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创业故事 > 《商界》2005 > 正文
 

王景权的他的乡村连锁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 16:12 《商界》杂志

  2004年12月14日,北京,气氛热烈的“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座谈会”,让与会者完全忘记了窗外冰冷刺骨的萧萧寒风。

  这次会议是由国家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组织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和百货业巨头济济一堂,共同畅想着开发农村市场的广阔前景。当一位年近六旬、满脸风刀霜剑的干瘦小老头走上讲台时,全场却一下子愣住了:他就是王景权?他就是创办全国第一家乡村
连锁企业——沈阳蒲公英商贸公司的董事长?

  “我是王景权……”面对台下的目光,王景权一时有些语塞。回想起这两年多的经历,尤其是连锁商店从无到有、企业由盛到衰的浮沉,那个原以为完美的梦想被现实重创后留下的痛楚,此刻清晰得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55岁老头发现“新大陆

  2002年初辞职之前,王景权有着一份让人羡慕的职位:省广播电视局下属东北虎矿泉水公司总经理。要说经商做生意,这样的地位已经算不错了,但在他看来,自己创业当老板显然比拿着“铁饭碗”经商更加过瘾。

  真正让王景权下定决心的,是农村这个广阔但落后的市场。

  从1968年上山下乡开始,在辽北10多年的农村生活,让王景权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他的脑海中,除了贫穷之外,农村中的两个场景留下的记忆最深刻:一是散布在各村屯里的小卖店,那些店主们几乎每天都会匆匆忙忙地赶到城里进货,又费时又费力;二是乡镇农贸集市,农民大多提篮叫卖,买者担心质量没保证,卖者也难卖出好价钱。

  “买东西难、卖东西更难”,这就是一个拥有庞大的消费人群和丰富的商品资源,却因流通体系和业态落后,而长期处于落后分散状态的农村市场的真实写照。

  “如果我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物流平台,是不是就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城市里生意红火的连锁超市让王景权脑海中灵光一现,很快,他“异想天开”地决定到农村去搞“连锁”。

  王景权的目光首先落在了村屯中的小卖店上。这些小卖店全是自营,或多或少都存在经营品种单一,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对农民消费吸引力不够的情况。但这些小卖店的数量相当庞大,仅法库县境内的309个村屯中,小卖店总数就超过2500家,在整个辽北这个数字则超过2万家。

  “即使每店月营业额5000元,这些小卖店的年零售额总数也超过10个亿。假设能再把上游供货的厂商整合起来,利用规模效应,降低货物采购成本,那么,搞一个统一名称和货物配送的连锁零售网络,不是就能极大地开发出农村的市场资源吗?”王景权为自己的构想兴奋不已,但另一个问题接踵而来——

  把小卖店“连锁”起来,固然能避免市场的散乱经营和无序竞争,但对小卖店的吸引力却并不够。如何把这些小卖店真正“连锁”起来呢?

  春节后一天,到康平县郝官屯拜访朋友时,不少农家守着丰收的农副产品却为销路发愁的情景,让王景权的思路豁然开朗——如果能有效利用小卖店的连锁网络,对农副土特产品进行统一回购,不是既能增加小卖店的经营收入,吸引他们加入到连锁中来,又能降低公司的物流成本,更能扩大乡村连锁的网络效应么?

  无形之中,王景权的构想从“百厂联合、万店加盟”,很快上升为“城乡互动、双向流通”,而这时,发现“新大陆”的兴奋已经让这个55的老头仿佛年轻了10岁。

  2002年7月22日,一块“沈阳蒲公英商贸有限公司”的招牌在沈阳北郊法库县悄然挂了起来。用“蒲公英”这个颇有意味的名字,王景权有着一份美好愿望——希望乡村连锁商店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广阔的农村市场遍地生根。

  从1到3200

  让“蒲公英”生根法库县,王景权有充分的考虑:一是法库的地理位置好,南接沈阳市区,北邻康平县,东靠铁岭,西通彰武,以此为核心可以让乡村连锁辐射整个辽北;二是法库的经济水平相对要高一些,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明显。

  “蒲公英”成立的第二天,王景权一大早就来到了县郊大孤家子路边的一家小卖店,在和店主拉家常时,他试探着说出了“乡村连锁商店”的想法。

  “这简直是异想天开!”习惯了自主经营的店主连连摆手,但他的吃惊很快减弱了,“低于自主进货的配送价格,统一回购农副产品的实惠条件”,让店主将信将疑地接受了。当亲手把一块印有“蒲公英连锁”标志的牌子挂到商店门口时,王景权激动万分:第一家连锁店就是“蒲公英”的第一颗种子啊!

  出乎意料的是,幸福降临得比想像中突然:加盟“蒲公英”的小卖店从最初的每月10来家,迅速递增到每月几十家上百家。到2003年年初,蒲公英商贸公司一度出现“蒲公英连锁”铭牌不够用,需要紧急赶制的情景。

  王景权的思路无疑找准了脉搏——对于大多加盟“蒲公英”小卖店来说,进货成本可降低近10%。尽管有的批发点也提供送货上门业务,但“蒲公英”的服务更周到,关键是对农副土特产品的统一回购,更让小卖店店主们对“蒲公英”青睐有加。

  而在村民们看来,在挂上“蒲公英连锁”招牌的小卖店买东西,可以不担心假冒伪劣商品,更不需要大老远跑到县里甚至市里,何乐而不为。况且这些连锁店还统一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和自己提篮叫卖相比既省事又实惠。有些小卖店经营更灵活,甚至可以把售卖和收购结合起来,没有现金支付,就直接用农副产品来交换,原始但却简单的“以货易货”让“蒲公英”在辽北大地转眼“火”了起来。

  荣誉随之而来:2002年10月,由于王景权的思路与政府“企业进军农村,启动农村巨大消费市场”的号召不谋而合,辽宁省商业厅专门发了一份标题为《蒲公英连锁引领我省农村零售业态革命》的简报,“蒲公英”和王景权在辽沈大地更是声名鹊起。

  2003年4月,是王景权和“蒲公英”最风光也是最繁忙的时间。除了继续朝着“万店加盟”的目标挺进之外,“蒲公英”的“百厂联合”也初具雏形,沈阳、义乌等地一批信誉好的生产企业陆续成为稳定的上游供货商。同时,配送中心对回购农副土特产品进行分拣、包装以及深加工的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

  “蒲公英”刚开始时,实力相当弱小,仅有注册资金50万元(后又追加200万元),整个公司只有1辆车1个司机和1个业务员。为此,王景权给自己定下目标:第一年小亏,第二年平过,第三年才开始赢利。但当9个月时间加盟店总数超过3200家时,王景权已难掩狂喜,以致于没有闲心去想那些一直让他烦恼的事情。

  “蒲公英”的烦恼

  “蒲公英”的烦恼一直是无法回避的!

  起初,王景权对会有多少加盟店心中无底。但后来事实证明这并不成问题——烦恼反而是随着“心中有底”而来:首先是加盟店数量的高速增长,让“蒲公英”的物流配送成本日益增高,而且居高不下。

  刚开始时,“蒲公英”的连锁店不多,而且大多集中在法库和康平两县。但随着“蒲公英连锁”的招牌逐渐挂到铁岭、彰武等市县的村屯小卖店后,“蒲公英”的配送能力一下子捉襟见肘。尽管配送车辆已达16辆,但依然力量有限,物流成本更是水涨船高。

  越来越多的加盟店,意味着越来越广的消费市场,但乡村小卖店终是乡村小卖店,即使依靠规模效应让“蒲公英”的采购成本降低了,但并不能抵消物流成本的重压。连一些司机也私下议论:为了送1000元的货,开着车跑出三四十公里远,王老板的账是怎么算的?

  王景权本想通过回购农副土特产品产生的利润来降低物流成本,可这个计划的落空却带来了更大烦恼。原来,回购农副产品的销路不畅占用了“蒲公英”大量的流动资金。

  村民和小卖店主对“蒲公英”都很积极,不过,当大量的红豆、花生,以及苋菜、车前子、榛子、山里红等山珍野货送到门口时,王景权却犹豫了。“我没法不犹豫,回购的农产品要卖出去,难啊!”

  按原来的构想,农副土特产品销往大城市,主要对象是企事业单位、部队院校以及市场批发商。而现实却让王景权轻松不起来:其一是这些客户对“蒲公英”的态度并没有想像中的热情;其二尤为致命的,是“蒲公英”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这导致“收、售”两端极度不平衡。

  迫于无奈,王景权只得向加盟店发出“限品种、限数量”的通知,“双向物流,降低物流成本”的设想无形中化为泡影。

  “蒲公英”刚上路时,每次货物配送不过10多万元;但后来短期内接连翻番,到拥有3200家连锁店时,每次货物配送量已接近100万元。加上统一回购的农副土特产品还需要相当的消化周期,占用了部分流动资金,资金链紧张很快让王景权体会到被“勒着脖子”的难受滋味。

  一位做百货生意多年的沈阳老板为王景权算了一笔账:村屯小卖店的销售能力虽然不强,但3200家连锁店1年的营业额也超过2个亿。要运作这样一个连锁项目,没有3000万元流动资金是相当困难的。而事实上,蒲公英的资金有多少呢?前后加起来总数不到300万元,仅为3000万元的1/10。

  迅猛的扩张能掩饰不安,但并不能真正消除不安,尤其当一些意料之外的变故发生后,隐隐的不安就会爆发成现实的危机。

  重 创

  2003年夏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王景权说不清楚,但他很清楚这场“非典”对刚刚上路的“蒲公英”来说,就意味着一阵狂风暴雨。

  4月初的一天,当王景权接到电话匆忙赶回办公室,几个送货的司机一下子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起被拦在村口无法送货的事情。起初王景权还安慰说“非典”很快过去,但当坏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时,他也懵了。

  “非典”带来的恐慌远远比灾难本身的影响大,许多村民都坚决地不允许外人进村,有的村屯甚至挖断道路,封闭村口。送货车再也进不了村,“蒲公英”的配送和回购都无法继续下去,一个庞大的乡村连锁网络转眼便瘫痪了。

  眼看着一辆辆送货车歇在院子里,王景权心如刀绞却只能干着急,更让他着急的,则是已经采购回来的几十万元货物堆在仓库里变质,甚至腐烂。退货已经不行,卖又卖不出去,难道只能当垃圾扔掉么?那段时间王景权经常彻夜难眠,愁白了不少头发,最后他狠下决心:烧掉!

  5月11日傍晚,法库县城郊垃圾处理场的空地上,王景权颤抖着打燃火机,费力地走向那一大堆变质的货物。熊熊的火苗很快吞噬了货物,也映照着他僵硬扭曲的面孔,他分明感到心在滴血:烧掉的是白花花的银子,烧掉的更是“蒲公英”赖以维系的生命线——这势必让“蒲公英”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两个多月后,“非典”终于过去了,但王景权还没来得及舒一口气,另一个更大的难题摆在面前:“蒲公英”的流动资金已近枯竭,根本无法像以前那样为连锁店配送货物。

  那段时间,王景权如同一头困兽四处乱撞:跑了不少银行,但“蒲公英”可抵押的固定资产并不多,贷款很快泡了汤;他又先后找了一些有钱的老板,但一听那样巨大的资金缺口和较长的回报周期,对方总是连忙起身送客。

  四处融资未果,万般无奈的王景权一边变卖汽车、加工厂等救急,一边忍痛减少给连锁店配送货物的品种。再往后,送货量减少不说,连加盟店也一家家减少了。

  尽管“蒲公英”的招牌依然挂着,但许多连锁店又逐步恢复到最初各自为战的局面,“蒲公英连锁”已是名存实亡,这让王景权每次从那块牌子下走过时心情都特别复杂。

  2004年夏末,“蒲公英”停止了对最后一家连锁店的货物配送,而此时王景权仿佛转眼又老去了10岁。

  我就是那匹骆驼

  “一根稻草压死骆驼的道理我懂。”在王景权看来,自己就是那匹被压垮的骆驼。

  从发现乡村连锁这个庞大的市场,到闯入这个陌生的领域,王景权这匹“骆驼”,从一开始就背负着农村市场消费水平低、网点分散和物流成本偏高的“三座大山”。而运作资本的薄弱,也让“蒲公英”从萌芽开始就存在着弱不禁风的隐患。

  有人说,王景权这匹“骆驼”很坚强,扛着开拓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带来的重重困难,硬闯出了一条通道,做成了全国首家乡村连锁企业。然而,到最后一根稻草落下,再顽强的骆驼,也无法承受起所有的重压。

  “如果能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城市配套销售网络,解决回购的农副土特产品的销售问题,将真正降低物流成本,就能让乡村连锁发挥出巨大的‘双向物流’的网络功能。”王景权曾这样自我总结。

  假设王景权的设想真的实现了,是否会避免“蒲公英”的落败呢?无人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王景权的教训会给更多看好农村市场的商人们一些启示;而“蒲公英”的经验,会让更多准备开拓农村市场的企业看到曙光,找准自己的合理位置。

  2004年12月18日,辽北下了一场大雪,妆扮出一个银妆素裹、分外妖娆的世界。刚参加完商务部会议、从北京回到沈阳的王景权异常兴奋:国家对乡村连锁的支持,以及越来越多人对这个市场的看好,让我对重新搞好“蒲公英”,搞好乡村连锁这个事业大有信心。

  “蒲公英的网络还在,只需要300万元左右的流动资金,我这匹‘骆驼’就可以重新站起来!”寒冷和兴奋让王景权不停地摩拳擦掌,在冰天雪地里向记者描绘着又一个春光明媚的未来。(编辑 白 勇)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