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陈五福:投资如赛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16:41 《中国商界》杂志

  文/美国橡子园创业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陈五福

  手记一:对行业要了解很深

  无论是创业历程还是投资历程,在我眼里无异于一场趣味盎然的拼图游戏。无论是开设高科技公司,或者创立一家新的企业,都需要把自己要做的行业与周边大环境先研究清楚,把所有可能相关的商机放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拼图,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其实,一个偌大的拼图,能真正看清它的全貌并不容易,何况从中找出需要填补的色块,这必须要求你对这个行业了解很深。

  我对技术的发展趋势看得比较清楚,在这个行业要变动之前去介入。因为对技术把握得准,所以我创办了十几家公司,都相当成功。当时在美国流行一句话:“只要陈五福投资的公司,赶快跟进。”

  敢为人先地跳入一个行业,其实并不简单。只有当你吸收某一方面的信息有了一定的厚度,对定向渴求的信息仔细消化后,然后把它们变为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存起来,才能促成你的勇猛与精进。

  手记二:靠钱越近就越能赚钱

  我出生在一个很穷困的农家,但我奔放的野性总想使自己一露峥嵘。我一直在想:这么穷困的环境,我怎么能摆脱它的束缚呢,有机会我要把生活弄好点,我想到了创业。

  真正走上创业之路是我到美国以后。

  1974年我去美国

留学,在学习期间,成绩一直很好,但在毕业时英文口试没有通过。那成了我的一个转折点,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因为成绩问题,而只是语言不同而已。所以我决定离开学校,但我并不甘心,我要把语言学好再杀回来。

  于是我先去找了份工作,当时大部分的留学生都是念完书后才走向创业的道路,而我发觉,如果真的要赚钱,在Office里面是赚不到钱的,要赚钱必须到前线去,靠钱越近就越容易拿到钱。这种观点在我的脑海里扎下了根。怎么去才能靠近钱,那时候Office隔壁就是银行,我已经很靠近钱了,但是却怎么也拿不到梦想中的钞票。

  于是我想了两条路,第一条就是在公司里干能不能顺利地爬到高管的位置;第二条就是自己开公司。自己开公司这条路对我来讲,可能比较快地靠近钱,但是我并没有想很鲁莽地立即去创业,因为我知道创业一要有资金,二要有经验,而这一切我还没有。

  我想给自己十年的时间,好好准备一番再创业。

  手记三:经验很重要

  自从台大电机系毕业后,我来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又选修了与电脑相关的专业,因此我决定在熟悉的光纤通讯领域发展自己,系统需要零部件来建构,如果发现某些零部件不存在或者缺失,那这个零部件就是商机。

  有了创业的目标以后我开始寻找工作,我找工作主要不是为了薪水,而是为了寻找工作的经验。没有钱不要紧,但必须要有工作的经验。与其等赚到了足够的钱再去创业,不如把经验积累后就去创业。当你有很丰富的经验时,钱可能就跟着来了,这是真的。

  转眼三年过去了,我的羽翼逐渐丰满。下一步我要学习怎样开公司,希望看到公司从小到大成长起来,怎么学会去管理。通过朋友介绍,我很快就找到了一家新公司,这家公司更小,我加入时公司只有三个人,我选择它主要是想了解整个公司运作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技术。

  当时我已是两个小孩的父亲了,并且刚刚买了房,我辞职的那家公司很不理解,朋友也不理解,就在我决定离开那家薪水相对较高的公司时,我的好朋友——电脑大王王安先生劝告说:“你这么好的工作不要,去加入一个小公司,冒那个险干什么?”

  但我还是接受了挑战,因为我有自己的梦想。

  手记四:幸运大门为有备之人敞开

  本来打算用十年时间来积累创业经验的我,只用八年我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我从这家小公司出来后,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Bytex,这家公司于1987年上市,获得10倍的回报。不久我又创办了第二家公司CEC,1990年被AT&T并购,获得2倍的回报。随后,我像一颗飞出的子弹,不能停下来了——创办CameoCommunications,2000年上市,获得了约9倍的回报;CascadeCommunications1994年上市,1997年被Ascend以27亿美元并购,回报高达29倍;ArrisNetwork1995年被Cascade以约1.6亿美元并购,投资回报23倍;ArdentCommunications1997年被Cisco以2.4亿美元并购,投资回报13倍;ShastaNetworks1997年被Nortel以3.4亿美元并购,投资回报约40倍;Transmedia1999年被Cisco以约四亿美元并购,投资回报高达40倍。

  几年之间,我就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富翁。有人说我幸运,我觉得幸运的大门是为有思想、有准备的人而敞开的。

  手记五:“半生成就奖”

  由于我成功的创业经验,使我很快闯入美国主流VC的行列。在这个名流当道的国度里,我拥有一张畅行的“藏宝图”,按图索骥,我驶向了一片广阔的海洋——早期投资。

  早期创投需要特别的人才,一般的创投家很难胜任。因为早期创业,根本没有什么好评估的,完全靠投资人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喜欢挑战与冒险的我经常鼓励自己说:“冒险可能会让我失败,但如果不冒险,我根本就没有成功的机会。”

  我就像一辆飞速奔驰的赛车,不知疲倦地疾驰在F1的赛场上。记得在2001年的光纤通讯界盛会Optix上,我手捧“终身成就奖”时,感概万千,对台下的观念幽默地说:“我对大会有一个建议,可否把我的‘终生成就奖’换成‘半生成就奖’?因为我觉得事业才做了一半,还想再继续走另一半。”

  台下的人大笑。

  手记六:有投资就有收获

  我来到了大陆。说实话,北京信威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是我投资时间最长的一个项目,这是我没有料到的。

  信威通信成立于1995年,是将我自己在美国开发的“智能天线、同步码分多址、空中接口信令及软件无线电”等世界领先技术,全部照搬到大陆来,并将其转化为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一项前沿技术。

  2001年,信威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其发起人包括信威、大唐电信、普天凌云、TCL、夏新、创维、振华、康佳、海信、金鹏、联想,目前大唐电信是其最大股东。

  信威通信既是我在内地投资的第一个作品,也是我投行生涯中走得比较坎坷的一次经历。开始时,我们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刚刚面世,由于电信市场的变动,市场与商机都消失了。所以信威又不得不重新开发市场,资金问题一直困拢着它。

  虽然,我们在当时能找到有兴趣的投资者,但是融资就要稀释创业者的股权,而国企又不是很愿意稀释股权,所以再融资就很困难,这就是信威为什么走得如此艰难的原因。

  不过还好,有投资就有收获,我估算了一下,信威的投机回报率可能会超过100倍,这可能是我投行生涯中回报最高的一次投资,这是当初没有料到的。

  手记七:投资就如赛马

  目前在中国做投资的大多都是关注中后期的项目,而我的投行主要是做早期投资。如果纯粹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做早期投资并不是最理想的投资方式,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之下,做早期投资风险很高、很冒险。

  中国现阶段在技术创新方面还不是很好,大部分都在技术应用这一个层面,如果要在应用层面里找到一个机会,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技术带进来,然后找一个机会把市场铺开。中国的市场很大,而且技术应用方面进入的门槛又低,这就好像赛马,刚开始时可能有1000家,要去赌哪一家最后胜出真的很难判断。这个时候,资金就显得很重要了,好比武林高手比武,最后能支撑下来的只有靠资金了,谁最后还有资金,谁就往往能撑到最后。

  即便如此,我对早期投资仍情有独钟,因为这是我的兴趣所在,虽然整个过程很冒险,却充满了诱惑与机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