玛的系统,我们叫distribution center,有2个配送中心,从理论上讲一个可以支撑很多店。最重要就是物流上,例如在广东,除了深圳、广州、汕头等大城市外,它们中间也有很多地方,例如佛山,也是比较富裕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开店,自己的物流配送网络就比较连贯、完整,成本就可以降低。
第三是人才。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的培训,我们需要一个很好的管理团队,每个店就要500多个员工,我们的系统是不简单的,需要储备人才,一早就要选定,要培训他们。在中国我们有专门的零售培训店,现场也有教室,如何领导,如何理念,如何服务,通过店里的每个部门培训他们,这个培训决定未来的产量。
《21世纪商业评论》:你怎么评价沃尔玛近10年来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与进展?成功之处是什么?有哪些失误?
张嘉声:在中国市场,我们学习到的比带给中国的东西还多,最骄傲的是培训中国的员工,他们的学习精神是令人骄傲的。在中国比较成功的,是培训人才,从1996年到2001年,开了10家店,非常慢,一年才2家店,因为在人才方面有基本培训,那时人力还不足;从2002年开始,我们的开店速度明显加快,每年10多家,现在总共已经达到40多家店,因为培训人才已经到了收获时期。
另外在采购上也有培育,我们在中国的一个供应商,经过一个阶段的合作,有的供应商已经从区域供应商发展成为我们的全国供应商,这对我们运作效率低的物流供应系统也会带来改变。
《21世纪商业评论》:请介绍一下近期启动的向二级城市扩张的战略,你的具体构想是什么?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张嘉声:我们有自己的战略,到二级城市开店,可以提高中国市场物流效率,从沃尔玛的历史来看,也是从小城镇开始的,在中国我们也会有一个差不多同样的旅程;不是不想去北京、上海,我们是大卖场,实行天天平价和提供一站式服务经验,希望消费者能以较好的价钱购买到好的东西。中国有很多城市都有潜力,我们不可能一块全部都做,最重要的是做好。
《21世纪商业评论》:在中国市场全面放开之际,你是否感觉到了来自民间、政府和市场的压力?你如何看待和应对?
张嘉声:民间与政府对我们的压力是好的,对我们自己的标准和水平都可以提高了,我每天都感觉到了这些压力。从长远看,如果我们的标准比别的企业高的话,顾客就会喜欢到我们的店里购物,最后受益的是顾客,这对沃尔玛也是很好的。
对于政府,首先要看法律。我们严格按照中国的卫生标准和消防标准,例如我们的面包房是完全分开的,我从来没有看到国内哪家零售企业的面包房是这样的。我们是真正尊重中国的法律,这对成本是增加了很多,但我们觉得这是好事,顾客是聪明的,他们要卫生安全的面包。政府希望带头,带动其他企业。
中国的市场竞争是很厉害的,短期来说,还有价格下降的问题,都会影响到盈利。但沃尔玛有耐心,我们是要长跑的。我们的开店费用也高,但从一些店开了一段时间后看,经营也不错,我们对中国市场是乐观的。
《21世纪商业评论》:与家乐福相比,沃尔玛在中国市场还没有实现在零售环节盈利,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或者怎么才会到来?
张嘉声:这要看我们在中国市场开了几家店,实现盈利必须要有一个规模,最近的时期内,开店速度加快,虽然老店盈利了,但是新开店有一个培育增长的过程。(文/李明伟 图/Photo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