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华为的十六根软肋 股权问题首当其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11:31 《董事会》 | |||||||||
华为所存在的管理弱点正如它的十六根软肋,可能会影响其抗击打能力和长远发展的竞争力 文/ 王超 即使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华为仍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根据管理学家文跃然所提出的GREP分析方法,即对企业的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资源(Resource)、企业家(Entrepreneur)、产品与服务(Product and Service)进行系统分析,华为所存在的管理弱点正如它的十六根软肋,可能会影响其抗击打能力和长远发展的竞争力。 (1)股权问题 华为的股权问题一是过于复杂,二是归属并不清晰。全员持股得以顺利推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任正非的权威。多年来,华为的不断增资动作似乎表明,任正非试图理清和调整公司复杂的产权关系,但他始终无法建立一个规范、透明的机制。 (2)高层激励 华为的高层激励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领先市场水平的现金工资政策,二是一套基于股权的奖励制度。但股权不明确使高层激励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而领先市场的现金工资的优势也因其他企业工资水平逐步上升而减弱。 (3)权力结构 华为是所有者与管理者合一的民营企业,不存在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分歧。但这也造成了华为的权力结构问题:一是公司过分强调任正非个人的决策能力。二是部门权力(事业部)和公司总部权力划分不是很科学,权力集中比较困难。 (4)行业进入 华为所进入的通讯设备制造业在中国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除了少数几个产品领域(如3G)外,总的趋势是在走下坡路。在一个逐步衰落的行业,华为可能会面临增长率下降、利润率下降的双重压力。 对此,任正非曾语出危言:“我们可能活不成了。信息产业总的来说是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商品过剩。以前用技术门槛来封锁对手进入市场,现在技术门槛也没有了,只能靠市场推广,产品低价也卖不出去,这种恶劣的情况会维持七八年。” (5)产品组合 华为的产品组合是比较全面而科学的,但在整个通讯设备制造业逐步衰落的大环境下,其大多数产品必将成为“瘦狗”产品。华为的“明星”产品已经很少了,未来靠什么产品推动其高速增长还是一个问号。 (6)定位决策 严格说来,华为没有一个在某一产品领域的确切定位。它所隐含的定位决策是,在每一个产品领域都做到数一数二。但这种定位是否科学还有待考证。 (7)竞争要点 通讯行业的竞争要点主要有三个:资本能力、技术能力与市场能力。华为的市场能力很强,但却没有利用资本市场来扩充自己的优势。华为的技术能力主要表现在将技术商品化的能力,而不是深层次的研发,这可能会影响其长远发展。 (8)管理流程 华为的内部价值链具有整体的竞争能力。但各个流程之间如何配合以提高整体竞争优势,这可能是华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问题。 (9)战略眼光 华为的成功印证了任正非卓越的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他原来固执地提出的华为永远不进入信息服务行业的战略,可能会影响华为在行业上的转型,从而进一步影响其持续获利的能力。 (10)团队条件 过去16年,华为的团队是超一流的。但是,那些导致华为超一流团队的条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励制度已经出现了问题。 (11)后备队伍 随着华为在报酬方面的吸引力的下降,其后备队伍的素质可能会面临整体下降的趋势。另外,华为没有一个完整的接班人培养计划,怎样从机制上保证华为的后备队伍成长起来,也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12)人力资源 华为吸纳了通讯设备制造行业最优秀的、规模最庞大的人力资源。但是一旦产业转型,华为将面临人力资源结构调整问题,因为通讯人才会明显过剩。 (13)资本资源 华为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现金流压力,因为只有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巨大需求才能支撑其庞大的研发开支和巨额的管理费用。但这个行业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另外,股权的复杂性使华为难以建立有效的资本运转平台,难以利用资本市场来缓解资金压力。 (14)文化资源 华为有很好的企业文化,一是让员工相信公司的成长有自己的一份。在华为工作不需要考虑报酬,只需要考虑贡献,因为公司会替员工考虑报酬。二是奉行能力主义。但这两个文化现在都因报酬的实现问题而面临着挑战。 (15)品牌资源 华为的品牌无疑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其品牌的内涵是复杂的,它暗示给人们的东西是褒贬不一的。华为品牌的含义可能是高增长、重视员工利益、重视研发;但人们对它的另外一个印象可能是:华为在市场运作方面用了很多”非常规”手段,华为有很多内部问题等等。因此,华为品牌是否仍有吸引力也是一个问号。 (16)政府资源 华为的销售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靠与邮电系统的良好关系所建立的。但是随着政府本身(包括政策和人员)的变化,随着法规的完善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将来的华为是否还能继续依靠与政府结盟的模式? 华为主要产品和进入国家和地区数 产品 进入国家和地区数 光网络 59 交换机/接入网 54 数据通信 50 移动通信 54 业务与软件 28 作者为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硕士, LG.PHILIPS主管工程师 《董事会》杂志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